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如何給土壤做體檢?張福鎖院士帶你走進農學的世界 | 院士科普

“人需要營養,動物需要營養,植物也需要營養。”在中國青年報聯合好看影片共同出品的《院士科普》欄目第三期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張福鎖院士解釋了“植物營養”的含義——植物透過吸收氮、磷、鉀、鈣、鎂、硫等營養元素,使自己能夠正常地生長,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產量,最後能為人類消費。“

在地球表面,植物是第一生產力。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的植物營養學發展速度飛快,尤其是在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方面,在全世界處於領跑地位。這和我國的基本國情有關,張福鎖院士解釋,改革開放以後,由於“我們要吃飽,我們的耕地面積又很小,自然條件又比較差”,在這樣的條件下,植物營養在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施肥是補充植物營養、提高作物產量的方式之一。張福鎖院士表示,化肥是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最偉大的發明,如果沒有化肥,我們今天不可能養活全球這麼多人口。他和團隊曾在北京郊區做過

一個長達8年的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他們發現,如果第一季不給作物施肥,那麼影響不大,第二季不給作物施肥,產量下降10%左右,而到了第三年以後,產量就下降了約50%。

如何給土壤做體檢?張福鎖院士帶你走進農學的世界 | 院士科普

“沒有化肥是肯定不行的,”張福鎖院士表示,但

科學施肥同樣很重要

。近年來,土壤酸化的問題越來越得到廣泛關注,從改革開放後到2010年左右,幾乎在中國發現的所有土壤型別的pH值都下降了0。13到0。80個單位,在自然界中,這種規模的pH值下降“通常需要幾千年上萬年”。

過量使用氮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了獲得更高的產量,農民越來越多地使用化肥,而氮肥的過量使用,不僅會造成土壤酸化,影響產量,還會造成水質和空氣的汙染。張福鎖院士說:“這就是農業裡的一種惡性迴圈。”

直到2015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截至2020年底,我國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已順利實現預期目標,化肥農藥使用量顯著減少,化肥農藥利用率明顯提升,促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效果明顯。

“我們現在實現了減肥但不減產,同時減少資源浪費、減少環境汙染的這樣一個綠色的轉型。”

如何給土壤做體檢?張福鎖院士帶你走進農學的世界 | 院士科普

來自農村,紮根農學,張福鎖院士懷著對農業的熱愛,提出了

“到農業生產一線去,到老百姓身邊去”

。“科技小院”就是這樣的一個專案。2009年夏天,第一個“科技小院”落戶河北省曲周縣,三位老師帶著兩名研究生住進了曲周縣白寨鄉一處荒廢的院子裡,與農民朋友“

同吃、同住、同勞動

”,為他們提供“

零距離、零時差、零費用、零門檻

”的科技服務。

“農家小院就在農民家裡,把科技帶到農民身邊,我們就希望真正能夠紮根在農民中間,與農民打成一片。院子雖小,但作用很大。”

“讓大家都吃飽”,這是張福鎖院士“學農”的初衷,也是他多年來始終堅持的方向。他認為自己是“最幸運的人”,因為這既是他的職業,也是他的興趣。“

找到適合自己的土壤

”是他對年輕人的寄語,在熱愛的領域深耕,就是一個人最幸運的時刻。

如何給土壤做體檢?張福鎖院士帶你走進農學的世界 | 院士科普

《院士科普》欄目由中國青年報聯合好看影片聯合出品,以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打造當代“科技明星”,激發觀眾對科學技術的興趣為目的。

節目中,歐陽自遠、譚天偉、張福鎖等5位兩院院士就節目組徵集到的問題進行回答,與科普作者互動,就他們各自的研究領域和時下相關熱點話題進行科普,帶領大家走進科學和科學家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