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什麼不能過於頻繁地檢視基金淨值?

市場不斷漲漲跌跌,若投資者片面關注短期而非長期,頻繁檢視基金淨值,則很有可能會做出追漲殺跌的行為。理性的投資者需要戰勝“心魔”,避免受到過去的影響,站在全域性角度,不斷往前看,最終打破這樣的“狹隘取景”。

先說一個《莊子》裡的小故事。

宋國有一個養獼猴的人,每天會給猴子吃果子,先說道:“早上吃三個,晚上吃四個。”猴子聽了,怒形於色。於是他改口說:“早上吃四個,晚上吃三個”,猴子聽了,轉怒為喜。

這就是“朝三暮四”的故事,猴子一天吃的果子總數不變,只在順序上有所不同,結果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情緒反應。可見猴子缺乏全域性觀,只看到事情的一小部分。

而莊子借這個寓言要說的其實也是“人性”,對應投資中,

先入為主的想法,片面關注短期而非長期,以及投資行為學中狹隘取景的問題,都是投資者常犯的錯誤。

01

投資中的“狹隘取景”

大家都知道出租車的運營模式,司機的時間是彈性的,除去每天上交給出租公司的固定費用,剩下就是自己的收益。

諾貝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塞勒曾經做過一個試驗,如果計程車司機們在旺季的時候多幹一會兒,例如12小時以上,淡季的時候少幹一會兒,剩餘的時間去幹一些額外的事情,那麼總體年收入將會比每天工作相同時常高出10%。

而假設司機只關注每天的收益,旺季的時候“見好就收”,淡季的時候做“無謂的加班”,盯著每日的收入是否達成目標,最終會導致忽略全年的總收益。

理查德·塞勒把這種只關注短期收益,忽略長期收益的行為,稱之為“狹隘框架效應”,也就是投資中的“狹隘取景”。

狹隘取景,顧名思義,就是隻看到框裡的景色。不論是對於股民,還是基民而言,區域性資訊影響情緒,從而做出非理性決策,比如頻繁檢視漲跌淨值,根據基金短期表現評定基金經理能力,這都是最常見的非理性表現。

02

“兩招”克服狹隘取景難題

對於“頻繁檢視淨值”行為,不少投資者可能都要感慨一句,管不住手啊。

權益類基金的淨值波動是一種常態,投資者對此擔心也是一種正常現象。但不妨瞭解下權益類基金的收益來源,從

“投資的寬度”

“投資的長度”

來看如何去減少波動,減少對於區域性的過分關注。

(一)克服狹隘取景難題的第一種方法:增加視野寬度

當你選擇買入自己認為是最好的一隻基金,那它的漲跌就會時刻“牽動”你的心。而在面對市場波動時,單個投資類別的風險可能會更大。

因此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也不要把籃子都放在一個車裡。

透過構建基金投資組合或資產配置組合,在各資產類別中分散投資,可以緩衝某一類資產波動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總的回報率也許不會達到任何單一投資品種的最高點,但相應的也不會達到最低點。在做組合投資時,投資者就不會只盯著單一產品的表現,而是關注整體漲跌,關注組合的表現。

正如橋水基金達里奧所說:“投資的聖盃就是要能夠找到10-15個良好的、互不相關的投資或回報流,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可見良好的、低相關的回報流和多元資產配置理念是克服狹隘取景的關鍵。

(二)克服狹隘取景難題的第二種方法:增加視野長度

對於不少投資者而言,頻繁地檢視基金淨值是出於內心的“擔憂”,畢竟市場波動大,且對所持資產短期缺乏信心。

要想做到“漲不貪跌不怕”,保持長遠的觀點始終是重要的。如果能以長遠眼光審視投資,能認識到短期追漲殺跌的情緒化決策只會貢獻負收益,認知端正了,大方向就對了。

價格圍繞價值的波動,價格終將反映價值。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少一些對股市行情的關注,降低檢視基金淨值的頻率,以更長時間週期評定基金表現,才是對長期投資成果有利。

市場不斷漲漲跌跌,理性的投資者需要戰勝“心魔”,避免頻繁檢視漲跌淨值,剋制追漲殺跌衝動;理性的投資者不會受到過去的影響,也不會存在參考點依賴,而是站在全域性角度,不斷往前看,最終打破這個“取景”。

集虎卡,開鴻運!最高拆522元驚喜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