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體驗+融入”讓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更鮮活

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

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勁松分校

“體驗+融入”讓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更鮮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立德樹人的重要教育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正是幫助學生深扎民族根、熔鑄中國魂的重要方式方法。

學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十餘年來,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勁松分校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課程融合,在主題實踐活動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校本課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課程體系,讓學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營養和智慧,提升文化素養,培養道德情操。

開發特色課程

學校結合獨特的環境與資源優勢,確定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辦學特色,透過利用社群資源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校本課程,開發社會資源構建系列傳統課程,挖掘課內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全面融入學校課程體系,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例如:學校利用社群資源,開發“我和我的社群”校本課程,將地域資源與學校課程進行整合;利用社會資源,開發“走進收藏,品味文化”“走進博物館”“做非遺傳承人”“老家課程”“二十四節氣與傳統節日”等校本課程。

2015年,學校作為傳統文化教育實驗學校,開啟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各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研究,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根於學校課程,深化學校課程內涵。讓課程更加關注人的文化素養,更加關注課程的本質與內涵。

厚植家國情懷

課程是學校實現育人目標的基本載體。要辦好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學校教育,首先就需要將文化基因根植於學校課程中。學校透過釐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課程融合的目標、課程整體設計、系統實施策略,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學校課程的全面融合。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遵循基礎性、整合性及實踐性原則,從基礎課程、拓展課程、研學課程三個層面,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在基礎課程中,整合不同學科中涉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生成多學科融合課程,拓寬學科課程廣度;在拓展課程中,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課程,加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深度;大力開發研學課程,讓學生在行走中觸控、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三個層面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體系,與學校課程有機結合,形成有文化底蘊的學校課程特色。

例如,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家校國學”“經典誦讀”“做非遺傳人”“二十四節氣與傳統節日”等課程,在日積月累的浸潤中豐厚其文化底蘊,提升學生文化素養,瞭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鼓勵學生走出學校開展研學課程,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豐潤學生心靈

學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學校課程全面融合,讓學生在情境與情感的交融中以知導行,學會做人,真正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實踐的不斷深入,學校在課程建設與內涵發展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學校先後舉辦了“北京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實驗推進研討會”“北京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校課程一體化建設專案階段交流研討會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題推進主題培訓會”“落實課程計劃,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堂教學的有效之道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程建設專案研討會”,以及“主題研討傳統文化與學校課程一體化建設——迴歸人文的課程與課堂”研討會。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的構建,使學校文化內涵不斷豐厚,辦學品質顯著提升。學校辦學特色越發凸顯,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來自雲南、湖北、河南、四川等地的教育同仁曾到校觀摩交流。

黨的二十大強調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將繼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核心價值,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勁松分校校長 馬守鳳、副校長 朱衛華)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