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客氣有餘,熱情不足:客人來訪,杜甫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待客之道

公元759年,杜甫因對汙濁的時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幾經輾轉,這年秋天流落到了四川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也稱“浣花草堂”。在此後的一段時期內,杜甫過上了他一生中短暫的相對安定的生活。有了固定居所,生活暫時安定,自然有客人來訪。杜甫關於待客內容的詩篇,大多寫於此時。《賓至》就是其中之一。

客氣有餘,熱情不足:客人來訪,杜甫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待客之道

賓至

唐 杜甫

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

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這首詩大意是:我棲身的這地方過於偏僻,很少有人來,我年老多病,需要攙扶難以多拜,請您擔待。我老朽之人哪有名動天下的文章,你遠來看我,車馬停在江邊,讓我感謝又感慨。尊貴的你屈尊停留這破草房整日,讓我很不自在,只能用粗茶淡飯招待你,我這腐儒沒錢沒能耐。你要是真的不嫌這野外沒有好酒好菜,以後高興時還可以來看看我的小院裡芍藥花開。

客氣有餘,熱情不足:客人來訪,杜甫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待客之道

此詩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當時杜甫住在成都草堂。詩中的來賓,大約是個地位較高的人,詩人對來訪的貴客表示了感謝之情,言辭較為客氣。

“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首聯寫延客之狀。幽棲:獨居,指鄰里少。經過:這裡指來訪的人。人扶:行動不便,由人攙扶。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造訪之人。忽聞通報,有貴客來臨,只得循禮恭迎。但“老病人扶”,拜了又拜,實感艱“難”。詩中明顯表現出年邁多病,不勝應酬之苦的不悅,但依然表現出自己的客氣與尊重。

客氣有餘,熱情不足:客人來訪,杜甫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待客之道

“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頷聯寫驚訝之情。漫勞:勞駕您。江干:江邊,杜甫住處。從前句看,客人當是耳聞杜甫文名,特來拜訪的。“豈有”、“漫勞”四字,在這裡起了賓主對稱作用。“我豈有文名,您徒勞過訪”,運用散文的筆調,馭律詩的對法,傲岸之態可掬,嘲諷之意自見,很能體現杜甫七律詩的特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頸聯寫款待之事。竟日:全天。淹留:停留。佳客:尊貴的客人。百年:猶言終身,一生。粗糲:即糙米。這裡是形容茶飯的粗劣。你這位“佳客”,入門就“坐”,“淹留”“竟日”,我雖不能盛饌相餉,也算盡禮了。我一生食“粗糲”,身為“腐儒”,款待不周,還望多多包涵。在自謙中實含自傷之意。

客氣有餘,熱情不足:客人來訪,杜甫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待客之道

“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尾聯特致歉意,兼邀貴客重來。詩人說:如果不嫌“野外”“供給”菲薄,還望“乘興”再“來看”花。這是客套話,也有送客之意。嘲諷之意,隱約可見了。

這首詩完整地記錄了詩人的待客過程。客人來訪,詩人跪拜迎接,顯示出客人的地位之高,也突出了詩人的熱情。客人應該是慕名而來,很有可能是附庸風雅之輩。但杜甫顯然並不待見他,用嘲諷之語表明自己並無文名,讓客人徒勞了。沒想到客人為了索要詩文,一坐就是一整天,這已經影響到了詩人的生活。為了不失禮數,詩人只好做飯招待。但家貧實在沒有佳餚,只能表示歉意。送客離去,詩人客套邀請再來,但其中暗含不要再來之意。

客氣有餘,熱情不足:客人來訪,杜甫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待客之道

雖然表面非常客氣,但人們依舊能夠感受到當時的尷尬氣氛與詩人的無奈。難道這就是杜甫的待客之道?瞭解杜甫的讀者應該知道並非如此。所謂看米下鍋,看菜吃飯,這是因人而異。真正的客人,杜甫是熱情備至的。我們看他在同一時期寫的那首《客至》,灑掃迎客,有酒有菜,頻頻勸飲,邀鄰助興,氣氛熱烈,把門前景,家常話,身邊情,編織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與這首詩形成鮮明對比。所以,這首詩中寫到的客人並不是杜甫喜歡的,是不請自來的,雖說是慕名而來,但卻是徒有虛名、附庸風雅之輩。

客氣有餘,熱情不足:客人來訪,杜甫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待客之道

這首詩詩題雖突出“賓”字,但在寫法上,卻處處以賓主對舉,實際上突出的是詩人自己。從強調“幽棲”少客,迎“賓”為“難”到表明“豈有”文名,漫勞垂訪,到如果不嫌簡慢,還望重來看花,雖始終以賓主對言,卻隨處傳達出主人公的簡傲自負神態。“豈有文章驚海內”,“百年粗糲腐儒餐”,在杜甫筆下,一為自謙之辭,一為自傷之語,也是詩人自慨平生的深刻寫照。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