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國職場09|當仁不讓的必備條件,你知道嗎?如果做不到,就明哲保身

關於中國式職場的競爭啊,我們今天有兩個關鍵詞,叫明哲保身和當仁不讓。先來說這個明哲保身,字面理解是用明智的方式來保全自己,現在也會有進一步引申,怕連累自己而回避鬥爭。明哲保身一般有兩種心態,一種是隻保護自己,卻不危害他人,對自己有益,對他人無害就做,如果有可能會害到別人就不做。還有一種心態,是隻求保護自己,哪怕會害到別人也不管。我們很多朋友一聽明哲保身,就反感,一般是反感後一種心態,怎麼可以只管自己,職場上的自私鬼是很讓人討厭的。但如果只因為這樣,就把前面一種心態也否定了,就有些矯枉過正了。在職場不論你是領導還是下屬,明哲保身都應該是一個基本理念。

作為一個被領導者,看過太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還經歷過聽到過許多的被老闆當做死棋來下的故事,當然心裡不能不隨時防備著。看一看史書中,有很多好人早死,君子被害,小人得志的故事。我們都會痛恨小人得志,但卻忘記了一個君子明明是問心無愧的,為什麼總被小人打垮呢?很多時候是缺乏防人之心的。如果時時能夠明哲保身,怎麼鬥不過小人呢?而下對上,下屬對領導,要小心別觸犯逆鱗,傳說龍只有脖子那裡的鱗啊是倒著長的,是不能碰的。我們想一個領導,他好不容易才爬到現在的位置,當然是最怕被連累的,最怕出事情,所以一旦有可能被部屬所做的事情拖累,一定是先把責任往部屬身上推的。這時候,如果你是一個忠心的下屬,發現平時和顏悅色的老大突然翻臉不認人了,甚至要把自己當成敵人來對待的時候,一定會後悔平時警覺心不夠。

再來說另一方面,作為管理者走到現在的位置,不論你是一個創業者還是步步高昇的能力者,都會經歷一個我們前面說的親疏有別的篩選過程,當你逐步看到誰是好的,誰是能力者,認為靠得住的,肯定是要重用的,因為真正好的並不多。而越是能幹的壞人就要加以打壓,不能讓一個人壞了一鍋好湯。可越往後啊,一個領導者是越孤獨的,為什麼古代的君王都跟自己叫孤家寡人呢,都不用比君王,可能當到一個部門經理的時候,已經會有點孤獨感了,對下屬的信任度啊會下降,而懷疑度卻在上升。在權力位置的人提高警覺是對的,人心隔肚皮,當然是這樣。

當你發現平時倚重的一個下屬,居然也會賣主求榮,只為了個人利益,這時候就會反思自己怎麼受的矇蔽,怎麼會盲目相信這樣的人呢?

我們看歷代的皇帝,即使是後代所評論的昏君,也沒有幾個一繼位就說,我要做史上第一昏君的,也沒有幾個一上臺就說我要用天下最奸佞的人來治國的,都還是想做點事,哪怕自己不做事也要找到會做事的人來治理國家,還是要用人用賢的,可自己眼裡的賢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成了小人成了奸臣成了貪官成了佞臣,這可能是歷代帝王的遺憾,也是我們看歷史時候會有的感觸。

如此看下來,不管是下屬還是領導,都必須時時明哲保身,要先保全自己,這種明智的方式就要注意了。比如,一個領導者站在保護自己的立場上,不能輕易相信下屬,但是做事情還要下屬去做,就產生了一套由小信而大信的考驗的過程,如果按照上一集我們說過的親疏的過程,那就是大圈套小圈。比如我們看電影當中,加入某個組織,得有投名狀,得先做一件事情,這是一種相信的起點,然後,會再安排一個任務,這個任務是核心任務的大圈外面,再來一個任務,進到大圈裡面來,再往下來,到小圈的外面,這種考驗也逐步嚴厲,一直到成為心腹知己的過程。下屬也是一樣的,不願意輕易為 上司賣力的,以免賣力到賣命,到996,到過勞死。等到這時候,再怨天尤人就沒什麼意義了。 我們是主張先小人後君子的,一切先從保護自己入手,然後由小信到大信,以心換心,彼此彼此,由疏到親,充分利用推拖拉爭取來的時間看清楚當下的狀況,進行最有利於自己的安排。

說完明哲保身,我們還得說一下,在職場如今非常常見的 當仁不讓。很多的任務或者職位,現在流行當仁不讓了,流行要在公司內競爭了。有些朋友,一遇到這時候,一看可以競爭上更高的職位,或者專案領導的主動權了,還包括一切有益於自己的事情吧,就做出一副捨我其誰的姿態。美其名叫 當仁不讓。在中國社會啊,這類英雄角色,一般不會有太好的結果。就是因為,我們講當仁不讓的時候,最好是鼓勵其他人,而不是像現在有些人 根本沒有經過一番禮讓,一上來就當仁不讓。自己說這話,容易讓人有自我膨脹的感覺,再者,萬一你沒爭取上,或者事情歸你做,但沒做好,別人會怎樣看你呢?當初也不稱一稱自己多重,還敢說當仁不讓?

那麼,遇到要爭取的事情,我們合理的態度是怎樣呢?半推半就。有些話啊,只能由別人來說,自己說就不像話。我們要後其身而身先,要以讓代爭。尤其是職場新人,千萬別一上來就自告奮勇,當仁不讓,前面心氣越高,後面失敗的時候受到的打擊就越大,千萬要謹記我們前面分享過的深藏不露,明哲保身,推拖拉。

如果你總是在推銷自己,那是把主動權放在別人身上,是你在大叫 選我選我,這是在求人。我們中國人最懂,求人怎麼樣?不如求己。知道人生的奮鬥就是把求人變成求己。

不求人才可能謙虛,謙虛其實是需要本錢的,就像我們前面說過的,深藏不露是給有能力的人說的,因為要合理的露,沒能力的人想露也露不出來啊。當然,我們承認謙虛有兩種,一種呢,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另外一種呢,是故意做作的假裝的。我們同時說兩句話的民族,會說 讓一步海闊天空,又會說 要當仁不讓。到底讓不讓呢?合理啊,應該讓的時候讓,不應該的時候必須不讓。我們說不讓,但不說爭啊。能不爭就不爭,我們講究的就是一個和字。實在不能不爭的時候,用不讓來爭,代表的是不爭之爭。

那麼,自己不爭其實要得力於別人捧自己,如果只是自己捧自己,那可能淪為笑話。而由他人捧自己,有比較多的人捧,那就說明公道自在人心,這樣不是很有面子嗎?

其實一般人禮讓的多,因為夠不讓資格的,那必須要當仁啊。當仁不讓這是孔夫子說的,在仁 這個夫子最推崇的美德前,在最合適的事情前面該做就要做。當仁者實在不多,所以,我們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事情的性質 輕重 緩急來判斷自己是否當仁。我們說半推半就,是指自己確實當仁,而且推辭不掉的時候,沒辦法,勉強這樣做。

我們心中是真的這樣想的,為什麼要推呢?因為還是先把事做好,事情要由最合適的人最有能力的人去做才行,我們推是怕另有高明啊,也希望高明的人能夠施以援手。我們誠心誠意的半推半就,而不是當仁不讓。一方面表示,我勉強接受,仍然隨時準備著交給更合適的人。另一方面,也讓沒有被推舉出來的人有了面子。

總結一下,這就是我們在職場中絕對不能放鬆警惕,再寬鬆的公司文化氛圍,再自由的管理體系,終究是一個個真實的人組成的組織,我們不能忽略人性,所以,要明哲保身。時下雖然流行“自我推銷,向上管理”這些名詞,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的古訓,在涉及到爭的事情,不 管是爭什麼,都最好半推半就的不讓,以不爭代爭,這才是君子之爭,最終成為別人嘴裡的當仁不讓的那個人。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