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親密關係》:一本引導了數十萬家庭從幻滅走向“和諧與愛”的書

康德說:“家庭關係建立在婚姻之上,婚姻則根植於兩性間天然的相輔相成或互相關係之上”。

讀到這句話時,我不由得想起了前段時間剛看完的《親密關係》這本書來。

這本書如今已經出版了12年之久,且此書一經面世就成功引導了數十萬問題家庭從幻滅走向“和諧與愛”。

這本書的作者是加拿大人——克里斯多福。孟。他是一位在個人及團體教練的領域上有近三十年經驗的國際演說家、生命教練和諮商師。他的教學遍及中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近三十年來他研究的領域著重於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的動力。

這本書,主要講述在親密關係中,我們所經歷的種種酸甜苦辣背後的心理動機。而且它也是一本為數不多將親密關係分析得如此深刻的好書。

作者認為,我們在尋找伴侶的過程中,通常會偽裝成完美的樣子,並且我們還會偽裝成自己想要的伴侶的樣子。

比如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他就會欣賞自信滿滿地人。他便會把自己偽裝成自信的樣子,以便吸引到自己想要的人。

這樣做也是為了讓對方覺得你很特別。

還有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你在偽裝的時候,對方也在偽裝,這種互動關係,就是愛情的開始。於是,我們都誤以為對方擁有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但最後只會得到失望。

人類的求偶,不像動物那般簡單,夾雜著許多因素。

每個人心中都有理想的伴侶,但當我們找不到符合要求的伴侶時,我們便會退而求其次,比如滿足你的需求就可以了。

這不是人類想通了,而是我們會試圖改造對方,讓對方更接近自己的理想伴侶。

但不得不提醒你,這種改造是噩夢的開始。我們常常會看到一個現象,夫妻常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其實就是改造對方不成功的表現。

作者說: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試圖把對方改造成自己的理想情人,這是一個陷阱。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利用“月暈現象”、“幻滅”、“內省”等,來闡述親密關係之間所產生的種種矛盾關係吧!

1、月暈現象

克里斯多福.孟說:“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親密關係,也就是跟愛人之間的相處關係。在這個相處的過程中,我們都希望從伴侶上得到身、心、靈,三個方面得滿足。

因為在隨著相處的時間越長、相處越深,我們就會要想從對方身上得到越多,而且我們需要的也不僅僅是慰籍與陪伴,這麼簡單。

在親密關係這條路上,我們不單是在尋覓愛情,還在尋找一種能讓我們像熱戀時期的感覺。就像勇敢的騎士尋找聖盃一樣,希望在親密關係中得到能滿足身、心、靈三方面渴望的東西。

作者透過講親密關係的第一階段,克里斯多福稱這個階段為“月暈現象”,寓意是使人分心而看不到真正的光源。

“月暈現象”,簡單來說:就是指兩個人的熱戀期到新婚期這段時間的幸福時光。這時的兩個人為彼此付出的都是濃濃的愛意,沒有一點點雜質。

我們追的偶像就是詮釋了這個道理,我們往往看到他們在閃光燈下的光鮮亮麗,卻看不到他們背後的普通和庸俗。

當我們步入一段親密關係的時候,也是如此。愛情是人七情六慾裡面最強烈的情感,從天真的少年時期到暮年生活,我們都在渴望真愛,甚至可以為愛情不顧一切。

因此,也成就了不少偉大的愛情藝術作品。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理想伴侶。影視作品中,總有很多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是命中註定,是上天賜予。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所謂的真愛,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神聖,更多的人都是為了戀愛而戀愛,就算這個“真愛”結束,依然還能尋找下一個“真愛”。

這也就代表著兩個人的婚姻進入了所謂的“幻滅”時期。

2、幻滅

在所有相愛方式中,一見鍾情被認為是最美好的。有人說這是命運的安排,也有人說是月老牽線。

《親密關係》這本書講了兩個一見鍾情的例子,結局卻完全不同。

一個朋友和他妻子相遇的時候,有觸電的感覺。但離婚的時候,這個朋友再次提起初遇,他認為那不過是地毯的靜電。

而另一個朋友愛上他老婆的時候,是看到她光腳踩在牛便便上。

他說那時候覺得和這個女人在一起永遠不會枯燥。果然,他們在一起30年依然恩愛如初。一見鍾情,有人鍾情的是外貌,有人鍾情的性格。

我們總是神話一見鍾情的奇妙,其實背後的動機都是需求兩個字。這樣真相令人難以接受,我們想要的浪漫愛情不該是這樣的,它該是冥冥中註定的。

但是請你相信我,那些美好都是人為賦予的。而我們要找一個伴侶,是因為我們需要人陪伴,照顧,瞭解,支援,接受,讚賞等。

不必為這些感到羞恥,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把這種需要寄託在別人身上,就是親密關係裡最大的問題。

作者說:“一段關係的目的不是給予與接受彼此的愛,而是幫助你瞭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

所以說:你的伴侶不是你的愛與幸福的來源。滿足你的期待與使你開心不是他們的職責,但你的伴侶的確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三個重要的角色,尤其在面對情感上的成熟與喚醒真實自我的時候。

3、內省

在我們小時候,我們希望父母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結婚後,我們把這份需求轉移到伴侶身上。

愛與被愛,其實就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我們渴望安定,渴望當那個唯一。

為了得到這些,我們會用一些方式,比如哭鬧,抱怨,撒嬌,甜言蜜語等。如果我們的需求依然得不到滿足,我們就會積攢失望,變得沮喪和失落。

有句話叫“失望積攢夠了就離開了”,其實所謂的分手和離婚,都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有了這個要求,我們對伴侶就會有很多要求。

就像孩子對父母一樣,那個不被愛的孩子,總是在證明自己,或者調皮搗蛋引起注意。

在親密關係中也是如此,我們渴望變得特別,希望對方是一個非我不可的人。

對方可以包容自己所有的缺點,可以讀懂我所有的情緒和話語,即使你做錯了他依然能夠毫無條件的原諒你。

這就是我們幻想的完美戀人,當對方做不到的時候,你會逐漸失望,親密關係瓦解。但我們必須承認一個殘酷的事實,沒有人會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

當你帶著完美的標準去尋找戀人,你必然是會失望的。

或許剛開始你瘋狂的迷戀對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逐漸看清對方的真面目。

其實這種不斷讓對方來滿足自己的需求的行為,是一種被慾望裹挾的狀態,但這種慾望往往被強烈的羞恥心擋住了,以至於連你自己都看不清。

作者說:期望是通往地獄之路,因為期望會把接受和讓人自由等充滿愛意的感覺擋在門外。

這本改變十萬家庭的好書,戳破了一見鍾情的假象。它告訴我們,所謂的真愛其實是一種偽裝。愛情的發生和經營,沒有那麼多浪漫可言,總結起來就是需求二字。

讓對方滿足自己的需求,改造對方,這些都是親密關係中的大忌。

那什麼才是最好的伴侶,作者說:

我們需要的是能鼓勵我們超越自我的伴侶,我們在追尋的是能激發人生意義與方向,並在我們受到考驗時,給與我們幫助的人際關係,這才是“靈魂關係”。

其實,經營婚姻是需要智慧的,也應該明白婚姻中夫妻關係要好,那麼兩個人之間的狀態必須是:彼此獨立,相互扶持,共同成長。這樣的婚姻才會彼此細水長流,才會越過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