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

曾幾何時,餌料或魚餌新增劑都“無一例外”會在包裝、介紹、大師演繹中看到“建議用量”——甚至釣魚人拿到一款魚餌或小藥,第一句就要問:建議新增量是多少?這個一次加多少?

這種現象,至少已經存在釣界20多年了。釣魚人早就都見怪不怪,甚至普遍如此吧?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

其實,別說新增劑,就是一款餌料,哪怕最簡單的拉絲粉、雪花粉,都不可能有無前提的“建議用量”;反而,相信這些的釣魚人,常見是釣不好魚的人——或者說,您為啥多年也沒認識餌料和小藥?釣了多年魚,還處於新手期?……恐怕這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由此,咱們本文就透過實際舉例,來給大家“演示”和介紹下餌料、小藥的使用和用量問題~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

釣魚人為什麼迷信“建議用量”?

客觀來說,我們生活中的洗衣粉、清潔劑、藥品等,都有“建議用量”,這就形成了許多釣魚人認為什麼都該這樣——其實,這些首先基於行業管控,而不是最佳效果,更不是實際需要……

其實,形象的比喻:餌料等同食材;釣魚小藥在餌料中是調料的作用,而不是“藥”——試問,生活中的米、面、菜、肉,或油、鹽、醬、醋、茶……,哪種有“建議用量”呀?

主觀來說,許多釣友迷信、甚至覺得商品餌或小藥“高深”,完全處於一種“不明就裡”的狀態。自然就更聽信許多“建議”,甚至堅信一些廣告大師的言論……阻礙了對許多東西的認識~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

餌料怎麼用?應該加多少?

在說釣魚小藥之前,咱們先來說餌料建議新增量的“弊端”。魚餌或餌料都是統稱,細分有許多品類,結合自媒體眾多釣魚人的喜愛,咱們本文就從野戰藍鯽其中的兩大成分說起:

拉絲粉

“拉絲粉”是釣魚人再熟悉不過的餌料了,甚至市售的許多餌料中都已經新增——藍鯽就是典型加有拉絲粉,“可搓可拉”的餌料。說到藍鯽,更會有人在平臺看到,詢問這款餌料:拉不出來、容易掉落、成麵筋、過粘等等,什麼問題的都有,那麼這款餌料還有“建議的”拉絲粉用量嗎?有!

如:在氣溫低季節或您需要拉大餌,野戰藍鯽再加百分之5-10的拉絲粉,即可輕鬆實現拉大餌;而高溫季節,或需要拉小餌,反而要不加拉絲粉、甚至要用一些沒拉絲的餌料“沖淡”藍鯽。

透過餌料,這就首先說明了——餌料沒有、也不該有無前提的建議用量。“用量”只來自你的實際需要,尤其要基於魚情、水情、天氣等前提下的應對。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

雪花粉

“雪花粉”是藍鯽中的一個主要成分,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餌料,甚至產品包裝上常見“本品建議新增百分之10-30”的說明……然而,事實是這樣嗎?其實,雪花粉就是片狀的薯粉加工物,本身也分粒徑和粘度;其次,薯粉的釣魚使用,從100%主用雪花粉(如白餌),到5-10%的新增,都是經常使用的。

唯一可決定如何使用雪花粉、加多少雪花粉的,絕不是廠家或大師,反而是你的使用和目的。要衝淡餌料、細膩“霧化”、降低一些餌料密度、增加經時蓬鬆度、需要薯粉成分等等,才是可以新增雪花粉的吧,反之呢?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

荒食

展開,就一下跳到這個餌料了,因為本質不同。荒食是著名的膨化顆粒類餌料,許多大師影片中也會介紹——荒食建議加到20-30%……其實,和上邊的道理相同,這些言論反而都常見誤導和弊端。更別說荒食也不侷限魚種的使用呀?釣鯽魚甚至青魚、草魚的用法,都很多。

比如瘦水坑、糗釣低密度工程鯽的餌料,大量荒食的使用,在釣界也不少見吧。無前提,怎麼定性?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

總結

即使我們常用的餌料,都不應該有什麼“建議新增量”吧?這道理其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不說今天吃什麼、多少人、具體口味,能有面粉應該的用量和搭配建議嗎?由此產生的弊端,足以“致命”吧?

看到這裡,肯定會有人說:小藥和餌料可不一樣,新增劑才應該有建議用量……好,那咱們下面就來說“小藥”。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

釣魚小藥該如何用?建議加多少?

小藥有個“藥”字,這恐怕是許多釣魚人覺得高深的方面。更何況人的用藥都有“建議用量”,釣友更覺得釣魚小藥——應該標註、甚至必須有建議用量。

其實不然,上文提到真要形象的比喻,釣魚小藥更類似人們使用的調料,調料上為啥都不標註“建議用量”呢?其實原因簡單,就是不知道你要做什麼菜餚、不知道你的口味,反而標註了就等於會用錯、甚至凸顯廠家外行了……

這些其實都是阻礙認識和使用小藥的弊端,甚至就是營銷的騙局……然而,釣魚領域多年堅持“例外”。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

果酸類小藥

這是在自媒體平臺,許多朋友“認知度”較高的,所以先說這個。這類新增劑市面上90%以上,就是酸味劑+甜味劑+香精的類別。至於是否含有濃縮果酸、加多少甜味劑、用啥品類的果酸香精……這些才決定這款小藥本身的性質——而不是“果酸”兩個漢字。但太多釣魚人,糾結和認識的,僅是漢字。

前邊用“臭了街”的東西舉例,這次用市面上少有的舉例吧,如,一款純粹的濃縮型別果酸:針對生口魚,配合高甜餌料新增0。5%,就能有效給餌料“成倍增甜”,這也是生口魚餌料也要加一點“果酸”的原因。但酸味劑的“果酸”呢?要多加,而後還要1-2小時後再加,因為酸味劑常見經時後會反應殆盡。

針對應激反應的魚,淡味、低霧化餌料新增量就要多一點,根據魚種或水質可能加到5%甚至更多,這反而會迎合問題魚的適口性,有效減少蹭線和增加“實口”。以上這兩條對比,差了10倍的用量,有木有?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

釣魚藥酒

“藥酒”釣魚人更熟悉,其實也等於誤區更多。這緣由釣界堅持不懈的商業宣傳,也“基於”藥酒本身太多的不確定性和副作用。

就市售的藥酒而言,多為再加香精和甜味劑的,這某些意義上,就等於藉助藥酒之名,而賣的是一款複合型新增劑了。其實複合型新增劑,更不該有“建議用量”。因為複合型新增劑,在魚情下要形成對路,反而關鍵的就是用量。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

舉個例項,全國競技馳名的常興莊漁場,某年的競技池,一個大賽前被某廠家“調塘”——這就造成了緊鄰的兩個坑塘:同樣的魚、近似的密度、同樣的餌料、要想釣小分,一個坑塘就要促攝精半瓶、再加半瓶牛肉湯;另一個坑塘,促攝精耳挖勺的用量,牛肉湯半瓶蓋……

這體現出了什麼?為何1。2號坑塘的用藥量截然的不同?——這就是典型的水質和魚體,才決定“小藥”的品類和用量。這能是廠家或促銷的大師在之前就知曉的嗎?

透過上邊的例子,是不是就能明顯看出來,如果真按照什麼“建議新增量”,反而就等於釣不好魚了?這明顯的弊端,還用再多說嗎?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

寫在最後的提醒

看到最後,您還覺得餌料尤其釣魚小藥應該“遵守”什麼建議用量嗎?即使初始的嘗試,也應該基於小藥的性質和魚情吧?否則,弊端不是加多就是加少……釣不好魚,才是準的。

所以,真要科學、理智的釣魚,釣魚人反而要捨棄什麼“建議用量”(或者說,只有在嚴格的範圍和前提下,才會有一個初始的建議用量)。這就像不要糾結商家基於健康和要求標註的:鹽建議加兩克——而要根據食材、菜餚、口味針對性使用。最簡單的道理:清湯和醃菜的加鹽量是不是明顯不同的呀?是不是都和“建議用量”相差很多,才好吃呀?

餌料和小藥都有建議用量?這看似合理配餌,卻有3大致命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