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憶香中描圖廠

選擇一個公眾號就是選擇一種文化以及價值觀。

說起香中描圖廠,那已是40多年前的事了。

1973年,各地中小學掀起了一股大辦校辦工廠的風潮。當時是因為有“勤工儉學,學以致用。”的號召,正好也可以給學校創造些收入,彌補教學經費的不足。香河中學的領導班子(當時稱革命委員會)決定籌建電晶體廠,由學校投資,指定物理組陳浦、田汝筠、王國用等教師參與試製。我們數學組的老師們就在教研組內商議了:這回咱們組能辦個什麼樣的校辦工廠呢?這兩年我們帶領學生去農村,幫生產隊搞水準測量,促進了農田土地平整工作的開展。聽說三河有好幾所中學辦了描圖廠,搞得很紅火,咱們也可以試一試,辦個描圖廠。於是大夥兒出主意、想辦法。當時的想法是:先派一人去縣農機廠,向工程技術人員學習識圖、描圖、曬圖技術,然後回校,從高中生裡挑選學生進行培訓,完成描圖、曬圖。外派人員學習和創辦描圖廠期間的教學工作由其他老師代理。

經請示校領導,這個設想獲得批准,1974年初開始實施。

那時,高中學制兩年,春季始業。原定我為新高一48班的班主任。因為我有河北大學數學力學系專業基礎,數學組決定派我下廠學習,班主任改由外語組的吳啟春老師擔任,數學課由組裡老師分擔。我去到縣農機廠當學徒三個月,第一個月在鉗工車間,第二個月在車工車間,第三個月在總裝車間,邊幹活邊學習。向工人師傅學識圖,也去技術科學描圖、曬圖技術。縣農機廠的廠領導(廠長陳效農)、技術人員(劉長乘、段金科、張曉亮等)、工人師傅們(太多了,名字記不起來了)的熱情指導和真誠幫助,使我掌握了描圖、曬圖的基本功。

三個月後,我回到學校開始操辦籌建描圖廠。學校出資幾百元作為啟動資金,購置了描圖必備的工具、曬圖機和曬圖紙。我和數學組吳金英、劉興榮、王學林等為指導教師,先從高二年級43~46班中每班挑5名學生共20人組成描圖組,下午課後的時間培訓描圖技術,隔了一段時間又從高一年級47~52班中每班挑3~5人不等共20人。同學們熱情非常高,學習的氣氛很濃,技術提高也很快。以後每年都從新高一年級培訓新手20名,至1978年,五年間共有一百名學生接受過描、曬圖技術的培訓。

一邊培訓著,一邊開始在縣內承攬小量的描圖業務,第一筆是本縣安頭屯公社農機廠小麥收割機的描圖業務,隨後陸續與縣農機廠,縣農機二廠等單位都有描、曬圖業務聯絡。年底會計結算有幾百元的收入,一年前的設想初見成效。

這一年,我還給高二年級開設了機械製圖課,講解以三檢視為基礎的機械製圖知識。

轉眼進入了1975年,大家都想要上一個臺階,擴大業務量。經協商決定,由我去北京承攬業務,劉興榮負責描、曬圖業務的實施,吳金英作為數學組組長自然要統管全域性。高中43~46班學生1974年底畢業,掌握描、曬圖技術好的孟慶智、杜振清二人作為工人留校,保證描圖廠業務的完成。這樣,描圖廠的架子基本搭建完成了。

帶著數學組大家夥兒的重託,我在1975年幹起了“跑外”的業務。想著自己身上多少也蘊藏著晉商的基因,不管有什麼艱難困苦,一定要從北京攬回描圖的活兒來。有信心,也有決心,但真幹起來還是真不容易。

描圖廠剛起步,經費很少,我買一張15元的北京公共汽車月票,坐上車在北京跑。去某個預定工廠的途中,我瞧著路兩旁的門面,看到機械製造廠、汽車修理廠之類的廠礦單位,就記下名字和地址,下次順路或者專程再來拜訪。每去一個新地方,進門先找傳達室,宣告我是來找技術科或者裝置科聯絡描、曬圖業務的。那時,人們比較樸素,或者說比較單純,工廠沒有門禁,門衛都很熱情,我總能被允許進入技術科找到技術人員。雖然雙方都不認識,但一說到和圖紙有關的業務,還是很能談得來的。

很少能一次攬到活計,總是寒暄過後談起圖紙業務,即使對方有心想幫助咱,無奈經濟蕭條,沒有新產品,哪有圖紙讓你描呀!只能客氣地說等有了描圖、曬圖的活兒之後再聯絡吧。我只好記下他們的名字和電話號碼,過一段時間再登門或是打電話詢問。天長日久,這樣的資訊積累了不少,足有二、三百家,寫在了兩本厚厚的記事本上備用。這樣跑遍北京見工廠門就進的一年,付出的辛勞是可想而知的。

外出聯絡業務,有時來不及回香河,怎麼辦呢?我就採用投親(住姐姐家)的辦法,這樣就不用住旅店,可以節省差旅開支。

當時香河還沒有曬圖紙,只能從北京買。每捆曬圖紙8公斤,我每次買3捆,擠公交車往香河帶,剛開始時業務量不太大,成圖也是我從香河往廠家扛,業務量大扛不了時,廠家會派車來提貨。有一次,公共汽車乘客太多,擠車時不慎將眼鏡掉在車下,玻璃鏡片自然就摔碎了,回香河後自己掏錢配新眼鏡。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既要多攬活兒,也要節省開支,這樣才能提高經濟效益。

與客戶聯絡,開始對方不瞭解描圖質量如何,不信任咱,不願把描、曬圖業務交付給我是很自然的事,對此我有思想準備,我不氣餒,除了三番五次地找他們聯絡,我還備有描圖廠描、曬圖的樣本,承諾可以試描,並且還邀請廠家來描圖廠考察。工夫不負有心人,半年下來,聯絡到了十幾筆描圖業務,初步打開了局面。描圖廠同事們也非常給力,除了保證質量,還能按時交貨,描、曬圖的活兒也就源源不斷地來了。

1976年,在描圖廠創辦完成、業務量穩步上升的時候,學校教學工作有了新調整,我又回到了心愛的高中數學課堂。工作交接時,我把那兩本厚厚的跑外記事本留給了我的繼任賈增榮老師。

後來的兩年裡,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描圖廠規模不斷髮展壯大,剛開始是用木製的手動翻板曬圖,活兒多忙不過來,就購置了電動曬圖機,加班加點幹還忙不過來,後來又購置了一臺。工人也不斷增加,開始只有兩位,最後達到十幾位。計有:孟慶智,杜振清,張建華,張學武,郭小平,徐登橋,李學榮,許文榮,甄景霞,劉建民,凌紹良,周立榮,劉廣增,楊宗興,趙福生,張鐵柱,王麗英等。他們苦練描、曬圖基本功,工作起來認真細緻、一絲不苟,高質量地完成描、曬圖任務,獲得了客戶的讚譽。1977年,描圖廠業務達到鼎盛,年收入近3萬元。

1977年底,國家恢復高考,高中畢業生面臨高考升學,勤工儉學不再興旺,從學生中培訓描圖人員的工作停止。當時描圖廠的工人都是歷年留校的畢業生,他們也可以去參加高考,獲得進一步深造的機會。其中杜振清、李學榮、周立榮等考取了廊坊財貿學校,張建華、張學武去了縣計量局,郭小平去了建築公司。

1980年之後,隨著教學秩序的進一步理順,校辦工廠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描圖廠先是改成個人承包,兩年後停辦,廠裡有的工人轉回農村成了描圖個體戶。從這個角度講,香中描圖廠也培養了一些專門人才,使他們有了立身於世的一技之長。

憶香中描圖廠

高老師近照

文字高仰賢 攝影周景峰

作者簡介:

高仰賢,香河中學退休教師。

選擇一個公眾號,就是選擇一種文化以及價值觀。

說香河 聚焦香河文化產業,培植城市企業文化,關注深具探索精神的藝術家。

請將本公號推薦給你最賞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