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線上脫口秀,進入綜N代疲憊期了?

《圓桌派》第六季(2022年)聊了一期脫口秀專題,呼蘭調侃創作痛苦,周奇墨調侃最初上綜藝的失控。

追著《脫口秀大會》一季一季看下來的觀眾不會忘記,第三季(2020年)第一期,尚算新人的呼蘭淘汰了業界大王周奇墨。

比賽結果震驚開放麥愛好者的同時,那一年的脫口秀大會一舉捧紅了「雪國列車」CP和楊笠。

當時笑果的暗面是一系列藝人失足、出走的負面新聞,第三季如期播出且強勢破圈,算是把脫口秀徹底帶到了大眾面前。

那時起李誕總提「每個人都能說5分鐘脫口秀」。

兩年過去了,《脫口秀大會》關於5分鐘的定義,從人人都能說脫口秀,變成了「每個人都能快樂5分鐘」。

線上脫口秀,進入綜N代疲憊期了?

變的背後,是脫口秀作為一個行業在中國文化土壤中成立,且進入了有序發展期。

線上綜N代反哺到線下開放麥的整個鏈條,笑果、單立人等成熟廠牌做線下培訓,新人線上下試演效果夠好就能上綜藝,靠綜藝能走紅有開專場的機會。

藝人職業生涯規劃清晰的同時,據《2022脫口秀營銷白皮書》,全國脫口秀俱樂部數量從2018年的個位數,到2021年已漲至179家。2021年線下演出1。85萬場,較2019年增長逾50%。

然而另一面,借綜藝與觀眾拉進距離後,《脫口秀大會》第五季走得不算順暢。

在影視冰河世紀般的2022年,綜藝裸播、劇集空降,招商困難是行業共識,《脫五》片頭10個贊助商名單露出用時近1分鐘,比今年《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的合作品牌總數還要多,深刻證明這個IP的吸金能力。

但開播以來領笑員風波、濫用內部梗、「觀眾不懂脫口秀」等在社交媒體被廣泛詬病。

斷崖式的不及格評分、換了領笑員沒能挽回的熱度,似乎意味著《脫口秀大會》行至第五季,不可避免地進入了綜N代的疲憊期。李誕把米未稱之為自己的大學,其實就是笑果文化不斷以米未傳媒為師傅。《奇葩說》也不可避免進入IP衰退,脫口秀大會能繼續突破嗎?

《脫五》口碑滑鐵盧,領笑員得背半口鍋。

忘拍燈和替人拍燈、不會說話與說教、與年輕人普通人悲喜不相通,領笑員在觀眾雷區蹦迪。

以至於豆瓣熱門短評前10條,6條都在吐槽領笑員。

誠然觀眾們依舊承認脫口秀表演的含金量,但當脫口秀以綜藝形式呈現出來,關於它的評價體系,就不再只是表演的好壞。

線上脫口秀,進入綜N代疲憊期了?

回看《脫口秀大會》一路發展,會發現如今對於領笑員拍燈的吐槽,其實早在前幾年端倪已顯。

事實上賽制與嘉賓作為綜藝的懸念與門面,一直掌握著它的命門。

2021年李誕在《一年一度戲劇大賽》上自我調侃「米未是李誕的大學」。

這話是玩笑也不全是玩笑。

早年李誕參加過《奇葩說》後,確實將相似思路和賽制做了一定改動放進了《脫口秀大會》。

設定固定話題讓選手完成「命題作文」,找話題相關名人大咖做嘉賓,《脫口秀大會》雖然定位是行業選秀賽,但第一季第二季更像笑果藝人拼盤秀。

《脫口秀大會》誕生的2017年,是《奇葩說》風頭正勁的時候,前兩期賽制不新穎,請的嘉賓看似帶著話題和流量,但懂脫口秀嗎?得打一個問號。

做語言類節目、主持人出生的嘉賓在脫口秀綜藝中適配度高,但《脫口秀大會》前兩季,除了請語言類節目工作者,每集還請影視明星助陣。

能Get到笑點的嘉賓會為節目增色,Get不到笑點的嘉賓在冒犯的藝術中只能徒增尷尬。不懂和懂碰撞,是相乘得負的結果。

線上脫口秀,進入綜N代疲憊期了?

到了第三季,笑果自家藝人掉鏈子,單立人藝人看不到線下開放麥的未來往笑果流動,《脫口秀大會》的新人秀屬性進一步確立,讓渡到觀眾手中的選手晉級命運在逐漸往導師手中收回。

賽制第一輪不再規定話題,進入第二輪才有主題賽。迷信嘉賓流量依舊,好在嘉賓對脫口秀的欣賞力與適配度開始被重視。

羅永浩還債甚囂塵上,張雨綺《浪姐》風頭正勁,二位與脫口秀淵源頗深,懂行的領笑員代表一定程度公信力的同時,也懂製造看點。

世界各地看脫口秀的張雨綺,在第三季第一場周奇墨表演時激動到起立鼓掌,但有意識不拍燈是想看新人對戰老前輩的精彩戲碼,最終保留燈也確實貢獻了年度名場面之一的周奇墨淘汰。

情形乍看與今年周迅忘拍燈耽誤小鹿晉級相似,但不拍燈背後的邏輯,以及引發的大眾情緒,南轅北轍。

《脫口秀大會3》成現象級綜藝後,第四季遵循著懂語言節目的路徑請領笑員,羅永浩坐鎮依舊,楊瀾看似契合,但事實上,年輕人與上一輩語言工作者,脫口秀與訪談記者,看似工作核心都是著眼當下社會現象與文字打交道,風格卻是兩極端——年輕人在脫口秀中調侃生活解構價值,訪談記者在對話中深挖現實構建價值。

沒有高低之分,但確實思路不同,再加上年齡代溝,以至於楊瀾的脫口秀首秀和評論,引起不少負面評價。

領笑員口碑與節目口碑,要麼雙贏,要麼雙輸。

警鐘去年敲了,笑果並沒聽到。今年不論是李誕在烏鎮戲劇節上邀請的周迅,還是因喜劇人人設邀請的那英,其實對於中國脫口秀主要受眾群體年輕人,都不瞭解。

雖然後期請楊超越、張傑、於文文等人挽回口碑,但直到魯豫王濛加盟,領笑員席位的尷尬才算正式翻篇。

在綜藝型別裡做脫口秀比賽,意味著抓馬賽制和流量嘉賓能為節目引首播流量,但事實證明,不是明星越大牌對節目越有助益,相反,一個明星職業生涯最嚴重翻車,或許也就在此。

是時候做更明確的嘉賓畫像了。

行至第五季,《脫口秀大會》讓人迷惑的,除了領笑員的選擇,還有拍燈的標準。

作為行業新人選拔賽,對老人逐年苛刻基本成了預設與共識。

線上脫口秀,進入綜N代疲憊期了?

但所謂「新」,是這個舞臺的新面孔,還是脫口秀行業新入局的人?並沒有官方定義。

笑果系藝人高曝光度刷臉熟,天然會讓現場投票熱度更高,這種認知偏差帶來的不公平早在當年周奇墨被呼蘭淘汰時就已出現。

另一面,首次亮相的脫口秀演員能選自己線上下開放麥時效果好的段子線上再演繹,而已經在網上有認知度的演員,所有創作都是一次性。

似乎在這條由線上通向線下的脫口秀之路上,對演員而言,花5分鐘一炮而紅是場賭局,但在此之前和之後的路,都很難走。

線上脫口秀,進入綜N代疲憊期了?

《圓桌派》上,周奇墨談線上下線上說綜藝的差別。

線下觀眾如果覺得一場表演不好笑,一走了之即可,因此演員對於「多少人不喜歡我」這件事,概念相對模糊。

但到了線上,評論、彈幕隨處可見批評聲。

線下開放麥更傾向在分享和自我表達中給他人傳送快樂,但演員要解鎖線上綜藝的流量密碼,「取悅」觀眾也是功課。

對於創作者而言,線下不同場次面對不同觀眾,同一個段子可以拿出來反覆調試表演,但線上一個段子的壽命只有5分鐘,可是打磨一個5分鐘的段子,可能需要一個月。

談脫口秀創作這件事,編劇們紛紛戴上痛苦面具。

線上脫口秀,進入綜N代疲憊期了?

周奇墨說別人也痛苦,但呼蘭痛苦到撞牆。

2019年《人物》雜誌做過一場程璐思文的專訪,當時二人還未離婚,思文說程璐作為《脫口秀大會》的首席編劇,忙到她做腎結石手術時,他只能陪20分鐘,而且在這期間,腦子裡依舊在想如何將該情景化成段子——每一個結石不斷的人,腎裡都住著一個愚公。

這段採訪後來被反覆拿出來當作笑果初代CP愛意消失的佐證,但也能從中窺到脫口秀編劇創作壓力的冰山一角。

線下開放麥,不論是個人專場還是拼盤秀,整場演出都會有一個氣氛線在,爆笑氛圍要有,但不需要每個段子都引發爆笑。

因此表演開放麥時,精彩的濃度有調整空間。

但到了線上,每個人的5分鐘,都是終局,每個5分鐘用過就不能再用。

且相比美國一年一期脫口秀大會的強度,中國一年10期,創作者自然壓力山大。

以綜藝形式傳播脫口秀文化,積極面很明顯——在傳統脫口秀中發展了十年才稱得上資深,在線上脫口秀5分鐘內就有可能火遍全國擁有開專場的機會。

快速爆紅神話誕生的另一面,是創作者精力與市場創作需求之間的不匹配。

不止脫口秀,事實上綜N代都難抵抗時間週期。

臺綜時期,以垂類競技為主導的綜藝如《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全民性娛樂綜藝《同一首歌》《快樂大本營》,或者戶外競技類綜藝《跑男》等,過了巔峰季,哪怕使勁渾身解數請各種當紅嘉賓,話題度和收視率,都會下降。

到了網綜盛行期,更年輕、更細分、更垂類的綜藝,生命週期就更短了。

回看自2014年以來的網綜,目前生命最長的《奇葩說》走過7季,第8季尚未定檔,從評分中明顯能看到,口碑在逐年下降。

此外選秀類綜藝、30+成團綜藝、說唱、街舞等品類,經過第一季填補市場空白的獵奇期,到了第二季第三季,招商會變容易,但口碑難以保持。

能夠將一個IP持續做五季的節目並不多。

這不僅是節目重複敘事,不再吸引市場注意,更重要的是,在注意力越來越分散的當下,單一品類的創新,難以鞏固節目吸引力創造的圍牆。

觀眾的心理,經過初期填補市場空白時的滿足感,閾值會越來越高,然而各個品類節目各有呈現套路,看得越多,就越趨向於祛媚。

哪怕人類關於各種細分品類娛樂的需求一直在,對於供給市場隱形的要求依舊是,希望節目能有不同的包裝。

所以,關於對笑的渴求,能從笑果移到單立人。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播出後,與米未合作的單立人開始在更多喜劇受眾心中有存在感,笑果式快樂感受多了,同樣洞察年輕人生活的單立人,以sketch、漫才等形式出現,就成了新的快樂公式。

線上脫口秀,進入綜N代疲憊期了?

每個品類、每家公司、每種綜藝形式都有各自的生命週期。

更多時候,並不是因為一種文化現象本身是風潮,而是人與社會刮來的風,與這現象方向一致。

觀眾與喜劇形式,就是風和草的關係。

從播放資料看,年輕人網綜的快樂天平傾斜去了喜劇大賽。新樣式保鮮期還在,《喜劇大賽2》豆瓣評分8。1。

藉著年輕人在網生時代擁有旺盛消費力順勢漲起來重新整理了大眾認知的脫口秀,則完成了自己在中國落地的階段性使命。

它的長線生命或許不是在線上死磕某一檔或幾檔綜藝,而是俱樂部遍地開花後,更包容的、有討論空間的、成人化的、理性的線下開放麥繁榮發展。

行業過了最初的成長期,進入發展期,線上是視窗,線下才是真舞臺。在綜藝裡左右逢源在內容上左右為難後,去俱樂部發揮快樂之外的灑脫自由之魅力,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