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科技給予“舌尖的工程”更多可能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宇君

“一杯酒,到底是咱們四川的瀘州老窖,還是茅臺酒?是真酒還是假酒?產地在哪裡?這些問題,有沒有可能透過科學檢測得出結論?”12月11日,作為第二十屆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的主活動之一,“舌尖的工程——打造食品飲料科技生態圈”食品飲料論壇在蓉舉行,參會的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佘遠斌一連串問題,讓與會人員陷入思考。

食品飲料產業關乎國計民生。食品真實性與食品安全、食品質量並稱為食品三大屬性,它反映的是以次充好、以假冒真、虛假標識等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食品相關問題。發展精準快速的食品真實性檢測方法,來保障食品真實性、實現食品追溯管理,是佘遠斌院士向與會人員介紹GC-MS(靶向分析)資料自動解析理論體系重要原因。

在以往的食品飲料檢測中,能夠檢測到的物質僅千餘種。利用GC-MS(靶向分析)新方法,科研人員不僅能像以往分析食品飲料中的液體有機物,更能夠檢測到構成複雜的揮發性有機物,再經過化合物資訊的高通量精準剖析,就有可能精準定位食品飲料產地與來源。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楊其長主題為《智慧植物工廠技術進展》的演講,則讓人看到了未來種植農業發展的“更大腦洞”。

據楊其長介紹,在智慧植物工廠裡,生菜、油菜、水稻、小麥等作物都被放到了室內進行立體種植。栽培架上,智慧LED光源模擬太陽光譜,滿足植物對光照的需求;房內的新風系統和二氧化碳供給系統可以調控室內溫度和氣體環境,營養液迴圈系統則為植物生長髮育供應所需的水分和礦物質。

“在大田環境下,水稻從育秧、定植、收穫需要120天-160 天時間。在植物工廠環境下,從播種、育苗到收穫大概僅需 60天的時間,水稻的生育期縮短一半以上,大大節省育種工作者的時間成本。口感、品質在透過檢測後,與大田環境下並沒有差距。”楊其長介紹,植物工廠不受地域和空間限制,可以建在實驗樓或育種單位附近,栽培層數可以達到10層以上,最大程度利用空間,節約育種科學家的時間成本。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還進行了主題為《茶葉活性成分的健康功能與利用研究進展》的主旨報告。無論是各位院士的主旨報告,還是專家代表圍繞預製菜產業發展等問題開展的圓桌研討,都讓人感受到科技力量正給予食品飲料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更多可能。

我省歷來高度重視食品飲料產業發展,近年來打造了川糧、川油、川豬、川茶、川菜、川竹、川果等“川字號”特色產業叢集,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食品飲料加工業已成為帶動我省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支柱。2021年,全省食 品 飲 料 產 業 取 得 營 業 收 入10030。2 億元,完成食品飲料萬億級支柱產業目標。同時,還積極加快食品飲料產業叢集建設,將郫都川菜產業園等 30 個食品飲料園區列入全省重點特色園區培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不斷壯大川南白酒、郫都調味品、遂寧肉製品等一批特色產業叢集;打造 30 個省級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