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德雲鬥笑社第二季

”結束後,時隔幾個月,一檔新綜藝“

青春守藝人

”也終於上線了。

這檔新綜藝怎麼樣呢?

只能說,很期待嚴敏導演可以和德雲社“半永久”。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這幾年,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們接二連三的成功出圈,

除了師父郭德綱的鼎力支援,其實還與一個人的努力分不開。

他就是嚴敏。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嚴敏導演在綜藝界可以說是有很大名頭,在德雲鬥笑社之前,他成功打造了一款現象級真人秀綜藝——極限挑戰。

新穎的玩法,搭配嚴敏導演對綜藝核心的深刻認識,

不僅前幾季“極挑”收視火爆,還激發和探索了嘉賓的各項潛能。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男人幫”的幾位成員,比如:黃磊、黃渤、孫紅雷、張藝興等等,

像是被嚴敏導演打通了任督二脈,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和喜愛。

德雲社也是一樣。

德雲社的相聲雖然是因為自身魅力獲得了觀眾的喜愛,但是客觀地說,想要破圈還是有難度的。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除了少數幾位以外

,其他人身上的傳統氣質似乎很難與新綜藝相融合,每次作為嘉賓加入綜藝,如果沒有粉絲濾鏡,就會很尷尬。

這一點,從第一季的德雲鬥笑社也能看出來,

不少相聲演員身上還是缺乏綜藝感。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以德雲社副總欒隊為例,他就經常被粉絲吐槽

“相聲包袱不可樂”、“太嚴肅”、“沒有綜藝感”

,甚至有人覺得,他的隊長和副總身份影響其他隊員的發揮。

甚至有他在,其他人都不敢撒開玩兒了。

但是,到了第二季德雲鬥笑社,雖然

欒雲平沒有為自己說過什麼

,但

確實是有了肉眼可見的變化。

身上完全沒有任何架子,和隊員打成一片。

當然,除了欒隊自己的努力改進,也少不了嚴敏導演的指點和隊員們的幫助。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孟鶴堂就很明顯地一直拉著欒隊胡鬧,大概也是想扭轉大家的印象。

嚴敏導演的第二季德雲鬥笑社,可以說每一期都是經典,

不僅主題鮮明,環節爆笑,還能讓觀眾有收穫感,透過與傳統相聲的結合,再次升級主題,引人深思。

正因為德雲鬥笑社的成功,大家對於德雲社參加的“青春守藝人”格外期待。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但是,第一期似乎就啞火了。

這期唯一的亮點大概就是那個“子彈時間”的拍照了,嘉賓隨意做出武術動作,會有定格騰空的效果,展現武術的張力之美。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說實話,這其實很難算是一個看點,

因為

不論是影視劇還是綜藝中這都是很常見的表現方式,觀眾們原來也都看過,並不新奇。

甚至,拍好“子彈時間”的原理節目組也沒給主持人和嘉賓講解明白。

在邀請嘉賓嘗試的時候,

誰的動作越迅捷流暢,拍照效果越拉胯。動作演員向佐和蔣璐霞的動作直接糊掉。

這大概是想表達,再高的科技,都不如紮實的基本功?

原本想展示拍攝技術多牛,最後倒是迴歸了守藝人,這是深層搞笑嗎?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其實

德雲社的這五位相聲演員,更像是主持團。

張九南發揮瘋狗人設炒熱氣氛,楊九郎很暖,也可以裝傻(捧哏基本功),周九良可愛呆萌,孟鶴堂是全能型,欒隊主持控場。

這像不像快樂大本營的主持人設?

然後,每期請來幾個嘉賓,在臺上完成互動環節。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但是,

不是隨便的一檔節目,都能策劃出“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的節目效果。

這檔“青春守藝人”選擇德雲社的這五位作為主持人,算是選對了人

但是刻板的互動環節,令呈現顯得很無趣。

如果節目組導演自己都沒想好這期的看點在哪裡,又怎麼會有話題度呢?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青春守藝人第一期是以中國功夫作為主題,邀請了向佐、蔣璐霞、還有葉問傳人等。

德雲社演員穿插地說了幾小段相聲,武術明星跨界唱了歌曲《男兒當自強》。

這檔節目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想告訴年輕人文化沒有過時,想透過一些跨界表達,讓年輕人看到,並且愛上傳統藝術。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但,不是單純把武術呈現出來就是成功宣傳了。

中華武術一直都在,大部分年輕人也看到過,年輕人沒有參與和關注,並不是因為看不到。

想讓年輕人真正喜愛傳統藝術,

重點不在於“看到”,而在“如何讓大家看到”。

如果還想讓觀眾更多地參與互動,和持續喜愛,

需要費心思的地方就更多。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這一點,嚴敏導演成功了。

當然,德雲社相聲的出圈離不開展示相聲和相聲演員的魅力,但是嚴敏導演在鬥笑社中的展示方式更值得學習。

德雲鬥笑社從綜藝細節中潤物細無聲,每一期都有獨立主題又和相聲相關,可以衍生和昇華。

比如:

第一期,

透過烙餅的遊戲環節,自然引發了“內卷”的思考,後面的相聲創作又圍繞“內卷”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話題離觀眾的生活很近。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第二期,

透過評級和洗浴中心的環節,引出踏踏實實才能闖出“名頭”的話題,再次擊中大家的心。

第三期,

劇本殺的劇情本身就很令人破防,不少觀眾都看哭了,結尾引出主角配角的話題,依舊將相聲內容與觀眾的興趣點發生交集,成功做到了

“笑中帶淚的相聲表演”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看德雲鬥笑社,

觀眾有笑有淚,還有收穫感,有參與感,與自己的生活距離還不遠

,這愛不愛相聲都會喜歡看啊,

不愛相聲的人也會因為綜藝本身的優秀沉浸式追更,

從而不知不覺的瞭解和喜愛相聲。

這才是有志弘揚傳統文化的人值得去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德雲社離開嚴敏導演,就現了原形,想複製“快樂大本營”太難

不動腦子地把東西一股腦兒擺在桌面上,並不能引起觀眾的主動興趣。

當然,在流量為王的時代,願意去宣傳小眾的傳統藝術,本身就值得尊敬,這條路也確實更難走。

真心希望我們的傳統藝術可以有更好的呈現方式,吸引更多人的喜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青春守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