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俗語:“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說的是什麼意思?

農業是支撐一個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是所有環節中最基礎的第一步,畢竟要是吃不飽飯的話,誰也沒有閒情逸致去上班和消費了;首先得要填飽了肚子,我們才有資格去要求更高水平的生活質量。值得稱讚的是,雖然我國從綜合實力上來看,還是屬於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確是非常強盛的,這也是由於歷史的發展而造成的。

俗語:“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說的是什麼意思?

在古時候的中國人們普遍都是以務農為生,人們根本就不需要外出去買吃的,因為想吃什麼自己家裡種就行了,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我國曆史上持續了數千年的時間,從而奠定了我國現在堅實的農業基礎,這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既然我國的農業基礎十分的雄厚,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自然是少不了有關於農業的文化習俗,畢竟古人們的創造力和智慧還是非常強大的,24節氣就是跟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這句俗語就是結合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還有24節氣中的“立冬”,來總結農業生產的規律。

俗語:“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說的是什麼意思?

人們第一眼看上去,可能會絕對有點摸不著頭腦,我們現在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下地幹活,很多有關於農業方面的俗語,聽不懂也是很正常的。看到這句話,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覺,應該會理解成,寧願要在重陽節的時候下13場雨,也不要在立冬的時候晴一天,但是這又是為什麼呢?立冬的時候那麼冷,天氣晴難道不好嗎?其實對於我們常人來說,冬天天氣放晴當然是非常好的,但是對於農民伯伯來說,就不會是這樣了。

俗語:“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說的是什麼意思?

寧要重陽十三雨

重陽節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老人節”,同樣也是闔家團圓的節日,日期是農曆的九月初九,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九月份就是收穫的季節,對於農民伯伯來說也是一年中,最歡樂和忙碌的一段時間。這個時候如果正常的話,雨季已經過去了,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常下雨的,其實這個時候下雨,對農作物的影響也不太大,畢竟農作物都已經成熟的差不了,偶爾下幾場雨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俗語中的“十三雨”指的是農曆九月十三下的雨,在重陽節之後下雨一直下到九月十三,反而會預示著好的收成,當然一直下雨也是不好的,不僅不利於按時收割莊稼,而且也很容易使農作物腐爛。

俗語:“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說的是什麼意思?

不要立冬一日晴

要是跟立冬之後放晴比起來,重陽節後下雨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我們應該都聽說過“瑞雪兆豐年”這句俗語吧,說的就是冬天的雪下得越大,來年的莊稼就會越豐收。一般來說冬天的雪可能會遲到,但是絕對不會缺席,再怎麼推遲,在立冬之後天氣也應該越來越冷了,如果在立冬之後天氣卻一天天變晴的話,那可是要愁死農民們了。因為大雪不僅可以保護土壤不受到蟲子們的侵擾,而且在溫度很低的情況下,土壤就會很容易變成凍土,來年就不適合耕種了,但是有雪就不一樣了,厚厚的雪就像是一層被子一樣,起到了很好的保溫作用。

俗語:“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說的是什麼意思?

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等來年春天播種的時候,冬天累積的雪還能夠融化變成澆灌的水源,既天然又省事,這豈不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嗎,所以說每到冬天人們就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等著下雪。

這樣也就產生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句俗語:“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意思其實是寧願在重陽節過後一直下雨下到九月十三號,也不願意立冬之後一直是晴天不下雪。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俗語,既然蘊藏著這麼深厚的文化,這是讓大家都沒能想到的吧。其實古人的智慧,有時候還是非常有用的,最起碼這句話在農業上的指導意義就非常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