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此人一生憂國憂民,去世后皇帝為他輟朝,卻被後人黑了上千年

在封建社會中,臣子死後皇帝為之輟朝,是一種極大的哀榮,代表了皇帝對你一生的肯定和認可。在我國上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獲得過這種哀榮的人屈指可數,而馮道就是其中之一。公元954年,73歲的馮道病逝,周世宗柴榮為他廢朝三日,冊贈尚書令,追封瀛王,賜諡文懿。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少有的明君之一,他在位時期,勵精圖治,國力強盛,對外戰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為北宋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此人一生憂國憂民,去世后皇帝為他輟朝,卻被後人黑了上千年

這樣一位明君能對馮道如此看重,充分說明了馮道在他心中的地位。馮道是河北滄州人,出身於耕讀之家,以孝道聞名於鄉里。當時的中國正處於五代十國的亂世時期,在短短的50多年裡先後更換了五個朝代,皇帝更是出現了15位之多。馮道最早效力於燕王劉守光,在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都做過高官,當過數十年的丞相,輔佐過的皇帝共有十位之多。

此人一生憂國憂民,去世后皇帝為他輟朝,卻被後人黑了上千年

中國古代計程車人尤其是讀書人,向來以講氣節著稱,講究忠臣不事二主,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魏晉時期的嵇康和南宋末年的文天祥。馮道因為先後侍奉過10位皇帝,為後世計程車大夫所不齒,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奇怪的是馮道侍奉過的皇帝卻都對他評價甚高,其中就包括一代明君周世宗柴榮,那麼為何在同一個人身上會出現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呢?

此人一生憂國憂民,去世后皇帝為他輟朝,卻被後人黑了上千年

評價一個人,離不開當時的時代背景,五代十國時期,平均不到4年就要換一個皇帝,在這樣的亂世中如果想要做個不事二主的忠臣,只有一條命顯然是不夠的,最起碼也要有十幾條命。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馮道放棄了做忠臣,轉身做了一個治世之臣。身居高位數十年,他始終心繫於民,為官清廉,經常將自己的俸祿拿來接濟鄉民,還提拔了不少出身寒門卻有真才實學的讀書人,在當時的民間享有極高的聲望。

此人一生憂國憂民,去世后皇帝為他輟朝,卻被後人黑了上千年

除了關心民生之外,馮道還敢於犯言直諫,在《舊五代史》中其諍諫的事例共有九處之多,都是針砭時局,後唐明宗李嗣源因此評價說他說“真士大夫也”。由此可見,馮道之所以能歷經四朝而不倒,靠的不是逢迎拍馬,而是真才實學。馮道晚年曾寫了一篇《長樂老自敘》,在這篇自傳性質的文章中,他是這麼評價自己的:下不欺於地,中不欺於人,上不欺於天。上對得起天地,下對得起良心。在和平年代做到這點尚且不易,何況是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呢?馮道究竟是忠是奸,值得我們好好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