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貓一直無法被馴化之謎!

嬰兒時期的人類和哺乳動物,都存在著比較類似的外表特點:較大的頭身比(嬰兒頭身比大約為1:3,成人為1:7),又圓又大的眼睛,粗短的四肢,以及柔軟的面板或絨毛——總而言之,就是“短圓軟暖”四個字。一億年來的進化賦予了幼小哺乳動物這些賣萌的特徵,主要是為了能夠獲得母親的愛撫,以及在失去母親時可能得到其他雌性動物的哺育,從而獲得更大的生存機率。

隨著年齡增長,這些特徵變得越來越不顯著,然而在貓身上,成年的貓依然具有“短圓軟暖”這些特點。喵星人這是靠著這一特點,獲取了很多地球人的愛撫。

當然,除了外表很有欺騙性之外,貓在聲音上也下足了功夫。2009年發表於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貓在向人類求食時候發出的聲音,與其他時候發出的聲音有很大不同。貓在求食時發出的喵喵叫中隱藏著一種高頻的聲音,其頻率非常類似嬰兒的啼哭聲,成年人會對這種頻率表現出急迫以及不愉快,從而做出迅速的迴應。善待嬰兒是人類的本能,而這項本能卻被貓巧妙地利用了。

貓一直無法被馴化之謎!

貓一直無法被馴化之謎!

會喜歡你嗎?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說人類的另外一個小夥伴——狗。

狗在15000年前就已經被馴化了,成為了人類的朋友。不僅是體型和外觀上發生了很多變化,狗還失去了狼的很多野性特徵,比如主動捕食以及團隊進攻等。狗很願意與人交流,狗可以聽懂一些簡單的單詞並積極做出迴應,甚至人類的一個手勢就可以讓它明白該做什麼了。

而貓就不一樣了。人類最早的農業活動出現在9000年前,農業社會的一個棘手問題就是糧食的儲存,珍貴而又缺乏儲存條件的糧食很容易被老鼠偷食。由於貓具有捕食老鼠的本能,人們覺得飼養貓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於是從那個時候時候起,貓就進入了人類的生活。人類覺得自己是在飼養貓,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好朋友,而對於貓來說,它只是和你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罷了,從9000年前,直至今天。

養貓的人往往都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無論你怎樣呼喊它名字,它永遠都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貓的主人們往往解釋說這是因為貓比較懶,或者是因為貓不像狗那樣容易聽出是主人的呼喊。然而,東京大學的一項研究可能要給這些人重重一擊了。東大的研究人員選取了20只貓,先讓三個陌生人在貓的視線後面呼喊貓的名字,然後再讓主人重複這一行為。研究人員透過攝像機監視瞳孔、耳朵以及尾巴的運動變化來記錄貓的反應變化。

實驗結果顯示,絕大部分貓其實都可以清楚的辨別出主人的聲音,但,重點是,沒有任何一隻貓站起來走向主人,就算它們聽出聲音是來自主人,也拒絕做出迴應——它們頂多用眼睛瞄了一眼主人罷了。貓的這種行為特徵,跟狗是截然不同的。當然貓也並非一直不鳥你,它有時也會迴應你一下,比如當它肚子餓的時候……

貓一直無法被馴化之謎!

不喜歡被你養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將近一萬年的時光足以改變很多事情,足以讓珠穆朗瑪峰上升30米,讓海洋溫度降低5度, 讓遍佈北美大陸的猛獁象滅絕,但並不足以馴化貓。透過7年的努力,研究人員於今年8月份完成了貓基因組的全部測序工作。這項研究成果表明,今天的家貓保留了野貓的絕大部分基因特性(除了多了一些人工選擇的毛色),也保留著大部分野性行為:準備殺戮、尋覓食物和水、在公共場合自慰、卓越的夜間視覺以及拒絕被馴化等。

如今的家貓和它們生活在沙漠裡的祖先一樣需水較少,因為它們具有較強的濃縮尿液功能。貓是純肉食動物,它們的消化系統很難消化吸收素食裡面的營養成分,你可以給狗餵養一些素食,甚至有的狗可以吃全素狗糧;但貓不行,它們跟你一起生活了一萬年,仍然無法適應你的飲食習慣。對於狗來說,只要人類給了食物,它們基本不會主動去捕食其他動物。而貓卻相反,它們對殺戮無比熱衷。不僅流浪貓捕殺小動物,家貓的捕殺慾望也不會因為人類給的食物充足而消退——它們都是貓,貓是天生的殺手。據美國相關部門的統計,47%的鳥類死亡事件都是出自貓口,貓每年捕殺超過13億隻鳥類、63億隻小型哺乳動物,貓強大的捕殺行為導致了全球33個物種的滅絕。

貓一直無法被馴化之謎!

貓之所以不殺你,主要是因為你體型龐大。人類一萬年來的馴化,把狗變成了可信賴的朋友,狗可以勝任看家護院、緝毒導盲以及雪上拉力等諸多工作;而人類養了一萬年的貓,得到的唯一結果是多了一些有好看毛色的貓罷了。你無法馴化一隻貓,它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某種角度來說,“家貓”(Felis catus)這個物種,其實是不存在的。

越高冷,越跪舔。在喵星人萌萌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冰冷無情的殺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