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作為開掛的開國皇帝,劉秀手下有啥名將?接近完美的少年英雄鄧禹

在我們看來,當漢光武帝劉秀的手下,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說他們幸運,是因為自己服務的君主在整個封建史上都是出了名的仁厚,幹不出兔死狗烹、過河拆橋的缺德事;

之所以說他們“不幸”,是因為“一旦月亮出來了,星星就消失了”,上面有劉秀這麼一位開掛般的帝王,這些功臣自然顯得黯然失色,很難獲得像“漢初三傑”那麼傳奇的評價。

不過,以上只是假象,劉秀手下同樣有相當傑出的人物。

公元60年,漢明帝(劉秀之子劉莊)在位的第三年,命人繪製了東漢二十八位功臣的畫像,掛於洛陽南宮的雲臺,世稱“雲臺二十八將”,鄧禹位列第一。

作為開掛的開國皇帝,劉秀手下有啥名將?接近完美的少年英雄鄧禹

縱觀東漢的開國功臣,若單論文韜或武略,鄧禹都不是最拔尖的,為什麼說他“最厲害”呢?

鄧禹的出類拔萃之處,在於他的全能、完美:他既滿腹韜略、善於出謀劃策;又能知人善任、舉薦人才;而且還驍勇善戰、指揮千軍萬馬在沙場上幫助劉秀完成統一大業。更為難得的是,當幾乎所有功臣都退居二線時,他還能活躍在權力中樞。

跟劉秀一樣,鄧禹也是南陽郡人。13歲時,他就前往長安遊學,並且認識了當時在太學就讀的劉秀。雖然年紀輕輕,當時的鄧禹已經有了識人的眼光,他敏銳地察覺出劉秀並非常人,於是刻意與其結交,共同在長安度過了數年時光。

王莽末年,天下大亂,同樣出自南陽郡的漢室宗親劉玄在綠林軍的支援下即位,是為更始帝,成了當時最強大的力量。史稱,更始帝以漢室正統號召天下,“海內豪桀翕然響應”。

作為開掛的開國皇帝,劉秀手下有啥名將?接近完美的少年英雄鄧禹

當時的鄧禹也得到了鄉里豪傑的一致舉,勸其投靠這支最有希望的勢力。不過,他卻眼光獨到,選擇了當時深受更始帝排擠、奉命鎮慰河北的劉秀。

據史書記載,當時的情景是:鄧禹“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於鄴”,聽說劉秀前往安定河北,鄧禹便單人匹馬北渡黃河、窮追猛趕,直到鄴縣才追上了這位老同學。

鄧禹為啥選擇了當時實力較為弱小的劉秀?據二人後來徹夜長談時所提,身處亂世,鄧禹並非僅僅想獲取榮華富貴,而是志在建功立業、名垂青史。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選對服務物件。

在他看來,天下雖然豪傑四起,但大都是沒什麼遠大抱負的流寇;至於勢頭如日中天的更始帝,實際上並無用人馭人的能力,手下大多是些窮兵黷武、鼠目寸光、貪圖享樂的庸人,這些人成不了事。而劉秀雖然實力弱小,但如果能“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

概而言之,在鄧禹看來,以劉秀的德行、才能,只要政策得當,平定天下、易如反掌。

作為開掛的開國皇帝,劉秀手下有啥名將?接近完美的少年英雄鄧禹

後來的歷史走向完美證明了這一論斷。由此可見,當時的鄧禹雖然年輕,卻不是個容易被眼前表象左右的智者。他格局高遠、胸懷天下、頭腦清醒,而且有知人識人的眼力勁,才敢孤注一擲、選擇為弱小的劉秀服務。這種魄力、眼界,遠遠超出了他的年齡限制。

後來,兩人率領區區數千兵馬在河北東征西討時,處於創業初期的劉秀一度深感起步維艱,鄧禹及時擬定了今後的發展方略:“方今海內淆亂,人思明君,猶赤子之慕慈母。古之興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即主張順應民心,以德行為核心競爭力謀取天下。

鄧禹的這一戰略,幾乎是為劉秀貼身打造的:劉秀雖然雄才大略,但在性格上卻極為仁厚、謙恭,加上漢室宗親身份的加持,天生具備以仁德拉攏人心、順應民意的優勢。確定好“人設”,加上麾下有謀臣良將的幫助,雖然眼下實力尚弱、只能割據一地,但一旦時機成熟,就能迅速統一天下。

後來的史學家評論:“光武得天下之易,起兵不三年,遂登帝位,古未有如此之速者,因民心之所願,故易為力也。”劉秀之所以神速地開國,核心優勢正是順應了民心。從這個層面而言,說鄧禹是劉秀集團的道路設計師,一點兒也不為過。

作為開掛的開國皇帝,劉秀手下有啥名將?接近完美的少年英雄鄧禹

當然了,鄧禹並不是個純粹的智囊、謀士,更是一個能夠獨當一面、上陣殺敵的統帥。

公元25年,聲勢浩大的赤眉軍進攻長安、謀取關中,更始帝派兵抵擋。劉秀判斷,更始必敗、長安極有可能落入赤眉軍之手。為了避免關中形勝之地被更強大的敵人佔據,劉秀決定派人西征;至於統帥人選,他選擇了“沉深有大度”、具備大將之風的鄧禹。

鄧禹率領2萬精兵西進,最終不孚眾望、漂亮地完成了任務:

他首先,他擊破了更始大將軍樊參的數萬兵馬,並斬獲樊參本人首級;

隨後,面對更始帝調集的十多萬軍隊的圍攻,鄧禹所部一度岌岌可危,幕僚紛紛勸其撤退;但鄧禹絲毫不為所動,他以靜制動、沉穩迎敵,最終一擊反殺、徹底擊潰敵軍,平定了河東郡,打開了前往關中的門戶。

捷報傳來,劉秀親自對鄧禹進行嘉獎,並將其拜官大司徒、封萬戶侯。要知道,當時的鄧禹,年僅24歲;縱觀歷代名將,也許只有霍去病勝其一籌。

作為開掛的開國皇帝,劉秀手下有啥名將?接近完美的少年英雄鄧禹

更為難得的是,鄧禹的領軍作風極具大局觀。當時,殺進關中的赤眉軍到處洗劫,所過之處百姓苦不堪言;其他所謂的起義軍大多也是這種作風。而只有鄧禹所部號令嚴明,進入關中後秋毫無犯,當地軍民扶老攜幼夾道歡迎,“皆望風相攜負以迎軍,降者日以千數,眾號百萬”,讓劉秀集團贏得了軍心、民心,穩步邁向統一全國的目標。

關於鄧禹在東漢開國過程中的傑出貢獻,南宋名士陳亮有一段經典評價:(鄧禹)“起身徒步,杖策軍門,一見光武,遂論霸王大略,陳天下之大計,此其胸中有大過人者矣。連兵西討,所當者破,既定河東,復平關中,威聲響震,敵人破膽。”

歷史上,像鄧禹這般文武全才、在戰略/戰術/戰役層面均作出卓越貢獻的開國功臣,實在是屈指可數。

作為開掛的開國皇帝,劉秀手下有啥名將?接近完美的少年英雄鄧禹

鄧禹的傳奇之處,還體現在開國之後的新階段。封建時代存在這樣的規律:在一個帝國成功立國後,那些開國功臣,往往面臨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悲慘結局。劉秀雖然沒有殺害勳舊,但也奪其權柄、厚賜田宅,不允許他們參與政事,可見他也對功臣心存忌憚。

但這裡有一個例外:鄧禹。天下平定後,他有意識地疏遠名利,為人恭敬謹慎、不斂財謀私,對下嚴格教育子女、對上孝敬父母,安心地當一個遠離權力的尋常人。他越是這樣,越是讓劉秀敬重。以至到了公元56年,他又被劉秀下令“復行司徒事”、履行宰相的職能。縱觀東漢功臣,只有這一起破例事件。

縱觀鄧禹的一生,面臨危難局面,他秉承挽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的抱負,敢於建功立業;他文韜武略、胸懷全域性、才能出類拔萃,輔佐君主完成千古偉業;更難得的是,他心懷天下、卻無一己私利,所以在功成名就後能夠全身而退、被譽為良臣楷模。這樣難得的傑出人才,位列雲臺二十八將之首可謂實至名歸。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