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歷史上的“最可敬”太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中國曆朝歷代都出現過宦官把持朝政的現象,這也是使統治者最為頭疼的一件事情。在兩漢時期,宦官與外戚爭奪權力從而產生了黨錮之禍

即為第一次宦官時代

,唐朝中期安史之亂爆發後,宦官的權力得到了空前絕後的增強,甚至宦官認皇帝為乾兒子,

這是第二次宦官時代。

歷史上的“最可敬”太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第三次宦官時代則是明朝時期,從明朝建國之初,朱元璋便在宮殿外的門口設立了一塊牌子,上面寫道宦官禁止干政,

可結果卻是明朝時宦官干政最為嚴重的時代

,出現的宦官在歷史上也都非常有名,例如魏忠賢等,宦官干政也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歷史上曾有這樣一位太監,在宣讀皇帝的聖旨時故意讀錯了一個字,也正因為這個緣故救下了上千人的性命。

中國宦官史

宦官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悠遠的歷史,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了關於宦官的記載,此時的宦官被叫做“寺人”或者是“內豎”,

主要是負責王室的日常起居、傳達命令等雜役,同樣也屬於家臣的一種,

戰國時期宦官便開始參與國家的政務,例如向趙王舉薦藺相如的繆賢。

歷史上的“最可敬”太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秦朝時期,秦始皇駕崩後,

宦官趙高與丞相李斯二人合謀

,將秦始皇駕崩的訊息封鎖,隨後又立胡亥為太子,將蒙恬和扶蘇賜死,胡亥即位後趙高擔任郎中令一職,最終秦朝亡於秦二世胡亥的手裡。

兩漢時期伺候皇帝日常生活的正式被叫為宦官,東漢時期宦官干政最為嚴重。由於皇帝年紀輕輕就駕崩了,

新即位的皇帝年齡小無法親政,這時就需要他的母氏一族幫忙管理國家。

歷史上的“最可敬”太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久而久之外戚的勢力越來越多,當皇帝到了親政的年紀後,朝廷多為母氏一族的人,沒有自己的親信,為此就將經常在自己身邊的宦官培養成親信,

從而形成了宦官外戚爭權的局面,

而這成為了東漢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朝時期的宦官干政出現在安史之亂以後,在安史之亂前的盛唐,皇帝還是能壓得住宦官,安史之亂爆發後,

盛唐氣象“一去不復返”,

這時的宦官開始掌管軍權。

一旦宦官掌握了軍政大權,那麼他的實力勢必會更加強大,甚至有立廢皇儲的權力,唐朝中晚期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所立,由此可見宦官勢力可見一斑。

歷史上的“最可敬”太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宋朝時期宦官干政的現象並不是很嚴重,這是因為在宋太祖趙匡胤立國時不允許宦官干政,並且宦官在任職一定時間後就會被調走,

因此雖然宋代有類似於童貫的宦官,但是他們的權力不會像漢唐時期的宦官權力過大

,並且一旦宦官干政就會嚴懲宦官。

明朝時期,雖然明太祖時期禁止宦官干政,但是明太祖時期為了掌握建文帝的資訊便收買了皇宮內的宦官,隨後靖難之役爆發,

朱棣登基後便重用宦官,

他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更是允許宦官識字。

在明英宗朱祁鎮時期,王振摧毀了宮門外宦官不得干政的石碑,成為了明朝宦官干政的第一人,

也是造成“土木堡之變”的主要人物之一。

歷史上的“最可敬”太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清朝時期宦官干政的現象並不嚴重,鑑於明朝滅亡的原因,統治者

嚴禁宦官干政並且對待宦官有嚴格的制度要求

,只有在慈禧太后時期,才出現了李蓮英。

“可敬”的太監

這位“可敬”的太監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宦官,五代十國時期的宦官比較特殊,這是因為在朱溫篡唐後,大量的宦官被屠殺,僥倖逃脫的宦官則是隱匿於民間,

因此在後梁、後漢、後周、後晉這四個政權中並未出現過嚴重的宦官干政。

歷史上的“最可敬”太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只有後唐李存勖時期才出現宦官干政的現象。南漢政權的統治者認為朝廷官員有家室的必定會顧及他的家人,這是不忠誠的表現,

因此統治者規定入宮為官的必定是宦官。

而這位故意讀錯聖旨拯救上千人性命的便是後唐李存勖時期的張居翰,此時他在朝廷與郭崇韜一起就任樞密使一職,

張居翰為人特別謹慎,不喜歡被捲入到各方勢力中的爭執,

因此大事小事都由郭崇韜決定。

公元926年,由於各地饑荒頻繁,百姓大多都食不果腹,為了尋求生路不得不起兵反抗後唐的統治,

再加上李存勖殺死了郭崇韜引起了軍隊中的不滿,因此後唐爆發了很多次的起義與兵變。

歷史上的“最可敬”太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為什麼李存勖殺死郭崇韜會引起軍隊中的不滿?這是因為在公元925年,郭崇韜率領軍隊滅亡了前蜀,俘虜了前蜀的國君王衍與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共計上千人,

此後郭崇韜在軍中有了很高的威望。

同年三月,李存勖得知了這件事情,他認為前蜀的這些人日後必定會帶來麻煩,所以李存勖想要殺了他們,隨即寫下聖旨:王衍一行,並從殺戮。

由於郭崇韜在位帶兵,所以李存勖將聖旨交給了張居翰。

張居翰檢視聖旨時發現李存勖打算將俘虜全部斬殺,他認為斬殺已經投降的人是非常不吉利的,但是聖旨已寫很難收回成名。突然張居翰靈光一現,便想出瞭解決辦法,

他將聖旨上的“一行”改為“一家”,並且在宣讀聖旨的時候也故意讀錯。

歷史上的“最可敬”太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雖然可惜的是王衍最終還是被斬殺了,但是隨同王衍的文武百官以及僕役全部都獲救了,都被免去一死,這些被搭救的人隨後紛紛回到了各自的家鄉。

興教門之變

就在此事情發生的一個月後,李存勖在興教門之變被殺害,叛軍想擁立李嗣源為後唐國君,

起初李嗣源並沒有很快地答應這件事情,在張居翰極力的勸說下,李嗣源以監國為由處理國家政務。

歷史上的“最可敬”太監,讀聖旨時故意念錯一字,救下千人性命

此時的張居翰打算辭官告老還鄉,李嗣源答應了張居翰,並將張居翰的養子張延貴提拔為西安知事,方便供養張居翰,不久後張居翰回到了長安安享晚年,

公元928年,張居翰在長安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一歲。

張居翰去世後,他更改聖旨搭救上千人性命這件事被記入史冊之中,一改宦官干政導致國家滅亡的不好評價,從此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