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震驚!白豬竟是外來豬,黑豬才是中國的傳統豬?

“黑豬”和“白豬”到底有什麼說法呢?相信很多80後的人都不知道。

黑豬是屬於一種:黑臉短毛、長嘴大耳、皺紋較多,而且黑豬的豬鼻子肉厚有力。這也就說明了黑豬有一種非常強的喜好,那就是

“拱地”。如果你還是不信的話,就可以問一下家裡的老一輩,以前的豬都喜歡拱地裡的莊稼。

如今上了年紀的人經常會感嘆,現在豬肉的味道不如以前的香,以前過年煮上一鍋豬肉,一條街的人都聞得到香味,現在怎麼吃都吃不出來以前的味道。這除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能吃到肉不再是

“奢侈”,經常吃肉造成的新鮮感、滿足感降低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豬的品種變了!

震驚!白豬竟是外來豬,黑豬才是中國的傳統豬?

早在遠古時期,中國人就馴化了牛、羊、馬、豬、狗、雞六畜,古語有云

“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說的就是它們。豬在古時候叫“豕”,是六畜之首,在新石器時代就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出土過大量陶土燒製的紅陶豬、灰陶豬,紅山文化遺址中也出土過很多玉豬。豬多子有福相,是早期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甚至有無“豕”不成“家”的記載。古時候在祭祀活動中也經常用豬來祈福,中國馴養豬作為家畜至少已經有五千餘年。

而我們馴化的本土豬實打實的幾乎都是

“黑豬”,有很少一部分是“花豬”,體形短粗,沒有純白色的長條豬。很多80後應該還能回憶起來小時候鄉下養豬的場景,那時候幾乎養殖的都是黑色的本土豬,而90後的人去回憶養豬的場景,大多已經是白色的豬了,中國人對豬毛顏色的認知,明顯產生巨大變化,這短短几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能讓“黑豬”都變成了“白豬”。

除了養殖成本高,本土黑豬消亡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肥肉太多了,中國的土豬幾乎都屬於

“脂肪型”的豬,這也是我們長期馴化過程中的自然選擇,這種土豬長大後能胖出來一臉的褶子,腿短肚子大,肚皮經常能貼地面走。而人們富裕起來以後,對瘦肉的需求量是要大於對脂肪的需求的,這樣能產出60%以上瘦肉的“洋白豬”就又佔到了先機,徹底將國產土黑豬“雪藏”了起來。

震驚!白豬竟是外來豬,黑豬才是中國的傳統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