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晉國六百年研究專刊》:晉國之脈(1)-晉國誕生的自然文化環境

紛爭千年 晉國的封地之謎

晉國誕生的自然文化環境

晉侯墓地考古發掘,終於解開了晉國始封地的歷史謎團。然而,晉國為什麼會在此時此地產生呢?這不得不從其地理環境和文化根脈說起。

自然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進行文化創造的載體。在中國古時候,從君臣到百姓都非常重視自然地理環境的選擇,晉國也不例外。

自古以來,晉南(史稱河東)地緣適中,山水相連,四季分明,氣候溼潤,土地肥沃,是理想的粟作農業生產發展區域,相傳曾是周朝始祖后稷播種百穀之地。晉國正是誕生在這樣一個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裡。

晉南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這裡星羅棋佈的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蹟,說明先民在這裡度過了漫長的拓荒時代,為農耕文明的出現和發展準備了必要條件。其後,唐堯部族的定居創立了早期農耕文化聚落,結晶了中華文化體系的初始凝聚點。古史記載“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說的就是中華民族最早的英雄們在汾河下游創業建都的歷史。襄汾陶寺遺址的發現表明,大致在距今4300年前後,山西南部已經成為當時諸多邦國的中心,放射出了華夏文明時代到來的燦爛光芒。也可以說,我國史書最早出現的“中國”,指的就是上古堯舜時代的山西南部。而叔虞被封的“唐”,則是商的屬國之一,亦即傳說中帝堯後裔的一支,在河東大地傳承著先祖的巍巍大業。

綜上所述,正是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和博大深邃的歷史文化積澱,為晉國的孕育、誕生、發展以至登上輝煌峰巔,提供了大器天成的條件準備。

《晉國六百年研究專刊》:晉國之脈(1)-晉國誕生的自然文化環境

棋盤猶聞鼓角鳴(李偉光攝影)

奢靡的晉國宮室

(沁縣銅鞮宮考察報告)

春秋之際,各國公室貴族奢靡風氣日盛,最集中地反映在城郭宮室的營建上。晉國宮室建築代表了當時列國建築技術的最高水平。晉國留有名字的宮室首推銅鞮宮和虒祁宮。銅鞮宮遺址今何在?靳生禾、謝鴻喜在考證文獻的基礎上,透過反覆進行野外考察,終於在沁縣南境白玉河與待賢河環抱的一處沖積臺地上,發現了銅鞮宮遺址和相關遺物,並認為這一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潛在的旅遊勝景,頗具考古發掘價值。

——《山西古戰場野外考察與研究》

《晉國六百年研究專刊》:晉國之脈(1)-晉國誕生的自然文化環境

《晉國六百年研究專刊》:晉國之脈(1)-晉國誕生的自然文化環境

《晉國六百年研究專刊》:晉國之脈(1)-晉國誕生的自然文化環境

《晉國六百年研究專刊》:晉國之脈(1)-晉國誕生的自然文化環境

晉地物阜材豐

先生曰:“晉之北山有異材,梓匠工師之為宮室求大木者,天下皆歸焉。仲冬既至,寒氣凝成,外凋內貞,沈液不行。乃堅乃良。萬工舉斧以入,必求諸巖崖之欹傾,澗壑之紆縈,凌

之杪顛,漱泉源之淦

。根絞怪石,不土而植,千尋百圍,與石同色。羅列而伐者,頭抗河漢,刃披虹霓,聲振連巒,櫝填層溪。丁丁登登,硠硠稜稜,若兵車之乘凌。其響之所應,則潰潰漰漰,洶洶薨薨,若騫若崩,若螭龍之鬥,風霆相騰。其殊而下者,札

捎殺,摧崪坱

。霞披電裂,又似共工觸不周而天柱折。鵾鸛鶖鶬號鳴飛翔,

豻虎兕奔觸讋慄,伏無所入,遁無所脫。然後斷度收羅,捎危顛,芟繁柯,乘水潦之波以入於河而流焉。湯突硉兀。轉騰冒沒,類秦神驅石以梁大海;抵曲鱗蹙,匯流雷解,前者汨越,後者迫隘,乃下龍門之懸水。摺拉頹踏,捽首軒尾。澒入重淵。不知其幾百裡也。濤波之旋,滔山觸天,既渟既平,彌望悠焉。良久乃始昂屹湧溢,挺拔而出,林立峰崪,穿雲蔽日,渙然自撓,復就行列,渾渾而去。以至其所,唯良工之指顧。叢臺、阿房、長樂、未央,建章、昭陽之隆麗詭特,皆是之自出,若是何如?”

吳子曰:“吾聞君子患無德,不患無土;患無土,不患無人;患無人,不患無宮室;患無宮室,不患材之不己有。先生之所陳,四累之下也。且褫祁既成,諸侯叛之。”

——柳宗元《晉問》

《晉國六百年研究專刊》:晉國之脈(1)-晉國誕生的自然文化環境

天馬-曲村遺址俯拍圖(賀子毅攝)

原作者:映像雜誌

原連結:https://blog。sina。com。cn/s/blog_790d4b250102wmur。html

宣告:本文內容來自部落格作者,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絡新浪客服。本賬號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