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當年中國三款戰鬥轟炸機進行競爭,為何殲轟7飛豹會勝出?

機的研製任務,分別由沈飛、西飛、南昌飛機制造廠各自提出的方案。在此之前我們沒有殲轟機的研製經驗,而且立足國內科研現狀,除了西飛之外,其他兩家都還停留在改型的基礎上。

當年中國三款戰鬥轟炸機進行競爭,為何殲轟7飛豹會勝出?

1976年,沈飛在殲-8基礎上將機頭進氣改為兩側進氣,同時努力增載入彈量、航程和對地/海攻擊效能,提出了殲轟-8方案。

問題是方案雖好,但是它的原型殲-8直到1979年才正式定型,對於殲轟-8而言風險過大,該方案被第一個淘汰,部分技術被應用於後來的殲-8Ⅱ專案。

當年中國三款戰鬥轟炸機進行競爭,為何殲轟7飛豹會勝出?

南昌飛機制造廠(洪都航空)則提出“強-6”可變後掠翼方案,現在看來這個方案如果能成功絕對是個好事。不過由於現實的原因,機體結構超重、可變後掠翼控制系統未能解決、採用的“渦扇-6”(WS-6)發動機無法定型,幾大因素直接將鏹-6淘汰。

當年中國三款戰鬥轟炸機進行競爭,為何殲轟7飛豹會勝出?

西安飛機制造廠(西飛)則提出了“飛豹/轟-7”設計方案,剛開始叫轟-7用於替換轟-5,具備超音速低空突防能力、同時兼具一定的空中自衛能力。

當年轟-7的研製過程也是曲折不斷,由於海軍、空軍要求不同,最後以“一機兩型、串座先行”的方式優先研製,參考過F-111並列佈局。同時由於國民經濟調整的因素,研製進度緩慢,幾度上下直到80年代中期才重啟研製,1998年最終定型服役。

當年中國三款戰鬥轟炸機進行競爭,為何殲轟7飛豹會勝出?

飛豹之所以能成功,在於立馬現實能力,在不過分誇大效能的前提下,最終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