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物質能給孩子精神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文/可馨育兒

小陽是一名現讀初中的學生,他的爸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中只有過年才回來一次,每次待在家的時間也僅僅是不到兩週。

小的時候每次到了要爸爸回來的那天,小陽都會興沖沖的早早守在家門口等著,盼著能夠早一點見到爸爸。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小陽卻不似小時候那般希望與爸爸親近。

物質能給孩子精神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以往爸爸每週往家裡打來的電話他總是要搶著去接的,可是後來爸爸主動提出想跟小陽說上幾句話時,小陽都會以有事為由推脫,把電話給媽媽,拒絕和爸爸溝通,父子二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陌生。

隨著社會的經濟迅速發展,每年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家鄉外出務工。隨之而來產生的問題就是—一大批的孩子被留在家裡,由父母其中一方或者是老人撫養,這種現象也是目前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物質能給孩子精神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外出賺錢是為了家庭獲得更好的物質條件而不得已做出的選擇,但是這

並不意味著僅僅有了物質條件的滿足,孩子們就可以得到健全的發展。

童年是每個人最寶貴最美好的黃金時期,父母如果錯失了陪伴孩子的最佳年齡,即使在外邊賺了再多的錢,回到家後卻和孩子形同陌路,到那時豈不追悔莫及。

物質能給孩子精神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物質能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1、孤獨和內向

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孩子身邊沒有至親的人陪伴,自然而然就會缺乏安全感,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不喜歡與人溝通交流。尤其到了青春期身體和性格發育的時候,由於缺乏父母的疏導,當遇到比如身邊的朋友排擠、身體發育等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強烈的孤獨感和無助感便會襲來。

而這時他們往往就會選擇把自己封閉起來,時間長了就形成了

內向孤僻的性格

,會

難以融入身邊的團體

,嚴重的還會演變成

社交恐懼症

,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不利的。

物質能給孩子精神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2、價值觀的錯誤

孩子成長的過程同樣也是價值觀的形成過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然而有許多家長都沒有盡到這一職責。

父母常年在外,電話那頭更多的是親切的噓寒問暖和牽掛的叮嚀。不在身邊陪伴就很難知道孩子近期身邊發生的大小事,也做不到及時的糾正和正確的引導。

這些孩子大部分

自制力和自我反省能力不足且難以明辨是非

,容易受到別人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很容易形成錯誤的價值觀。而錯誤的價值觀一旦根深蒂固的形成就會很難再正確的改正,甚至有些一不小心就會走上犯罪道路。

物質能給孩子精神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3、自卑心理

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在看到身邊同齡人與父母朝夕相處的時候,心理難免就會產生落差感,而且外出打工的家庭通常經濟條件不太好。

物質和精神上的差異就會讓孩子有自卑的心理

,尤其是精神差異導致的自卑,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遇到難過的事情只能自己一個人扛著,沒有知心的人理解和傾訴,時間長了自卑感就會形成。

物質能給孩子精神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電話的溝通有距離感,千言萬語遠沒有父母的一個擁抱來的有效,而且電話雙方的人大都報喜不報憂,不會輕易在電話那頭傾訴苦楚、吐露心聲。相較於男生而言,自卑心理在心思細膩的女生身上尤為強烈。

4、逆反心理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逆反的心理,可是這樣的心理在留守兒童身上會更加嚴重。缺少父母陪伴,性格孤僻不願開啟內心的大門,這讓他們對人與人之間增加了更多的

不信任和懷疑心理

,看世界好像加了一層

有色眼鏡

一般。

物質能給孩子精神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因此這些孩子在面對老師、家人的管教時會表現出強烈的逆反心理。在遇到危險時,她們就好似刺蝟般會豎起尖尖的刺,這樣的心理在男生的身上也更容易體現。

父母外出工作也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但孩子的成長要比賺的錢重要得多,那麼如何能平衡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呢?

1、父母的溝通

要想讓孩子有健康的心理,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打電話不能只是問有關吃穿、成績方面的內容,更多的要

深入到孩子精神方面

物質能給孩子精神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比如主動詢問孩子近期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或者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日常,即使不在一起生活也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溫暖。現在網路比較便利,多跟孩子影片通話,這樣交流會更加親密。

儘量不要一年回來一次,不然每次回來孩子就會感到陌生,剛緩解過來就又要分離,時間長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就會變少。最好在中間回來一到兩次,這樣會大大減少孩子的疏離感,有利於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

物質能給孩子精神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2、學校的關懷

在農村有很多地方,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就在寄宿學校就讀,相較於父母外的其他親人來說,學校的老師是與孩子接觸最密切的。學校不但要抓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這就需要

老師在學生的監管和心理疏導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班主任與家長之間也應該建立緊密的聯絡,這樣家長才能及時瞭解到孩子近期的成長和變化。此外,班主任也應該定期對班級上的留守兒童進行談話,在心理上及時起到疏通和調節作用。

物質能給孩子精神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3、社會的幫扶

要更全面的對於貧困家庭的學生

提供補助

,緩解他們的家庭壓力。此外當地政府要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增加就業崗位,號召更多的年輕人回鄉發展,這樣他們就能更好地陪伴在子女身旁。

可以

組織各種相關可以加強異地親子關係的活動

,比如子女給親人寫信,介紹生活狀況,表達思親之心。

物質能給孩子精神慰藉嗎?“留守兒童”的苦,又有多少人知道

此外,對於當地的一些

不良場所也要嚴加懲治

,如一些隱蔽的網咖,為了自己的利潤吸引未成年的在校學生前去消費。從各方面出發,儘可能更好地打造好留守兒童的成長空間,社會的幫扶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