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既然行住坐臥都是禪,為什麼還要非打坐不可?

既然行住坐臥都是禪,為什麼還要非打坐不可?

一個人只有心態轉變了,禪定功夫才上得去!

民間有句流行的俗語:“吃齋不吃齋,只要心不歪。”這句話道出了很多修行人的心態,尤其是出家人。有些沒有信仰的人,心態、人品比我們還要好。一個人的心態如何,可以欺騙別人,絕對欺騙不了自己。實際世界上不存在什麼“被騙”,都是自己騙自己。一個人心態不超越,功夫上投入再多,也只能說是“功夫”,絕對出不了智慧,智慧的根源在於心態的轉變和超越。一個人只有心態轉變了,禪定功夫才上得去。心態不轉變,功夫可以出來,但上不去。就像一棵種在花盆裡的樹苗,如果不把它移出花盆,栽到土地上,它永遠也無法長成一棵大樹。

菩薩與羅漢的區別有哪些?

為什麼說菩薩永遠是菩薩,羅漢永遠是羅漢?羅漢必須回小向大,才能成為菩薩。你說在羅漢的基礎上繼續修,不就是菩薩了嗎?絕對不行。猶如建大樓,十層樓的地基,想加蓋到一百層高是不行的,必須將十層的地基挖出來,重新打一百層的地基才行。想修成菩薩,必須把羅漢的心態推翻掉,從頭再培養菩薩的心態。菩薩與羅漢的區別,關鍵就在於發心。

每天盤腿靜坐,修成了,充其量只是個阿羅漢。菩薩雖然每天不盤腿,可心態已是菩薩。只是禪定功夫不夠,一旦修禪定,是很快的。就像花盆裡和土地上的樹苗相比,後者不受花盆的侷限。菩薩不受時空的侷限。開山的和尚都是菩薩再來,一個凡夫絕對開不了山。即便是一個凡夫,只要他發了開山的願,就已經是一個菩薩了(願力和果位不同。比如在座的發了菩薩的願,就是菩薩了,但還未證得菩薩的果位。)

既然行住坐臥都是禪,為什麼還要非打坐不可?

《楞嚴經》上講:“山河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意思是山河大地都是我們內心的顯現。也就是告訴我們心與物是一體的、同源的,修心就是在修身,修身就是在修心。作為初學者,改變不了身體,可以轉變心態。只有達到很高境界的人,才能達到身心同體、心物同源。

好多人不知道怎麼修,我也曾嘗試過好多次,想給大家一個“無為”的方法。什麼是“無為”呢?就是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但必須看清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善惡看得清清楚楚。如果能這樣用功,只要半年,功夫就會上路。

如果做不到,只好去打坐!

為什麼說信仰是學佛的根本?

作為一個出家人,最根本要具備的是什麼?希望每個人內心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現在心中就有答案:作為一個出家人或者在家信徒,乃至作為一個人,一定要深信因果。尤其是出家人,如果不信因果,一切免談。即使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修行,也只能像《楞嚴經》上講的:“上品魔王,中品魔子,下品魔民。”

佛教中有三賢,首先第一步是“十信”,具備十信,就是不退菩薩,根本不需要“十住”“十行”“十回向”,就能往生西方淨土。不會念佛,不燒香,不拜佛,沒關係,只要深信,臨終往生西方沒有問題。自古以來成就的人,一靠信力,二靠願力,三靠功夫。三個是一個根,深信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