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童年受過創傷,還能學會愛人嗎| 冷門片,教會“假性疏離者”如何去愛

童年受過創傷,還能學會愛人嗎| 冷門片,教會“假性疏離者”如何去愛

王宏梅|作者

樸素的樹、如歡|編輯

daria-shevtsova|圖源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

假性疏離者。

你遇見過這樣的人嗎?

明明心裡非常喜歡一個人,表面上卻裝得若無其事,甚至不屑一顧。

就像日漫《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中,那一對明明愛著對方,卻表現得十分疏離的男女主角——白銀和輝夜。

他們一見鍾情,但直到200話結束,都沒捅破窗戶紙。

兩個人都煞費苦心地設計各種情節來誘導對方告白,比如:

輝夜假裝收到情書,想讓白銀阻止她去“約會”;

而白銀則利用給自己慶生的機會,誘導輝夜承認對自己有意思。

但這對高智商學霸都不上對方的圈套,一直保持著表面上的敬而遠之。

為了“保持距離”,輝夜坐白銀的腳踏車後座,都要故意跟白銀背對背坐著。(溫馨提醒:這種坐法危險,請勿模仿!)

童年受過創傷,還能學會愛人嗎| 冷門片,教會“假性疏離者”如何去愛

其實,這就是傳說中的“假性疏離者”。

看上去很疏離,但內心極度渴望,有時甚至為了抑制自己的渴望,強迫自己遠離喜歡的物件。

在生活中,假性疏離者絕非少數。

今日頭條一個隨機調查顯示:

高達89%

的人認為自己是假性疏離者。

童年受過創傷,還能學會愛人嗎| 冷門片,教會“假性疏離者”如何去愛

今天,壹心理就帶你一起了解“假性疏離者”。

童年受過創傷,還能學會愛人嗎| 冷門片,教會“假性疏離者”如何去愛

假性疏離者,

和依戀模式有關

為什麼有人會變成“假性疏離者”?

這要從人的依戀模式說起。

人早期和主要養育者之間形成的互動模式,被稱作依戀模式。長大後,會複製到人際關係中。

依戀模式主要分為三類:

a. 安全型依戀模式

被足夠的愛滋養長大的嬰兒,依戀模式是安全的。

這部分人在成年後心態比較穩定,在親密關係中不會擔心被拋棄,既能給予又能接受,可以建立起既互獨立又依賴的關係。

b.

迴避型依戀模式

如果成長過程中總被忽視,需求總不能被及時迴應,

嬰兒就會因為害怕被拒絕,而形成迴避型依戀模式。

我有個朋友,跟幾任女友關係都很好,但只要一提到結婚,就會陷入恐慌。

他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直到上大學之前,他都沒再見過母親一眼。

後來畢業後,母親和他相認,卻一直對他斤斤計較。

明明經濟條件很不錯,但給他零花錢時,總會說:

“你爸給你五百,我也給你五百。”

他常常跟我說:

“我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什麼真愛,連親媽都能毫不猶豫地拋棄我,何況是別人呢?”

c. 焦慮-矛盾型的依戀模式

如果在成長中,需求能不能被滿足,全看養育者的心情,那嬰兒就會充滿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被愛。

紀錄片《姐姐》中的蕊蕊,就是這種情況。

父母為了讓男孩被照顧,剖腹產時故意先把女孩子取出來,強行讓女孩當了姐姐。

一直以來,媽媽總是責備女兒:

“不懂事”“不會當姐姐”。

一旦沒有讓著弟弟,媽媽就會威脅說:

“我不喜歡你了”。

蕊蕊在家,就是一個“照顧弟弟”的工具人。

只有她當好“姐姐”這個角色,媽媽才會喜歡她,但其實,蕊蕊並不想照顧弟弟,所以她經常感覺:媽媽不喜歡我。

被父母賦予工具性要求的孩子,自我價值感是混亂的。

“有條件迴應”,讓孩子既渴望,又害怕承受失望乃至絕望。

所以,他們一邊期待被愛,一邊又懷疑別人的愛是不是有條件。

《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中,白銀就是因為曾被母親拋棄,遭受了很大的傷害,這讓他在愛情面前不敢主動。

童年受過創傷,還能學會愛人嗎| 冷門片,教會“假性疏離者”如何去愛

而輝夜,雖出生在財閥之家,卻從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溫曖和愛。

兩個人的依戀模式都不是安全的。

他們內心極度渴望愛,但為了避免受到傷害,總是不自覺地迴避著親密關係。

童年受過創傷,還能學會愛人嗎| 冷門片,教會“假性疏離者”如何去愛

只有你主動,才是愛我的

假性疏離者,“疏離”是假,想要靠近才是真。

他們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想要愛,但是又怕得到愛之後,再次受到傷害,所以一直處於矛盾之中。

成長過程中愛的缺失,使得白銀和輝夜對別人不夠信任。

他們需要透過對方主動告白,才能確認對方真正愛自己。

如果對方不夠主動,他們就會懷疑對方不夠愛或根本不愛自己。

劇中有一個場景:

下雨天,兩人都想邀對方打同一把傘在雨中漫步,但兩人卻都沒有將自己的傘拿出來,都在等對方的邀請。

最後,還是藤原書記送出一把傘,二人心願才達成。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藤原送傘,誰都不肯先拿出傘,會發展成什麼樣呢?

兩個內心相愛的人會不會由此“心冷”?

現實生活中,誰也不肯主動,導致最後“心冷”分手的並不在少數。

不是他們計較,實在是“主動”這件事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

如果你愛我,就會主動照顧我。

如果你愛我,就會主動看到我的需求。

對他們來說,主動是一種愛的確認。

這其實是一種嬰兒式的投射。

對嬰兒來說:我餓了有人及時餵奶;我害怕了,及時有人來抱我。那這個人才是愛我的。

可對於成年人的親密關係來說,這太難了。

隨時需要確認你處於什麼狀態,隨時明白你的心意。

熱戀期還可以,時間一長就成了消耗。

其實,對虛假疏離者來說,他們也並非刻意這樣:

白銀和輝夜,一次次帶著美好的希望設計,又一次次設計落空。

那種痛苦、失望,也在深深折磨著他們。

他們一直想要的,只是一種確認而已。

那如果作為一個假性疏離者,還有救嗎?

有的。

童年受過創傷,還能學會愛人嗎| 冷門片,教會“假性疏離者”如何去愛

假性疏離者,

該如何自救?

a. 問問自己想要什麼

因為童年時愛的缺失,很多人終生都在不停地索愛。

因為得不到“理想”中的愛,所以用疏離來保護自己。

這個時候,可以試著去想一想:

有沒有無條件的愛?

自己童年的缺失是不是應該由伴侶來補?

兒時的我和現在的我是不是同一個人?

我想要得到什麼?

我如何可以得到?

把現在的生活和過去做一個區分,理清當下的目標,或許就會有新的方向。

b. 提高自己的安全感和價值感

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我們有時不得不承認:

真正的安全感是自己給的,不是別人給的。

那麼,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首先,要經濟獨立。

一個沒有經濟基礎的人,就算得到再多的愛也是不安全的。

所以,首先要有能力給自己提供物質保障。

其次,寫《成功日記》,給自己力量和勇氣

每個傷痕累累的人,能活到今天,都是有自己的資源的。

你是靠什麼走到了今天?

比如白銀,父親“不靠譜”、被母親拋棄、事業失敗、住在破舊小屋子裡的他,是如何成為學校最優秀的會長呢?

靠的是他房間裡滿滿的勵志flag,是每天只睡三個小時,是“打工皇帝”的名號。

他過的每一天,走過的每一步,都成就了他的今天。

每天記下一件開心、成功的事,都會讓你看到那個閃閃發光的自己。

看見自己身上的資源,價值感也會大大提升。

c. 結交高質量、溫曖有愛的好朋友

《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中,男女主人公都有在關鍵時刻能幫助他們的朋友,讓他們更有力量、走得更遠。

比如藤原書記,她在輝夜的成長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跟藤原成為好朋友之前,輝夜看待周圍世界總是帶著敵意。

以自我為中心,沒有一個真心的朋友。

這樣的輝夜,是不可能放下防禦,走向同樣缺乏安全感的白銀的。

但是,藤原將她暖化了,她學會了為別人考慮。

藤原是第一個願意跟輝夜做朋友的人,她的開朗、活潑、主動和敢於為自己爭取的性格,極大地影響了輝夜。

d. 有意識地突破自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傷。

拒絕成長的人,只能痛苦地在原地打轉。

而勇敢的人,卻能突破自我,讓自己過得更好,白銀和輝都是不斷努力提升自我的代表。

雖出生在不同的環境裡,但一樣不幸。

白銀父親破產、被母親拋棄;

輝夜沒有愛也沒有自由,甚至連婚姻都不能自己做主,只是被當做商業聯姻的籌碼。

但他們都沒有放棄希望,都在努力積蓄力量,與命運抗爭。

這是他們相互吸引對方的點,同時,也為他們最終突破限制走到一起打下了基礎。

童年受過創傷,還能學會愛人嗎| 冷門片,教會“假性疏離者”如何去愛

如何幫助身邊的人,

脫離假性疏離?

假如你身邊有假性疏離者,那你該如何跟這些人相處呢?

如果,你內心足夠穩定而且有很強的共情能力,你可以試著理解他們:

他只是沒有安全感,並不是真正想要離開你;

他是因為重視你,害怕失去你,才故意疏遠你。

你可以試著讓他感受到你的愛,同時,引導他表達自己的感受,去營造一個環境,讓他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是被真正愛著的。

這樣,你們的相處會舒服很多。

但是,如果你理解不了,或者無法接受他的疏離。

可以嘗試向對方表達自己的需求,告訴ta:

“你對他的感受,以及他怎麼做你會感覺更好。”

關係是雙方共同建立的,你們可以一起探討理想的關係是什麼樣子的,然後一起往這個方向努力。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們覺得很難,可以尋找專業的幫助。

在心理諮詢師的陪伴和幫助下,探索能讓你們相互溫暖、共同成長的相處模式,讓親密關係更加成熟穩定。

我們無法決定我們從哪裡出發,但是可以決定最終走向哪裡。

假性疏離也好,矛盾依戀也好,只要我們願意,並且努力,總會找到解決方案。

也許是一次成長,也許是一個一路陪伴的人。

要相信,你想要的幸福,總有一天能擁有。

世界和我愛著你。

參考資料:

1。沈家宏《原生家庭:影響人一生的心理動力》

2。日本動漫《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

- The End -

釋出於: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