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崇禎皇帝是不是傻?他為什麼封李自成為王,讓他來幫自己平亂?

崇禎皇帝是不是傻?他為什麼封李自成為王,讓他來幫自己平亂?

西方有一句諺語,大意是說:勝利者是不接受任何譴責的。

崇禎皇帝是一個失敗者,那麼,他就必須承擔所有的譴責、非議、挖苦和嘲弄。

比如提問這個問題的題主,內心深處一定是對崇禎帝充滿鄙夷和唾棄:該!長了個豬腦袋,活該你吊死!明明李自成向你討封王,願意為你去和滿清拼刀槍,這不天掉下的好事兒嗎?你的牙口都不肯鬆一鬆,一根筋屈到底,弄得整個大明江山做你的陪葬,真是你死了也不能同情你!

從來今人笑古人,不知後人又復笑今人。

的確,如果是老天真掉下這樣的好事兒,而崇禎都不知道珍惜,那不是豬腦袋是什麼?

但問題是,這件事根本就沒發生過,而您卻百分之百地信以為真,也許,長了豬腦袋的人其實就是您。

記載李自成在北京城外向崇禎討封的,是《甲申傳信錄》。

該書記載事件經過是這樣的:

李自成在城外狂轟猛炸持續了一天,看見北京城牆高大,進展甚微,次日在彰義門外設座,派在十日前在宣府投降的太監杜勳朝城上喊話,但聲音嘈雜,聽不清楚。

於是,負責守城的襄城伯李國楨提出要求:讓一個人下城為人質,有什麼話,由杜勳進宮與崇禎帝面稟。

崇禎皇帝是不是傻?他為什麼封李自成為王,讓他來幫自己平亂?

李自成答允後,杜勳被城上軍士縋入城,跟隨大太監王承恩一同去見崇禎。

見了崇禎,杜勳轉述了李自成的意思:大明和大順“割地講和”,即議割西北一帶,分國而王,並犒賞軍銀百萬兩,此後可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制遼藩,但不奉詔覲。

崇禎不置可否,讓杜勳出城答覆李自成:“朕計定,另有旨。”

就是這樣一條記錄,卻記錄瞭如此重大的事件,其他諸如《甲申核真略》、《甲申紀事》、《小腆紀年附考》均無記載,僅見於《甲申傳信錄》一書,則事件本身的真假就存疑。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這件事是真,如果崇禎還聽信李自成的話,就更是豬腦袋了。

李自成是什麼人?

他玩詐降的次數還少嗎?

李自成最著名的詐降事件是《明史紀事本末》所記:“六月,總督陳奇瑜圍李自成於漢中車箱峽。會連雨四十日,賊馬乏芻,死者過半,弓矢俱脫,賊大窘。自成乃自縛乞降,奇瑜許之,各給免死票回籍。”

結果怎麼樣?一出了車廂峽,馬上覆叛。

想那李自成力盡勢屈,尚且不肯真心伏降,現在兵臨北京城下,操控局勢的主動權,還肯真心伏降嗎?

這種話如果都信,是您是豬腦袋還是崇禎是豬腦袋?

我發現,網上有很多這樣的言論,大致的意思是:崇禎真傻,李自成和張獻忠鬧得這麼兇,他怎麼不會從中挑撥李、張之間的矛盾,讓他們鶴蚌相爭,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呢?又或者,為什麼不效仿宋徽宗招安宋江,用宋江平方臘,讓他們兩敗俱傷?又或者,崇禎太不知轉變了,當時只要遷都南京,讓李自成和滿清打,坐山觀虎鬥,讓他們雙方都消耗實力,然後一舉反撲,天下大定。

似乎,李自成和張獻忠,甚至大清,都是任由擺佈的棋子,可以聽從崇禎帝隨心所欲的安排似的。

殊不知,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浸泡江湖已久的老油條,他們不玩弄您,您就可以阿彌陀佛了,您還想算計他們?

大家都很喜歡看《明朝那些事》。

崇禎皇帝是不是傻?他為什麼封李自成為王,讓他來幫自己平亂?

關於張獻忠等人的詐降,作者是這樣描述的:“我曾經在圖書館翻過半個月的史料,查詢張獻忠先生投降的相關問題,我知道他是經常投降的,但我不知道,他能經常到這個份上。簡單地說,他的投降次數,用一隻手,是數不過來的,兩隻手都未必,而且他投降的頻率也很高。有一次,從投降到再反,只用了十幾天。這是難能可貴的。一般說來,投降之後,也得履行個程式,吃個飯,洗個澡,找個地方定居,以上工作全部忙完,至少也得個把月。但張先生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實在令人咂舌。”

想想看,像張獻忠、李自成這種說話如放屁、投降如脫衣的行為,到底還有多少可信度?

所以,就算李自成真在北京城下表示出“封王服軟”的意思,也只是在玩弄貓戲老鼠的把戲,崇禎帝如果還傻乎乎地聽信,不過是自取其辱而已。

還有,一個很明白的道理擺在面前——當年光武帝劉秀收銅馬、敗赤眉,群臣勸進、勸劉秀早登帝位,劉秀搖頭拒絕。最後,大將耿純說了一句:“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追隨大王奔走於矢石之間,其出發點不過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平生之志。如今大王拖延時間,違背眾意,不正號位,我深恐大家望絕計窮,萌生退歸故里的念頭。彼時,人心盡散,就很難再聚合到一處了。”劉秀聽了,再無異議,馬上稱帝。

追隨李自成的文人將士、大小嘍囉,可不都是一直抱定了“攀龍鱗、附鳳翼”的心思?在他們心裡,北京城朝夕可下,天下唾手可得,你李自成封王滿足了,哪我們怎麼辦?!

所以,李自成城下討封,要不是一則歷史謊言,就是李自成自導自演的一出惡作劇,誰信誰是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