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什麼班裡最努力的學生,卻不是成績最好的?“稀缺心態”是主因

當老師的都知道,班裡最努力的學生,往往不是成績最好的學生,甚至還是成績倒數的學生,而班裡的尖子生,反而學得比較輕鬆,越是高年級,學習的內容越難,要求越好,這種現象就會越明顯!

有人將其歸因為智商,有人將其歸因為方法,還有人將其歸因為天賦,在這裡,我給大家說一個新的原因——心態!

美國經濟學家穆來納森和他的合作伙伴莎菲爾曾經做過一個調研,結果發現:真正讓一個人陷入貧窮和忙碌的,窮人無法擺脫貧窮的真正原因,是這樣一種心態,那就是“稀缺心態”!

為什麼班裡最努力的學生,卻不是成績最好的?“稀缺心態”是主因

什麼叫“稀缺心態”?簡單的說就是越缺什麼,越在意什麼!比如窮人因為缺錢,所以他們在意錢,他們寧願花很長時間去為了幾元錢討價還價,而不是利用這些時間去賺更多的錢。再比如有些女生因為缺乏父愛而早戀了,她並不一定是喜歡對方,對方也並不是優秀的男生,而是這個男生能夠給她某些關懷罷了。

“稀缺心態”有很大的副作用,它會讓人們的視野變得狹窄,形成管窺之見,即只能透過‘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體,而無視管外的一切,它會讓人的視野變窄,降低洞察力,缺乏前瞻性和整體性,結果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它還容易使人缺乏計劃性,急於求成,容易在慌亂中做出錯誤的決定。

為什麼班裡最努力的學生,卻不是成績最好的?“稀缺心態”是主因

學習,何嘗不是如此!

有些學生,非常在意成績,他無時無刻學習,但是從來不想“學什麼”、“怎麼學”這些問題。比如晚自習一到教室,就開始做題,而不是先複習,或者先規劃,結果導致效率很低,再比如狀元都在講錯題本的作用,但是很多學生卻不整理錯題本,或者從來不看錯題本,原因是太忙,沒時間整理,沒時間看,這其實都是“稀缺心態”在起作用。

那麼,如何才能擺脫“稀缺心態”呢?高三老師給提供幾點建議:

第一,跟成績好的學生做朋友!

如果一個窮人,整天在富人堆裡混,他很可能會改變貧窮,因為富人帶給他思維的衝擊,是巨大的,而且是潛移默化的。

一個學生,想改變他錯誤的認知,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做到的,如果有意識地跟學霸做朋友,學霸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才有可能帶來徹底改變。

為什麼班裡最努力的學生,卻不是成績最好的?“稀缺心態”是主因

第二,要形成做目標和計劃的習慣!

擁有“稀缺心態”的人,往往沒有計劃性,都是走一步看一補,只看眼前不看長遠,所以學會制定目標和計劃最重要。

從目標上來說,可以找一個班級成績比你稍微好寫的同學作為目標,看看你和他的差距在哪裡,哪些科目有希望超越他,應該任何超越他等等,有了目標,學習也就有了一個小方向。

往小處說,每天到了教室,先別忙著做題,先想一想今天我要完成哪些任務,哪些是重要而緊急的,哪些是重要不緊急的,哪些是不重要緊急的,哪些是不重要補緊急的,然後按照循序去完成;在做題之前,最好先進行一個複習,回顧白天或者昨天老師講了哪些內容,想不起來的地方,去看看書或者筆記,然後再去做題,這樣效率更高,出錯更少,效果更好。

為什麼班裡最努力的學生,卻不是成績最好的?“稀缺心態”是主因

第三,凡事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在大街上,看到清倉甩賣,明天就恢復原價的促銷活動,對於缺錢的人來說,就可能趕快去買,但是買回家才發現,買的東西根本用不到,這也是“稀缺心態”在搞鬼。如果這個時候,你問自己“我為什麼要買,我買了有什麼用?”這些問題時,也許這個時候你就變得理性了。

你天天忙著做題,但是做題就是學習嗎?這個未必!很多學生做題,只是完成作業而已,只是把會的變熟了,並不一定能把不會的變成會的。只有透過做題,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去想方設法解決這些不足,這樣的做題,才是真正的學習。不斷問為什麼,不斷反思,可以讓學習變得深入。

為什麼班裡最努力的學生,卻不是成績最好的?“稀缺心態”是主因

需要重點提醒的是,這裡並不是否定努力,而是否定不合適的努力,不是所有的量變都能轉化為質變,努力很重要,方法很重要,方向更重要,當年努力了,成績還不好時,可以停下來反思一下,也許就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