選單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話說,如果不是因為工作賺錢的需要,很多人早就想將鬧鐘這東西扔得遠遠的。

因為只要這個小道具響起來,哪怕被床舒舒服服的封印著,也只能百般無奈地爬起來迎接新的一天。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但是有沒有想過,在以前還沒有鬧鐘這東西出現的時候,人們是怎麼樣起床上班的?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清晨那公雞的啼叫是以前人們熟悉的畫面,但是城市裡面的人怎麼辦?那可沒有公雞叫醒他們上班啊!

就像現在很多諸如遛狗師,失意傾聽師,陪跑師等意想不到的角色出現一般。在百年前的英格蘭,出現有一種特別的職業,這個職業專門要做的就是叫別人起床,被稱為:“敲門人”。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18世紀60年代,英格蘭開始了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即工業革命。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工廠遍佈在英格蘭的多個城市,而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則逐漸的成為工廠或是有規模企業的一員。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和現在很多地方所謂的“朝九晚五”不同的是,在當時,很多工人都要在清晨之時就起床,早早的上班,一些諸如碼頭工人甚至要在凌晨3點4點就趕往碼頭準備一天的工作。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描寫泰晤士河碼頭工人工作的畫像)

提早起床並不容易,加上那個時候鬧鐘這樣的東西並不成熟,而且價格昂貴,工人階級壓根就買不起一個鬧鐘讓自己避免上班遲到。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儲存在大英博物館,18世紀的鬧鐘)

於是乎,在社群裡逐漸出現這個名為“敲門人”的職業。居民聘請他們的目的也是非常明確,那就是在清晨自己還在夢鄉里的時候叫醒自己起床。

一開始很多“敲門人”會直接敲響大門,或是使用諸如木棍,軟錘等道具。

但因為工人都是租住公寓,因而除了要早上班的工人,也有很多其他鄰居。這樣的做法直接把其他鄰居都吵醒了,不但弄得“敲門人”被埋怨,當事人也會經常被罵。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達勒姆郡的鮑爾斯夫人和她的狗傑克)

一些工人住在二樓,甚至是三樓,怎麼樣在不影響其他人的情況下叫醒當事人?為了應對這個情況,“敲門人”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想出不同的方法在不影響其他鄰居的前提下叫醒當事人。

一些“敲門人”製作長長的竹竿,用以敲打當事人的窗戶,這樣目的相當明確,既可以叫醒工人起床又可以不打擾其他人。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誠然,在凌晨3點4點,清晨6點的時候即使用竹竿輕輕的敲打窗戶,其造成的聲音也會相當響亮。一些“敲門人”則會在竹竿的頂端纏繞上其他東西,降低造成的噪音。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一些則會在頂端纏繞上鐵絲等硬物,然後刮擦窗戶上的玻璃。

刮擦玻璃產生的那種令人不適的噪音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當事人受不了這種噪音而起床,但又降低影響其他鄰居的可能性。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這項工作本身並不需要什麼知識,也不需要操作什麼特殊的技術道具,因此報酬並不高,平均一週幾個便士而已。

基本上都會是上了年紀的人從事,偶爾也會有一些諸如需要巡邏的警察等為了找外快而附帶的充當這個角色。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雖然沒什麼技術含量,但並不代表“敲門人”就可以隨便敷衍了事,沒有工作壓力。

當使用長杆敲擊窗戶的時候,“敲門人”並不是隨便敲擊幾下就離開,而是會一直製造聲音直到當事人出現在窗戶邊,確認當事人醒了才會離開。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在清晨被弄醒,雖然很多工人都明白這是為了上班,無可奈何,如果遇著脾氣好的,在早上醒來後會給“敲門人”道謝,互相問好。

但是遇著脾氣不好的人,會被“敲門人”叫醒的時候破口大罵,甚至會從窗戶上往下潑水洩憤,真是少一點心理承受能力都可能會立馬演變成一場罵戰。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同時,由於不同的工人要求被叫醒的時間段不同,甚至會在某個時段裡高度集中,因此一個“敲門人”可能要在一到兩個小時裡叫醒數十人甚至上百人。

事前安排好路線,規劃好每個工人的時間,因應情況隨時調整,所以“敲門人”的工作看似簡單,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的。

這個角色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在嚴格規定的時間裡叫醒支付薪酬的工人。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這個看似滑稽的職業裡,也有人幹出了自己的特色,甚至成為一時的風雲人物。

好比這位在多塞特郡普爾城鎮充當“敲門人”角色的老奶奶,卡洛琳·簡·考辛斯,被當地人親切的稱呼為格蘭尼·考辛斯。

之所以卡洛琳得到工人們的喜愛,一是因為她年紀相當也一直保持做“敲門人”,二是因為她非常和藹可親,叫醒人們後會親切的和他們打招呼,有時候也會當他們是自己兒孫兒女一樣照顧他們。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卡洛琳·簡·考辛斯)

另外一個就是在倫敦東區非常知名的“敲門人”,綽號“豌豆射手”的瑪麗·安妮·史密斯。

她使用一根類似於長笛的空心道具,然後在一端放上豌豆,對著目標的窗戶射擊。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瑪麗·安妮·史密斯)

由於產生的滴滴嗒嗒的聲音相當清脆,不像那種使用金屬刮擦玻璃產生的聲音令人感到不適,也不會對其他人造成困擾,因而在當時的東區,只要說起瑪麗,無人不認識她就是“敲門人”裡的佼佼者。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甚至有一本兒童讀物《Mary Smith》就是描寫瑪麗的,在書裡,她作為一名“敲門人”每天早上利用豌豆射擊的方法叫醒城鎮的人,和街道上的人親切地打招呼,也會沏好茶招待準備工作的人。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兒童讀物封面)

這個頗有趣味的“敲門人”興起於工業革命,在19世紀初期到20世紀的英格蘭非常普及。甚至在1970年代的一些地區還保留有他們的身影。

但是隨著鬧鐘還有電力的普及,“敲門人”逐漸地被淘汰掉,淡出人們的視線,成為英格蘭發展史裡的一個小小篇章。

“敲門人”:一個在百年前,想方設法在清晨叫醒睡熟工人們的角色

(20世紀描寫敲門人的作品)

雖然在現今,手機,鬧鐘等等很多東西都可以在清晨將人喚醒,但是如果將之對比於百年前的“敲門人”,或許也就少了那麼一些趣味,還有夾雜在其中的一絲絲人情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