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對話MOODLES朱沛然:自研3D列印技術革新傳統食品生產模式,未來將從B端向C端品牌延伸

對話MOODLES朱沛然:自研3D列印技術革新傳統食品生產模式,未來將從B端向C端品牌延伸

作者:潘捷

出品:明亮公司

快速、可定製化和數字化,這三個關鍵詞構成了很多人對“3D列印”的初步印象,而這項技術也往往被認為是與醫療、科技、金屬模型等領域有更密切的聯絡,而非食品。和很多初創公司類似,MOODLES創立的概念——3D列印技術、分子料理、現代營養學——誕生於一間13平方米的出租屋。

MOODLES創始人兼CEO朱沛然向「明亮公司」解釋其理念背後的邏輯:

MOODLES

透過分子料理技術進行食材重組,自主研發的工業級3D列印生產線結合高通量噴嘴技術,可以實現3D列印食品的工業級量產,而材料上的選擇則包括肉類(紅肉,白肉,水產)、植物蛋白、蔬菜、水果、軟糖、膳食纖維等。

“目前還是沒有看到什麼競爭對手,因為是一個很創新的概念。”談及市場競爭對手問題,朱沛然這樣回答。

MOODLES有著與技術主導型公司的相似的特性,專注於技術細節的打磨,提供極致的產品,批次規模化生產,擴充套件產品線。但技術型公司同樣也會遇到一些“命題”——如何讓技術與市場形成連結?研發端如何獲得及時、快速的反饋?B端和C端業務如何打通?除此之外,未來也有更宏大的“命題”,比如如何看待技術與人文、市場、社會價值之間的關係?

在回答“對抗傳統飲食方式”的質疑時,朱沛然說:“

我們並不挑戰品嚐食物給大家帶來的情緒價值。麵條、意麵、飯糰、包子、米線作為主要產品形式,並不改變大家的傳統飲食習慣

。”停頓了幾秒,他補充道:“

當然現在很多新消費(產品)

,比如輕食代餐、代餐奶昔、減脂麵包,

說白了就是不夠好吃,體感上不如傳統食物,會帶來體驗降級

。”

在有限的交談時間內,朱沛然回答迅速、思路清晰,“不僅僅是會在國內做市場,未來我們會做出口,在海外建工廠,去開始全球化的擴張”。商業模式上,先ToB和後ToC兩條線,當未來C端產品力跟品牌力越來越好,也能夠反哺ToB業務。

談及從科研者到創業者的身份轉變,朱沛然表示,從科研的角度來說,大家是單兵作戰,而現在分工協同同樣重要。

朱沛然畢業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立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獲得機械工程碩士學位,2019年前往西湖大學攻讀材料工程博士學位。

回國後參與創辦骨科3D列印公司並擔任CTO

,工作期間主導研發了多臺新型高速增材製造裝置。CSO王鵬瑞博士曾是植物肉上市公司Beyond Meat(BYND。US)的高階創新科學家,CTO薛思雯是康奈爾大學精準營養博士、南京農業大學食品工程博士。團隊成員有海外留學、工作背景。

很顯然,創立一年,MOODLES處於一個快速成長期,業務擴充,人員組織提效,全鏈條需進一步提升打磨,研發生產再到下游的銷售,市場端學習和探索,如何瞭解目標消費者痛點和需求,對於朱沛然和他的團隊來說,隨之而來的是“ToB or Not ToB”。

朱沛然認為:

1。3D列印存在以下沒有解決的問題:3D列印受限於一些列印材料的種類。可用於3D列印材料的種類比較少,並沒有很好的具體應用場景,且生產效率以及生產成本比較高,很難替代傳統的工業生產方式。

2。MOODLES應用到食品的工業級製造上,

製造端上,自主研發的工業級3D列印生產線結合高通量噴嘴技術,實現3D列印食品的工業級量產

。可供選擇的材料包括肉類(紅肉,白肉,水產)、植物蛋白、蔬菜、水果、軟糖、膳食纖維等。

3。食品有功能性需求的一些人群,比如三高、糖尿病和生酮人群,對於飲食有剛性需求,需要一些定製化的技術。消費人群的痛點有降低碳水的攝入、降低脂肪或者比較高的蛋白質攝入,需要有一些定製化的技術能夠為他們服務的。

4。ToB是商業模式早期,未來會有C端的品牌。

對於「明亮公司」為何選擇以主食為切入點的問題,朱沛然認為目前還是想把大單品模型跑出來,從終端呈現上來看,意麵、通心粉或者偏西式的主食,價值感會更高一些。從口味來說,中式,比如炒飯、拌飯、拌麵也是大眾化比較接受的產品形態。

公司成立以來,融資同樣有條不紊,至今成立一年的MOODLES已經歷三輪融資。據天眼查APP顯示,2021年,MOODLES獲得風物資本的天使輪融資;2022年2月,公司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老股東風物資本、人山資本跟投;6個月後,公司完成數千萬元戰略融資,由伽利略資本領投,老股GGV紀源資本、東風物資本、人山資本跟投。

市場空間足夠大,有非常大的痛點和剛需要去升級,

MOODL

ES

未來還會用相同的技術去生產新形態的肉製品,甜點和零食等,涵蓋產品細分品類/其工廠和供應鏈,能夠生產80%、90%這樣不同形態的產品,柔性化程度非常高。

目前,MOODLES位於安徽馬鞍山的工廠已投產,全年產能大約5000-8000噸

以下是「明亮公司」與朱沛然的對話(有刪節)

Q:明亮公司

A:朱沛然 MOODLES創始人、CEO

對話MOODLES朱沛然:自研3D列印技術革新傳統食品生產模式,未來將從B端向C端品牌延伸

朱沛然(來源:受訪人提供)

對話MOODLES朱沛然:自研3D列印技術革新傳統食品生產模式,未來將從B端向C端品牌延伸

新技術解決3D列印材料問題,效率提升200倍,成本大幅下降

Q:為什麼選面、主食作為產品呈現形式?

A:現在主要還是想把大單品模型跑出來,類似於意麵通心粉或者偏西式的主食,從終端呈現上來看,價值感會更高一些。從口味來說,切入點是大眾化比較接受的產品,比如偏西式口味的麵條、以主食的產品形態去做開發,會做偏中式,比如炒飯、拌飯、拌麵形態的產品。

前端的研發過程中調整營養膳食結構的比例和不同食材的製造方法,整個3D列印過程(和普通3D列印)沒有區別,我們是通用性很高的一套生產技術,去針對不同的人群開發產品。

Q:為什麼選擇細分垂直的食物列印賽道?

A:3D列印,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新的製造技術可以應用到很多的行業,去做一些創新,我認為

3D列印在食品方向其實並不是一個小的垂類賽道,而是很大的應用方向

我們之前是在附加值更高、科技或者說應用場景更偏科研的方向去做,但進入市場化的時候,其實還有很多的問題沒有解決,在針對食品這個方向,我們在技術和應用場景中找到非常好的商業機會,所以決定去做食品行業的創新。

Q:你剛剛提到3D列印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是哪些問題?

A:3D列印,

其實還是受限於一些列印材料的種類

。可能現在工業級和消費級3D列印,還是一些塑膠、金屬的列印,在模型製造上做一些應用。其實,目前可用於3D列印材料的種類比較少,並沒有很好的具體應用場景;

第二,

3D列印目前的生產效率以及生產成本比較

,很難替代傳統的工業生產方式,我們是在這兩個方向中做了很大的突破,把它應用到食品的工業級製造上。

Q:MOODLES材料和生產效率上做了哪些突破?

A:比較核心的是,

我們研發出了一些新材料製備的體系,可以把很多原來不能用來做3D列印的食品級材料

,做一些材料端的升級,做成類似列印墨水的一個概念;

第二,

我們在整體生產效率上做了一個巨大的提升

,我們有很多的專利技術,工業級的高通量3D加工裝備,可以實現在同一時間內對3D列印的產品進行兩個數量級以上的效率提升,提高了生產量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Q:是什麼樣的專利技術?相比傳統3D列印,效率和成本怎麼控制?

A:食材分子處理技術,可以在不影響食材本身營養和新鮮度的前提下,融入更多優質食材,並保留風味,製造端上,自主研發的工業級3D列印生產線結合高通量噴嘴技術,實現3D列印食品的工業級量產。

相比於傳統的3D列印效率提升200倍,成本大幅下降

。我們核心還是要和肉類進行對比,成本下降25%。

相比於傳統的意麵,我們的成本略高15-20%

Q:列印的材料的怎麼選擇?

A:肉類(紅肉,白肉,水產)、植物蛋白、蔬菜、水果、軟糖、膳食纖維等。

Q:我看到最近一個動態的變化,除了主食類產品MOODLES把生酮做成產品,為什麼有這方面的思考?

A:MOODLES是一個比較專業化的食品製造的技術平臺,從前端的研發到後端的生產製造,其實未來會將品牌放在商業化的程序中,第一是針對ToB的客戶。

針對這種細分人群的產品中,他們對於食物的需求比較特別,他/她需要很高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碳水,而自然界中並沒有這樣的食物,那麼我們的技術本身是一種分子料理,可以把食材根據需要的比例去動態調整,針對這樣的一個非常細分,剛需,但是又很難被滿足的人群開發出專屬的一個產品。

Q:針對這類細分產品,前期如何去找測試人群(受眾)?

A:生酮這一塊的話,我們會去找到專業的滲透人群。有一個指標是,他/她日常的飲食都會去遵循對生酮的剛性需求,我們會把他/她招募成前期的內測使用者。

這也是小C端嘗試,針對生酮人群,是我們找到的一個非常好的市場機會,因為現在,賽道中還沒有非常優質的主食可以提供給這樣消費者。

Q:具體招募多少的人員做測試?

A:目前針對生酮測試是招募將近50個人。

Q:怎樣判斷產品是滿足了這些使用者的需求?

A:使用者體驗產品過程中,我們會去追蹤體驗產品期間的身體指標的變化,能不能滿足這類消費者對於生酮的飲食需求。

會關注每一天身體的酮體指數的變化,因為他們是切換了供能模式,正常人是吃碳水,是葡萄糖供能,生酮人群是脂肪供能。每天的身體動態檢測中可以被發現身體代謝機能上的變化。

第二,跟這些人群交流,我們發現他們對於食物的需求其實很多元,不僅僅是滿足元素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他們也希望夠像正常吃主食,像吃麵條、義大利麵那樣品嚐食物,希望會有比較好的使用者體驗。

對話MOODLES朱沛然:自研3D列印技術革新傳統食品生產模式,未來將從B端向C端品牌延伸

對話MOODLES朱沛然:自研3D列印技術革新傳統食品生產模式,未來將從B端向C端品牌延伸

產品並不改變傳統飲食習慣,更高附加值的市場來自於對食品功能性有剛需的群體

Q:你曾提到過目前市場空間會比較小,會提供更多附加值的應用場景,具體是什麼樣的應用場景?

A:主要是找去為一些對於

食品有功能性需求的一些人群,比如說三高、糖尿病或者說生酮人群,其實他們對於飲食方面是有剛性需求的

他們有非常明確的痛點,比如說要降低碳水的攝入、降低脂肪或者比較高的蛋白質攝入,他們是需要有一些定製化的技術能夠為他們服務的。

Q:這些人群有什麼消費特點?

A:可以說他們的附加值會比大眾消費者要高一些,我們前期會聚焦在服務細分人群去做產品的開發。

Q:從產業視角來看,MOODLES解決了哪些痛點、提供了什麼市場需求?

A:首先我們在做的大的宏觀的事情,

新的技術去重塑整個工業食品的製造

近30年,

傳統工業食品在製造端沒有特別大的技術發展,我們希望能夠用更加高效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可以生產出符合未來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未來消費者其實已經從簡單的要吃飽,變得要吃更好更健康。

Q:產品端未來有什麼發展方向?

A:大健康是一個國家戰略級的方向,技術要去匹配未來食品行業的發展需求,所以我們會選擇首先做主食的產品。

主食市場空間足夠大,而且有非常大的痛點和剛需要去升級,未來同樣我們還會用相同的技術去生產新形態的肉製品,新形態的甜點和零食等一系列的東西,涵蓋到非常多的這個產品的細分的門類,在我們的工廠和供應鏈,能夠生產將近80%、90%這樣不同形態的產品,柔性化程度非常高。

Q:怎麼迴應對抗傳統飲食方式的質疑?

A:其產品特點是並不會去對抗傳統的飲食方式,產品形態和傳統的主食非常像,不管口感上,烹飪方式上,體感上和儲存方式跟傳統食品很像,這是我們比較大的技術優勢:

並不改變大家的傳統飲食習慣

。比如正常的面沾上醬汁,並沒有挑戰品嚐食物給大家帶來的情緒價值。

當然現在很多新消費(產品),比如輕食代餐、代餐奶昔,減脂麵包,說白了就是不夠好吃,體感上不如傳統食物,會帶來體驗降級。

Q:剛提到供應鏈,建設情況如何?主要生產什麼樣產品?

A:9月15日,馬鞍山工廠正式投產,現在正式運營出貨,承接訂單。

我們現在主要有幾種,第一種B端的主食標品,以麵條或米飯為主,還有ab包,做成盒裝方便速食,有米飯、麵條還配上醬料。第三種預製菜形態的,把醬料和主食混合在一起,微波爐加熱之後,可以開在即食。

Q:目前工廠的產能是多少?

A:第一代工廠的話,全年大概是5000-8000噸的產能。

Q:怎麼挖掘ToB端客戶?

A:3D列印有一個比較大的優勢,就是明顯的差異化標籤,

其實很多B端的客戶也在探索新的產品形態,MOODLES作為一個差異化的產品形式對於客戶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我們給客戶帶來很多產品上的解決方案,在主食賽道,低碳生活是一個大的趨勢,是大家關注討論的話題。MOODLES在主食賽道做了很多技術上的升級,技術既滿足非好的口感要求,同時又能降低主食中的碳水,提高更多的優質蛋白質,符合現在主流人群的飲食習慣。

Q:ToB端客戶合作方或者的訂單量方便透露一下嗎?

A:不方便透露。

Q:那目前融資的情況能夠透露一下嗎?

A:去年的時候是完成了三輪的融資,

最近也在開始正式A輪融資

對話MOODLES朱沛然:自研3D列印技術革新傳統食品生產模式,未來將從B端向C端品牌延伸

對話MOODLES朱沛然:自研3D列印技術革新傳統食品生產模式,未來將從B端向C端品牌延伸

本質是更貼近消費者端的產品創新和製造,未來會由ToB延伸到C端品牌

Q:如果是站在產業鏈的視角,MOODLES對上游的影響會更大,還是對下游的影響更大?

A:

其實更貼近消費者端的產品的創新和製造

,所以更多影響下游的消費者。其實不給食品供應鏈的上游提供任何價值,針對消費者端做產品的創新。

我們不太會在上游,做一些比如肉製品,原料新型的供應方式改革,

這些更偏基礎端和科研端,我們還是更偏在應用場景和下游

,跟消費者端更接近的地方做一些產品創新。

Q:未來2-3年內會做ToC領域的一些產品的開發和嘗試?

A:是的。

ToB是商業模式早期,未來會做自己C端的品牌

,所以是需要大概幾年的時間慢慢切換到C端,結合新的產品形態和產品力去佔據市場的消費者心智和地位。

Q: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商業模式如何形成可持續閉環?

A:從商業模式的角度,首先自建設供應鏈和生產,可以全鏈條去控制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品質,當然還有它的利潤。

前期基於對前端的打磨,透過ToB來觸達客戶,達到B端產能釋放,接下來一年時間內快速的拉昇並釋放產能,去服務更多的B端的客戶。B端的客戶市場的需求其實很明確,對這種健康的食物有比較高的需求。透過B端客戶的渠道和資源把整個品類打起來。

第二,開發出更多的品類,形成產品矩陣,去做更多客戶的觸達跟嘗試。有了ToB的基本業務盤後,開始C端的品牌,定位比較高階,專業化的食品科技品牌,形成ToB和ToC兩條線。在ToC端,當產品力跟品牌力越來越好,也能夠反哺ToB業務擴充套件。

不僅僅是會在國內做市場,未來我們會在出口,在海外建工廠,去開始全球化的擴張。

Q:ToB轉到ToC又是兩個不同的邏輯。

A:是的。

Q:那你的思考和應對方式是什麼?

A:ToB轉ToC需要的是不同能力和不同的團隊,

只要去儲備相對應的人就好了

針對ToB的業務,第一年先focus(聚焦)在ToB業務的一個拓展,ToC也是有外部支援。第二,組建自己C端的團隊,可能會需要一些電商端的支援,還有一些新消費的思維支援,會去組建兩個團隊。

Q:之前的科研研究,到現在公司領導者,兩個角色的不同是什麼呢?

A:這是一個好問題,從科研的角度來說,大家是單兵作戰,自己去解決掉整個research(研究)過程中的全部問題,但是運營一個公司的時候,要考慮的事情很多,

不僅僅是人員組織框架,還有不同部門之間的協同,人力資源方面很多問題

第二,

不單隻關注技術端,現在需要在市場端進行很多的學習和探索

,我們有非常多的市場端的朋友支援,也有投資人資源上的對接,早期還是比較順利。

當然,核心的驅動力還是比較獨特的技術和產品差異化的優勢,對於我個人感覺還是有非常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保持開放的心態跟不同能力、屬性的人交流,去達成互相協作。

Q:現階段需要突破的瓶頸是什麼?

A:現在,整個團隊還進行了一些快速的升級。業務的快速的發展,人員組織的快速發展。怎麼在下一個階段把公司的人效,管理流程建立好,幫助業務增長。

之前從科研的角度,大家是習慣一個人搞定所有事情,但現在更多的是大家能夠分工,夠形成很好的協同。

第二,全鏈條的打磨需進一步提高

,從研發生產再到下游的銷售,其實整個鏈條都自己做,相對來說流程會比較長,需要花時間去把整個系統效率提高。因為生產製造這一塊確實是獨家的技術,所以沒有辦法委託別人去生產製造。

Q:在市場銷售沒有佈局嗎,比如和經銷商方面的合作?

A:目前沒有。ToB跟客戶的合作其實比較簡單,未來如果做C端,可能要搭建C端的運營團隊,私域團隊,未來可能會選擇外包合作的方式,去最高速度、最高效率提高市場化進度。

Q:目前現在的團隊構成如何?

A:整個團隊進行快速的升級。我們是一個非常全球化的team,我有過留學經驗,也一直在做比較前端的科研,

CSO首席科學家引入了Beyond Meat的華人高管

,王鵬瑞博士之前是在全球第一家上市公司植物肉上市公司,負責創新技術研發。

CTO是薛博士,他是康奈爾大學的精準營養學博士,我們的品牌市場高階合夥人,大家都是有留學背景和在外企的工作經驗。資方也比較global(國際化),未來可以幫助我們在新加坡、美國去對接當地更多的資源。

Q:有什麼競對公司,怎麼看待目前市場的競爭情況?

A:目前還是沒有看到什麼競對公司,對,因為是一個很創新的概念,並且我們有能力去對整個上游就是自己的供應鏈端做建設和改造。

對,

我們其實不是一個新消費品牌,而是更多聚焦在技術供應和產品創新

Q:對於新組建團隊你會最重要的最看重什麼樣的一種品質?

A:不同的部門和工作職能有不同的需求,大的框架上還希望價值觀比較一致。第一,對於食品有自己的熱愛。第二,嚴守對於食品健康、食品安全的底線,不能因為商業的變現放棄基本的堅持。第三,在不同的細分部門可能需要不同的能力,比如研發部門,可能需要頂尖的研發能力,探索和學習開發的基礎跟背景。市場端,可能希望有全球化的視野,在國內外大消費品牌的公司有過實操的成功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