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學生寫校名 寫出亮麗景

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

據澎湃新聞報道,江蘇省常州一中學將校名題字權交給學生,每月更換學生作品。校名作為學校的門面,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新聞中的學校卻把校名的題字權交給學生,頗有新意。可以想象,當學生看到自己書寫的校名被掛在學校醒目的位置,師生及家長都將一睹其風采時,那種喜悅、激動、自豪實在溢於言表。

對學生而言,得到的是有效的激勵和充分的肯定;對學校而言,收穫的是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師生的共同發展;對家長而言,則在孩子真實的成長和進步中,加深了對學校的理解和支援。顯然,校名交由學生來寫,看似小事,卻寫出了幾道亮麗的風景。

第一道風景是學生自我成長的“原力覺醒”。“雙減”政策之下,學校、社會、家庭都在尋求最大教育合力,思考如何喚醒學生的成長內驅力。顯然,當學校、社會、家庭在為學生做“減法”的同時,還應提供相應的展示平臺和發展機會,為學生成長做“加法”。把校名題字權交給學生,就是為學生成長提供更多的機會。以此為契機,學校主動邀請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學生主動為學校發展貢獻才智。一張小小的書法作品,既豐富了學校的育人氛圍和人文環境,又喚醒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當看到身邊有同學的書法作品被學校如此隆重地呈現出來時,身邊榜樣的示範與引領讓更多學生看見了成長的更多可能,看見了更加卓越、更加優秀的自己。潛移默化中,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

第二道風景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微創新。中小學領域自上而下的宏大改革、系統推進,常常因種種現實困境而步履維艱。在學校層面,與其創新詞彙、營造氛圍,做太多紙面上的改革,不如腳踏實地、結合實際,實施一些真正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微創新。學生寫校名活動將學生置於隆重的聚光燈下,校方眼中有學生,行動上也為學生成長深思熟慮。在校名題寫這一事項上,把決策權、實施權、建議權還給學生,是將學生作為一校之主來對待。學校現代化治理體系的構建,就在這些微創新中得以推進、實施。辦學為學生、發展靠學生,學生又在這種深層次的參與互動中收穫了進取意識,深化了愛校情感。

第三道風景是家校協同育人的有效實踐。在學生寫校名活動中,看似只有學校和學生參與,實則不然,其背後還有無數學生家長的關注和評議。在協同育人過程中,學校把學生置於核心地位,家長樂見孩子成長,社會感受到教育之趣。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都在一場活動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合作的價值和教育的意義。“一切為了孩子”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真正凝聚人心、共促成長的樂章。另外,學生寫校名活動也豐富了德育活動的載體與形式,“五育”之中,德育居首。這樣接地氣、有內容、化繁為簡的德育活動,真正做到了活動育人、環境育人,讓一張小小書法傳遞出巨大的育人能量。

我們樂見這樣的教育風景。學校辦學為學生、發展靠學生、心中有學生,學生和家長才會時刻感念師恩、時時銘記校情。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成外學校教師)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