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動物世界之走獸篇:春秋戰國時代的四大野獸,他們的命運如何呢?

稱霸世界,往往最需要聰明和力量。在動物世界更是如此,往往越聰明或者越兇狠,才能在走獸界佔據比較重要的位置。在今天的走獸篇中,我將為大家介紹四種動物,它們能在中國的土地上叱吒很長時間,就是因為他們不但有腦子,而且以力量為主。它們就是猩猩,狼,豹子和狐狸。

關於猩猩和豹子,大家應該比較熟悉。90後們基本都看過一部名叫《猛獸俠》的動畫片,裡面的男一和男二就是猩猩和豹子。猩猩這種動物,比較早的歷史記錄應該是在春秋時期,《禮記》中曾經介紹猩猩能說話,為證明中國人比較早發現猩猩可以模仿人類的語言習慣的事實提供了理論依據。

動物世界之走獸篇:春秋戰國時代的四大野獸,他們的命運如何呢?

根據《山海經·海經》記載,猩猩是一種皮膚髮青長著人臉的野獸。然而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從一萬年之前就生活在非洲大陸的金剛哥哥其實是黑顏色的。看到猩猩之後,中國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那肯定是好不好吃。《呂氏春秋》中有一篇就是專門記載美食的,名叫本味篇,其中有一道美食名曰猩唇,據說就是用猩猩的唇肉做成的,它的味道還被當時的人交口稱讚,直言“肉之美者,猩猩之唇”。可見,本來已經處在顏值低谷的大猩猩的命運在中國古代並不好,不會因為長得像人就免於被吃。

《西遊記》中有一個動物變成的妖怪,非常喜歡霸佔樵夫的妻子,還設計三次讓孫悟空以為唐僧已經死了,這位沒有編制和後臺的妖怪就是豹子精。根據《山海經》中的《南山經》記載,南山野獸居多,其中兇猛的豹子更是數不勝數。豹子皮毛美麗,斑點眾多,在當時有豹文之稱,也就是現在夜店女王姐姐們經常穿的那種豹紋。

動物世界之走獸篇:春秋戰國時代的四大野獸,他們的命運如何呢?

兩週時期,貴族男人們除了以獵虎為光榮,也熱衷於消滅豹子,他們獵殺豹子並不完全是消除豹害,而是取豹剝皮。《詩經》的《鄭風》篇中曾經記載這樣一句話,羔裘豹飾,孔武有力,盡顯當時鄭國貴族男子身穿羊羔皮的外衣,披掛豹紋飾品的風姿,不像是貴族,倒像是一群追求時尚的獵戶。

大吃貨蘇軾先生在黃州時期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詞,“西北望,射天狼。”表達了心中的萬丈豪情。看到這句詞,我們不禁要問,文人們為什麼如此執著於射天狼呢?原來啊,由於狼的習性問題,人們對狼的態度不免帶有歧視,只覺狼的性格狡猾奸詐,忘恩負義。

現今流傳已久的以趙簡子獵狼為背景的寓言故事東郭先生和狼,就是把狼變成了反派角色,來抨擊墨者們胡亂兼愛的行為。另外,提到狼人們能想到的還有兵災和侵略。當時的人們將點燃的烽火命名為狼煙,將匈奴等少數民族君主稱為狼主,可見人們對狼的劫掠屬性的不喜。也正因為如此,狼的數量越來越少,從稱霸走獸界的殺手變成了生存困難的保護動物。

動物世界之走獸篇:春秋戰國時代的四大野獸,他們的命運如何呢?

和狼的命運差不多的還有狐狸。奴隸社會時期,由於塗山、純狐等部落與夏王朝的聯姻,這些部落的吉祥物就成了當時人們心中的祥瑞。春秋時期,儒家認為狐狸有三德,在他們的影響下,人們認為狐狸是和龍、麒麟、鳳凰齊名的瑞獸。

從春秋時期到戰國時期,人們認為白色狐狸顏色最漂亮最吉祥,所以經常以白狐皮為禮物作為賄賂,來獲得他人幫助。比如孟嘗君就曾經利用門客偷盜白狐皮袍子,兩次贈送給秦昭王以及他的寵妃。到了戰國後期,更是誕生了集腋成裘這樣的成語和《山海經》中九尾狐的記載。不過,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避免女性干政的事件的發生,很多男性文學家和政治家開始默許民間用狐狸來代表女人,抨擊女人涉足政治的行為。

《山海經》中曾經說過,食用了九尾狐肉的人不容易受蠱惑。然而,這些生活在沒有動物保護法限制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們,吃遍了飛禽走獸,但是依然不改內心的狹窄與愚蠢,給動物們附加一個個不好的標籤,來表達內心的慾望,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