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

推動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對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系統部署,為我們今後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只有堅持把建設生態文明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讓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真正融入百姓日常,讓生態文明思想內化為具體行動,才能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樹牢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

二是建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體系。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已經成為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深刻揭示了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發展規律;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建立一體化保護體系,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才能高質量建成美麗中國。

三是推進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堅持綠色發展是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方位、革命性變革,是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一般規律的深刻把握。我們要以農業現代化為根本動力,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以工業綠色化為突破方向,引領經濟轉型升級;以文旅融合化為基本思路,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資訊化智慧化建設,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總之,透過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推進經濟形態變“綠”、產業結構變“新”、城市發展質量變“優”,從而率先達到碳達峰碳中和,建設出一批批宜居、綠色、健康城市。

四是實現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強化制度供給和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從而打造更多具有鮮明辨識度的生態治理標誌性成果,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這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倡議。只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持之以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國際合作,深度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共同打造綠色“一帶一路”,主動承擔與我國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環境治理義務,才能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積極引導國際秩序變革方向,推動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杜桂香)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設生態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