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三、何震開創的“雪漁派”

繼文彭的“吳門派”之後,又出現了分別以何震、蘇宣、朱簡和汪關為代表的四大流派。何震(1535—1604,一說1522—1604),字主臣,號雪漁,曾久居金陵,以鬻印為生。當時何震名聲鵲起,天下影從,何震及其追隨者被稱為“雪漁派”(亦稱“徽派”“皖派”)。何震深研古籀、精讀六書,晚年將其自刻印編輯成《何雪漁印選》,為篆刻史上首部印人自編印譜,對後世影響深遠。何震在汲取文彭和古璽印風的基礎上,於篆刻題材與內容、刊刻刀法、印文風格、邊款文辭等方面均有開創性探索。何震與文彭一起並稱“文何”,兩人同被尊為文人篆刻的開山鼻祖。

何震約二十歲時即背井離鄉至蘇州,拜文彭為師,主張篆刻應以六書為準則,曾言“六書不精義入神,而能驅刀如筆,吾不信也”。其印風受到文彭的影響,早期風格與文彭印風相似,後驅刀如筆,印風變的猛利。祝世祿《〈梁千秋印雋〉序》言“大都《印藪》未出之時,刻者病鄙俗而乏古雅;既出之後,刻者病泥跡而失神情。主臣雖從跡入,性自神解”“自雲間顧氏廣搜古印,彙輯為譜,新安雪漁,神而化之,祖秦漢而亦孫宋元,其文輕淺多致,止用凍石而急就,猶為絕唱”(明許令典《〈甘氏印集〉敘》,見黃惇《中國古代印論史》,149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可見何震於顧從德《顧氏集古印譜》暨《印藪》獲益頗多,由此掀起仿漢印熱潮。也正是在這種仿漢熱潮的推動下,許多印人脫穎而出,由此成為明代萬曆以來篆刻流派得以紛紛興起的直接動因。

何震在篆刻史上是一位集大成者,其師先秦古璽,擬漢玉印,法急就章,仿漢滿白,以至取元朱文印者,無所不有,無所不能。其最大特點在於能法古而不泥古,李流芳贊其曰:“各體無所不備,而各有所求,復能標韻於刀筆之外,稱卓然矣。”文彭刻印和平中正,筆筆中鋒;何震則側筆取勢,偏鋒淺行。清初周亮工《印人傳》言:“自何主臣(震)繼文國博(彭)起,而印章一道遂歸黃山,久而黃山無印,非無印也,夫人而能為印也;又久之而黃山無主臣,非無主臣也,夫人而能為主臣也。”可見“雪漁派”影響之大,不僅籠罩安徽,且波及浙江和福建等地,是繼文彭“吳門派”之後的第二大流派,沈千秋、吳午叔、吳孟貞、梁袠、胡正言、邵潛等都是該流派的主要成員。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何震朱文“柴門深處”

此印印面碩大,約5。4釐米見方,曾收錄於顧湘《小石山房名印傳真》,現藏韓天衡美術館。

此印取法漢印,刀法猛利而又綿厚,刀痕歷歷可見,筆畫的轉折處不完全連線而採用了搭接的方式,故全印顯得古樸渾厚。此印篆書字形的處理基本以方折簡潔之形為主,結字方整,字形寬博,佈局開張,具有漢鑿印的雄健之風。何震刀法以猛利著稱,此印以刀代筆,直截了當,筆畫起收處均不假修飾,運刀動作直來直去,故兩頭細中間略粗,且筆鋒外露;印文平直朴茂,結構上張弛有度,呈現出一派落落大方的寬博之氣,也略帶幾分漢鑿印急就之意及趣味。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何震朱文“笑譚間氣吐霓虹”

此印印面約4釐米見方,現藏上海博物館,是何震所刻閒章之代表作。

此印用刀爽利,邊欄殘破,呈現一種蒼茫之感。全印筆畫以直線為主,斜線為輔,轉角處留紅圓渾;結構處理上,“譚”字左邊“言”字旁及“虹”字右邊“工”部極力上提,下部留空,恰與“氣吐”二字形成疏密對比;章法佈置上,印文七字分三行排列,其中“氣吐”二字以合文出之。何震此印有邊款,楷書刻就,文曰:“甲辰歲得古鼎一,是日心神舒暢,乃有此作。”款文以單刀刻成,果斷乾脆。此印印文氣息渾穆,邊款用刀如筆,差落雄健,對後世印人極具啟發意義。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梁袠朱文“折芳馨兮遺所思”

梁袠,字千秋,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久居南京。為何震嫡傳弟子,據史載,其所仿何震印作形神俱佳,幾乎能亂真。著有《印雋》四卷,收錄印多為臨摹何震的印作。祝世祿在《印雋》序言稱:“有梁生,何生不死矣。”可見梁袠印作是後人考證何震印作的重要資料。梁袠對“雪漁派”的繼承和弘揚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沙孟海曾評價說:“何派作家中,世推梁袠得其嫡傳。”(沙孟海《印學史》,108頁,西泠印社,1987年)鄧散木評價說:“何籍新安,故世稱皖派,得其傳者,為梁袠、蘇宣……等十數人,而以梁蘇二子為最,梁袠旁傳皖人鄧琰,以圓勁取勝,是為鄧派之開山主。”(鄧散木《篆刻學》,53——54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頗值得一提的是,梁袠侍妾韓約素,號鈿閣,好學,兼知琴理,亦能治印,得梁氏傳授,自成一格。

此印印面縱5。6釐米,橫2。8釐米,為長方形閒章。全印筆畫交錯,行距緊密,章法嚴實,富有古銅印的澆鑄感。此印字型取法小篆,篆法舒展,圓筆起收,線質凝練。印文筆畫雖婉轉流暢,但端莊大方,絲毫不流於軟媚。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梁袠白文“文中父”(鳥蟲書)

此印印面約5釐米見方,是明代鳥蟲書印之精品。

此印清新婉麗,遠規鳥蟲篆一路風格,並得其神。印文以圓曲線造型,筆畫起始處增強了縈繞之線巧作裝飾,增加了印面文字的對稱美。三字起收筆處皆作圓環狀,多處呈“S”型,極具裝飾意味。此印邊框圓整,印面敦實厚重,精神內斂,印面內部的線質細勁,圓轉盤曲,大片的留紅突顯了印文的空靈多姿。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韓約素種德垂世一經傳家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韓約素五湖煙舫十岳雲旌

韓約素,字鈿閣,為明末篆刻家梁袠之侍姬,也是世所公認的第一位在文獻上有記載的女篆刻家,但鈿閣作品流傳極為稀少,就連當時酷嗜印章的大收藏家周亮工所收其作也不超過十方。清人楊復吉《論印絕句十二首》有:“寫生彩管識林風,鈿閣尤傳鐵筆工。珍重芳名勞弱腕,一時雙絕擅閨中。”(韓天衡《歷代印學論文選》,1004頁,西泠印社出版社,1984年)現今能見到的韓約素篆刻作品,最為人所稱引的僅有:種德垂世一經傳家、五湖煙舫十岳雲旌、老不曉事強著一書、吳下阿蒙、翡翠蘭苕、朗如明月入懷、口銜明月噴芙蓉,其中僅一方白文,餘皆朱文。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韓約素吳下阿蒙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韓約素口銜明月噴芙蓉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韓約素朗如明月入懷

以上數印,或僅存印蛻,原石無存,難以辨別真贗;或原印雖存,仍存爭議。如沙孟海《印學史》所引“老不曉事強著一書”一印,雲出自虞山顧氏《小石山房名印傳真》,乃韓氏為周亮工所刻,並贊為鈿閣的代表作。(沙孟海《印學史》,128頁,西泠印社出版社,1987年)但孫慰祖由該印邊款“甲子秋應櫟園老人命”提出質疑,“櫟園老人”即《印人傳》之作者周亮工(1612—1672),明代天啟甲子(1624)時,周氏年方十三,而下一甲子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時周亮工已去世十二年。若該印為真,則此“櫟園老人”就非周亮工了。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韓約素老不曉事強著一書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韓約素翡翠蘭苕

孫慰祖文中並稱劉江《中國印章藝術史》中所收“翡翠蘭苕”小印,“篆法不入晚明氣息,未足可信”(孫慰祖《印裡印外》,61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關於韓約素的傳世印章,趙宏在《明末女篆刻家韓約素小考》一文中做了辨析(《書法》2017年,第5期)。

周亮工《賴古堂印人傳·書鈿閣女子圖章前》言:“聞鈿閣弱女子耳,僅工圖章,所歸又老寒士,無足為重,而得鈿閣小小圖章者,至今尚寶如散金碎璧,則鈿閣亦竟以此傳矣。”其印用刀工穩精到,筆畫少圭角而多蘊藉,印文取勢有直有曲,清婉雅正,婀娜多姿。清倪印元《論印絕句》言:“腕弱難勝巨石鐫,梁家約素說當年。迴文小篆經纖指,粉影脂香絕可憐。”賞讀韓約素印,要特別留意其作為女性篆刻家的那份獨特意蘊和婉約的氣質。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胡正言白文“顧景獨醉”

胡正言(1580—1671),字曰從,號十竹齋,安徽休寧人,久居南京雞籠山側。書畫印皆擅,嘗從李如真攻六書之學,尤精製墨、造紙、制箋、篆印。其主持雕版印刷的《十竹齋書畫譜》和《十竹齋箋譜》,成為印刷史上劃時代的作品。另著《印史》《胡氏篆草》《印存初集》等。其印善以工穩取勝,對後世影響頗大。

此印印面約3。5釐米見方,線質之凝練有如漢玉印一般。胡正言篆刻主要受何震印風的影響,亦從古印中汲取養份。他取法何震平實一路,並參己意,有自己面目。豪放雖不及何震,但刀法工穩,不激不厲,具有自然和諧之美,備受同行推崇。這與他多方面的修養相互生髮不無關係。錢應金在《印存》中雲:“胡正言參用文、何之意而直追秦、漢之遺。”胡氏的印作在當時名聲顯赫,時人競相求之。

四、蘇宣開創的“泗水派”

“泗水派”創始者蘇宣(1553—1626),字爾宣,一字嘯民,號泗水,歙縣人。幼承庭訓,善詩書印。其人性格豪爽耿直,善劍術,多俠義,是明代印壇上一位頗富傳奇色彩的人物,有《印略》四卷傳世。因曾在文彭家設館,有機會得文彭傳授篆法。後又在上海顧從德、項元汴處縱覽秦漢璽印,其刻苦攻藝,終成大家。蘇宣曾將自刻的印章於萬曆四十五年(1617)輯成《蘇氏印略》,較全面地反映了自己一生刻印的成就。其在《印略》自序中言:“世不相沿,人自為政。如詩非不法魏晉也,而非復魏晉;書非不法鍾、王也,而非復鍾、王。始於摹擬,終於變化。變者愈變,化者愈化,而所謂摹擬者逾工巧焉。”可見,蘇宣對“摹擬”與“變化”有過深度的思考。周亮工《印人傳·書沈石民印章前》雲:“印章漢以下推文國博(彭)為正燈矣,近人惟參此一燈。以猛利參者何雪漁(震),至蘇泗水(宣)而猛利盡矣。”蘇氏小何震近二三十歲,同師事於文彭,但各自所追求的風格不同,即何震猛利,而蘇宣歸於平和。程遠、何通、姚叔儀、顧奇雲、程孝直等人是“泗水派”中的重要印人,清代程邃、鄧石如等也受其印風影響。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蘇宣白文“映雪讀書處”

此印印面2。5釐米見方,為蘇宣仿漢白文印的代表作。

此印具有濃郁的漢印意蘊,採用切刀法刊刻,筆畫橫平豎直,線質寓方於圓,某些印字的區域性筆畫黏聯,如“讀”字右側作滿白文的處理。“處”字獨佔一列,印面空間佈局穩當。蘇宣得文彭、何震教誨,篆印經驗豐富,熟識印學章法與字法,又在顧從德、項元汴等藏家處縱覽眾多秦漢古璽印,勤於臨仿漢印,又潛心文字結構,故所作頗得古法。其印章遍海內,登門求教者甚眾,董其昌、陳繼儒、孫克弘等人用印多出其手。此印筆畫上方圓結合,結構上虛實相應,特別是滿白留紅的巧妙處理,堪為蘇宣滿白文的經典之作。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蘇宣朱文“放浪形骸之外”

此印印面約3釐米見方。極具漢鑄印意味,刀法猛利而能蘊蓄,韻味醇綿。在取法文彭,何震的基礎上深得漢印三昧。

蘇宣非常善於營造作品的形式,滿白文、細朱文、古璽、鳥蟲書無所不能。此印印文盤曲佈滿印面,刀法衝切兼用,生澀蒼莽,獨樹一幟。姚士慎《〈蘇氏印略〉序》稱:“其書篆錯出,不名一家,鐫法亦變幻多端,不主故常,要以歸於渾樸典雅。”此印佈局上平中寓奇,筆畫富有書寫性,這與蘇宣放浪不羈的氣質十分契合。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蘇宣白文“作個狂夫得了無”

此印印面約3釐米見方。印文七字排為三列,最後“無”字頂天立地獨佔一列。

此印筆畫圓潤細勁,個別筆畫為圓起尖收,某些字的筆畫粘連,使印面上形成塊面感。邊款為隸書“嘯民”兩字,乃雙刀刻成,刀法乾淨利落。此外,“無”字左側筆畫逼邊甚至衝出印邊欄,使印面與印外空間貫通。

容軒讀印——明代流派印(中)

何通白文“公孫鞅印”

何通(1571—?),字不違,又字不韋,江蘇太倉人。活動於明萬曆天啟間。原為王錫爵家世僕,性喜篆刻,印學蘇宣,後專攻漢印,由古印私璽之啟發。曾取史傳人物五百人,刻其姓名印,並配以各自小傳,輯成《印史》六卷,蘇宣、王開度、陳元泰、沈丞等為之序。此印“公孫鞅印”即是此係列中的一枚。此印印面約2。5釐米見方,四字與印面中心有疏離感,分朱布白很有特色,加之其運刀自如,印風顯得蒼秀勁健。

(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