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高敏感不是“神經質”,是不可不知的美好品質

高敏感不是“神經質”,是不可不知的美好品質

高敏感不是“神經質”,是不可不知的美好品質

安心問題

“雨庭啊,你說不想繼續唸書想去闖一闖,爸媽也不會阻止妳,但出社會後自己要懂得保護自己,爸媽就擔心你逆來順受不敢拒絕的個性容易遭人欺負…”

“真奇怪,為什麼每次經過某人手上的產品就會出問題?”

“她平常不太多話,待人是很和氣,但就是無法和她太親近。”

“小小年紀的你太敏感,一點委屈就受不了還怎麼工作?!”

父母的叮嚀、同事A意有所指地影射、同事B插入評論、老闆的批評指責,種種聲音迴盪交錯在雨庭的腦海,像是火車經過隧道的迴音,又像是響徹雲霄的雷聲,轟隆轟隆。

一直以來,雨庭想讓身邊的人對她認可,她在意所有人對她的想法和評價

讀書的時候戰戰兢兢地害怕被孤立,總是認為自己和別人相差一大截,在人際關係裡,她習慣以討好迎合的姿態,在工作場合上,她軟弱自卑,可越是懸掛著患得患失的一顆心,越是容易搞砸。

高敏感不是“神經質”,是不可不知的美好品質

雨庭再次辭掉了工作,她一面抹著眼淚,一面反覆地想:“究竟是哪裡出問題?”

好心伸出援手幫忙同事A,卻反過來暗地裡埋怨她,原以為交情不錯的同事B,私下對她竟是如此評價,而老闆的那句話才是讓她瓦解於一旦的主要原因,

“敏感、脆弱、膽小、焦慮、不安”

這些形容詞一一在她身上浮現,她懷疑她的心是不是病了,而且無藥可醫…。。。

高敏感不是“神經質”,是不可不知的美好品質

安心解讀

擁有很高的感知能力、能夠同理共情別人、對於外界的刺激敏感、不能承受高壓、老是在問自己:

“為什麼我會如此容易多愁善感,有那麼多煩惱?在別人看來小事一樁,為什麼到我身上就變得無比壓力?

為什麼我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為什麼會如此自責、厭惡自己?”

雨庭的種種心理活動和反應,顯示她可能屬於“高敏感族”。

“高敏感族”一詞,是由美國精神分析學者伊蓮艾融博士(Dr。 Elaine Aron)在 1996 年提出,她設計了一個高敏感族的自我檢測,來檢定自己是否屬於高敏感族吧!

下面一共有23個敘述,認為符合自己的專案得一分:

高敏感不是“神經質”,是不可不知的美好品質

如果你的測驗得分為

12分以上

,那麼你極有可能是高敏感一族。

高敏感不是“神經質”,是不可不知的美好品質

安心練習

相對一般人來說,高敏感族具有較敏感的神經系統,在全世界的人口當中,大概有20%的人是高敏感一族。

而正因為他們的感知力特別強、心思特別細膩,這些高敏感一族的人們,往往在文學藝術哲學等領域表現傑出。

如果我們是高敏感族,要如何化阻力為助力?

第一點: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如果發現自己屬於高敏感族,這是你專屬的天賦特性,沒有對錯好壞,不須怪罪外界,也無需怪罪自己。

接納自己身上所有的特質,包含可能讓你不舒服的敏感,用愛和慈悲的眼光去看待自己,並且告訴自己:那些曾經犯過的小小錯誤,都不足以掩蓋自身的諸多優點。

第二點:建立心裡的安全空間

我們要為自己容易受傷、敏感又脆弱的心,建立一個安全空間,幫助我們在與別人互動的時候,不易受到影響。

怎麼做呢?你可以拿一張白紙和一些彩色筆,畫出“當你感覺到被愛、被肯定、覺得有安全感”的事件或場景。

可能是被家人抱著稱讚很棒的時候,又或是和心愛的寵物在草地上玩耍,被暖烘烘的陽光照射的時候……

當你畫下來之後,可以根據場景中的一些元素,例如陽光青草地、家人的讚美、可愛的寵物等等,透過想象的方式組合起來,在你的心裡搭建一個神聖又安全的空間。

比如當你身處在嘈雜的環境當中,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可以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的心回到安全空間,頓時便能恢復穩定、安靜下來,因為那是我們內在的寧靜之地,也是讓我們感覺到安穩的心靈避風港。

高敏感不是“神經質”,是不可不知的美好品質

第三點:劃清情緒歸屬

把不屬於我們的情緒,還給原本的人。

由於高敏感的人富有同理心、容易同情共感,所以就會容易被他人的情緒所傳染,因而把別人的情緒當成是自己的,可能你會發現,在你的負面情緒當中,其實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的,而是感染他人的情緒而來。

因此,下一次當你發現你自己似乎快要陷入低潮,突然有一種害怕、擔心、自責的感覺出現,請你自問:“這個情緒是屬於誰的?”

當你發現大部份都不屬於自己,就請你告訴情緒:

”這些不屬於我的情緒,請回到你們真正的主人那裡去。”

第四點:練習表達,懂得拒絕

對於高敏感的人來說,拒絕他人請求可能會感到難以啟齒,我們可以用不會傷害別人的表達方式—

三明治表達法

,三明治的上下都是麵包,中間是餡料。而上下的麵包代表我們拒絕的開頭與結尾,都是帶著讚美和感謝的態度。

高敏感不是“神經質”,是不可不知的美好品質

比如同事的請求令你為難,你可以以讚美作開頭:“我很欣賞你身上的某些優點……”,接下來說出事實及自己的感受:“昨晚你把沒有做完的工作交給我做。我感覺到非常疲憊,也有些委屈。”

最後以感謝作結:“我很感謝我們有這樣的緣分可以成為同事,也希望我們可以維持友好雙贏的關係,你覺得下一次我們要如何分工比較好?”

當你使用這種三明治溝通法:

稱讚對方之後,再加上自己的感受,接著以雙贏的態度邀請對方,如此委婉的表達,相信對方即使被拒絕請求也是舒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