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路追光,向世界亮出成都名片

一萬期,與城市共成長

讓城市之名更響亮

在成都的建設、發展、壯大過程中,商報人從未缺席。同時,也正因為成都這樣一座城市,孕育了《成都商報》這樣一份報紙,也培養了這樣一群商報人。

商報人是城市裡的“追光人”,遊走在成都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細心捕獲大大小小的閃光點,再將這些閃光點展現給所有人。

哪怕早期資訊傳播渠道較為匱乏,商報人始終敢想他人所不敢想,憑藉不服輸的精神以及對自我極致的要求,20多年來,成都商報以質量的創意策劃和獨樹一幟的媒體影響力,將城市之名遠播海內外。

彼時,迎著新千年的曙光,24名商報人和《成都商報》立起了一扇“世紀之窗”,讓成都人齊刷刷抬眼看世界,讓全世界可以藉此一窺成都的風貌。

追逐新千年的第一縷陽光

在“千禧年”到來之前,在期盼與惶惑交織的輿論場中,商報人開創性地提出一個選題構想:派出24個記者前往全球的24個時區,迎接“千禧年”的第一縷陽光。

要知道,那時候出國還不普遍,連辦簽證都沒有攻略可以參考的年頭;僅就報社的家底來看,根本沒有24個具備外語採訪水平的記者可派,有的甚至走出國際機場時,連EXIT都不認識。

1999年年末,“新夸父行動”就這麼拉開了帷幕,取水土、收整合都小朋友的禮物和問候、懷揣成都市市長簽名的熊貓圖案明信片、敲定24個位於不同時區的國家/地區,從最先進入新世紀的紐西蘭到0時區的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臺,還有可能出現極夜的美國阿拉斯加……

其中,全球第一縷新千年的曙光被確定將出現在紐西蘭北島最東邊的一個小鎮吉斯本,總編輯陳舒平獲得這個千年一遇的機會。他在12月29日抵達紐西蘭當天發回的報道中寫道:“所有到紐西蘭的飛機航班爆滿,人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去吉斯本。”

紐西蘭時間2000年1月1日晨,陳舒平在沙灘上拍下並傳回了當天《成都商報》的頭版照片:一位在晨曦裡吹響風笛的紐西蘭男子和他跪在海水裡祈禱的女伴。

記者向兵的目的地是阿聯酋。他在到達阿聯酋後滿街找素材,有一天好不容易看到街對面有“2000”字樣,冒著被汽車撞的危險衝過馬路一看,這才發現是某款汽車2000型的廣告。

幸好,在駐阿聯酋大使館和新華社的幫助下,向兵最終在盛大的儀式上送出了來自成都小朋友的信和禮物,還把阿聯酋王室回贈成都小朋友的禮物(十多斤重的銀鷹)人肉揹回成都。

派往24個時區的商報人或多或少都經歷了“磨難”,但最後都順利地捕捉到所在時區的新千年曙光,並將來自成都的問候,帶去了全球。讓商報記者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的行動還獲得了許多國家/地區的高度關注和評價。

比如巴黎市政府組織專門儀式與成都交換水土,阿聯酋王室專門舉辦儀式慶祝小王子與成都小使者結為世紀友好,以及“特派記者走進新西伯利亞電視臺直播間專題介紹成都”,“法國電臺全球直播成都”,《中國成都》大型畫冊和光碟被永久儲存在世界各地的圖書館……

彼時,迎著新千年的曙光,24名商報人和《成都商報》立起了一扇“世紀之窗”,讓成都人齊刷刷抬眼看世界,讓全世界可以藉此一窺成都的風貌。

“追光人”帶給全世界的成都印象

在捕獲了新千年的曙光後,商報人沒有停下腳步,而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繼續營造這扇透視成都的“視窗”,把成都的每一面美好,展現給所有人。

2007年,適逢成都獲得“中國最佳旅遊城市”,《成都商報》發起了“我為成都畫名片”活動向市民徵集金點子。當時,《成都商報》熱線徵集了1600多條金點子,並與百事可樂達成合作,將這些金點子鍥入百事可樂推出“成都印象罐”。

“成都印象罐”整體仍然保持著百事可樂一貫的藍色造型,大熊貓、青城山、三星堆、太陽神鳥、武侯祠……成都十大景區成為了這個藍色經典罐子的新形象。

放到現在來看,定製可樂罐似乎不是什麼新鮮事。可在2007年,這幾乎是開創性的好點子,不僅改變了百事可樂多年不變的包裝、讓市民眼前一亮,還被百事可樂評為該公司當年的“全球最佳營銷創意”。而市民們也透過參與“出點子”、買定製可樂的這一過程,對成都這座城市有了更強的歸屬感與榮譽感。

除了透過百事可樂的罐身向世人呈現成都的十大景區,商報人每迎來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都不忘向孕育自己的城市致敬。

2010年12月13日,《成都商報》年度廣告收入突破10億元,成為中國第二份晉級“10億俱樂部”的報紙。

此時,成都商報沒有自戀,而是將這份成績單呈現給了哺育這份報紙的城市,策劃了感恩成都的大型城市推廣活動——“成都,與中國共分享”。這次活動以100萬獎金徵集成都城市形象推廣優秀廣告創意,爾後將這些作品選擇同一天在全國36個城市的40家主流報紙上呈現,推出成都的城市形象系列宣傳。

從北京到上海,從廣州到深圳,從拉薩到福州,從哈爾濱到昆明……36座城市的主流報紙都被“不同的城市,同樣的幸福”字樣佔據,分享著“關於成都你可能不知道的10個事實”。

“2300多年來,成都一直都叫這個名字”;“全球每兩臺膝上型電腦,就有一臺配備了‘成都造’晶片”;“2010年,全世界有近7000萬人次到成都旅遊,他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錦裡和寬窄巷子”……一句句生動詮釋成都的“大實話”,讓一座立體的、多元的成都,走進了人們心中。

如今,成都仍在發展壯大,商報人步履不停,一直在“追光”的路上,每當捕捉到了城市新的閃光點,那裡必定有商報人的身影。

商報人與城市同行,也始終在見證、參與、記錄成都的成長。追光路上,步履不停!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楊佩雯 本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