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秘訣就在於“城市大腦”裡的一個個“小腦”!

秘訣就在於“城市大腦”裡的一個個“小腦”!

“美哭了!”

“史詩級!”

“這就是上海,這就是軟實力!”在網上,上海市民對近期黃浦江主題光影秀刷屏了。

6月30日至7月4日,五天時間共有340萬人次到場觀看,大客流人群聚而有序、多而不亂,這背後全靠“一網統管”這顆“城市大腦”在運作。7月7日,上海數字治理“最小管理單元”二期成果正式釋出,上海迎來12個城市智慧體創新場景,58家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夥伴。

秘訣就在於“城市大腦”裡的一個個“小腦”!

(圖:上海市“一網統管”城市智慧體應用與服務賦能中心正式成立,採訪物件提供)

有它,老小區生活更宜居

黃浦區是上海的老城區,擁有600多個小區。城區環境溫暖宜居、智慧便捷,公共服務體系優質均衡、充滿人性化,然而小區安全依然是突出問題,比如住宅電梯安全、房屋高墜隱患等。不過,春江小區最近在應對高空拋物這類高發安全事件時顯得更為從容。

“您好,我是咱們小區物業的,剛剛注意到您家有人往窗外倒了一杯水,險些落到路人頭上,這挺危險的,所以提醒您注意一下……”這是上海春江小區物業給居民打的安全提醒電話。

小區物業透過智慧化手段,一旦監測到高拋事故,就會向物業實時推送預警,精準到戶;如果造成人員傷亡,物業可以一鍵上傳請求城運中心支援。

類似這樣的善治場景還不少,比如,在住宅電梯安全方面,對非機動車進樓道等及時識別,消除隱患;結合智慧門禁、居家用水等多個數據,對小區特殊老人群體加強服務和關懷……運用智慧化的手段,讓老舊小區重新煥發新生命。這就是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單元”數字治理的最新應用場景之一,也可以理解為“城市大腦”裡的一個個“小腦”。

“最小管理單元”,低成本保安全

作為上海最典型的治理場景,上海沿街商鋪的數量高達24。69萬家,管理基數大、難度高,特別在黃浦區集中了2萬多家小型沿街商鋪。

在建築密集的文創區田子坊,園區內房屋都是上世紀 20 年代木屋結構老舊房屋,共計建築154幢,商戶數量300多家,空間分佈密集,且僅有3個出入口,疏散通道狹窄,遊覽參觀的客流量極大,一旦發生房屋起火,後果不堪設想。

今年清明前後,林軍(化名)在田子坊的咖啡店由於電器自燃險些遭遇火災。幸虧林軍之前購買了“最小管理單元”的消防安全服務,消防隊員收到煙感警報及時消滅火情,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這件事也讓林生認識到自己的店鋪安全有更多人在背後默默守護。透過“最小管理單元”,商鋪主只需承擔較低成本就能更高效地保障自身經營安全。

“黑科技”賦能海量資料

“最小管理單元”二期創新成果背後是多種技術的創新。

首先,基於城市智慧體參考架構,融合華為雲、大資料、AI、邊緣計算、5G等多種先進技術,最小管理單元的數字孿生系統從單一模式發展為適配不同治理主體需求的多型別管理平臺。

同時,透過建設統一的數字治理底座,匯聚各類管理單元的海量資料,全面延伸城市感知觸角,綜合運用房屋、實有人口、感知、AI、水電、12345熱線、客流等10多類新增資料,實現管理單元連點成面,實現以生命體、有機體對治理場景進行感知和管理。

為了支撐更多“最小管理單元”快速建設,上海市“一網統管”城市智慧體應用與服務賦能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定位生態培育,搭建基層治理供需交流平臺,摸索多方共贏的市場化長效機制。

目前,“最小管理單元”建設已聚合50多家生態夥伴,首批提供了消防安全、房屋安全、大客流安全、高空墜物、非機動車安全、電梯安全等20多種數字治理解決方案,探索出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城市安全管理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