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房企這個崗位,越來越難了

最難的2022年終於熬完了!這一年,地產行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從業者也被時代洪流裹挾著前行,地產工程崗自然也不例外。

對於過去一年,工程人最大的感慨就是,工程人越來越難了——任務重、要求多、壓力大、資源少、待遇降。最難的一年,地產工程人都經歷哪些心路歷程?一起來聽聽大家的心聲吧。

房企這個崗位,越來越難了

代建如火如荼,

地產工程人卻有點慌

去年,房企的傳統開發業務全面萎縮,專案代建卻逆勢興起。綠城管理、金地管理等入局較早的代建品牌,在這一輪的“代建潮”無疑搶佔了先機,代建規模均獲得大幅增長。

以綠城管理為例,2022上半年綠城管理專案數量就達到390個,合約專案管理建面9430萬平,同比增長12。3%,毛利約6。35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23。7%。更值得一提的是,代建業務的綜合毛利率高達50。4%。

其他的房企,包括中交地產、龍湖、旭輝、仁恆等也都紛紛啟動代建業務。這一年,除了商業代建外,由於房企暴雷、城投拿地增加等原因,政府紓困類專案、國央企/城投開發專案以及政府主導的保障類租賃住房等都為代建市場帶來了增量。

眼看著代建如火如荼,一些原本在房企就職的工程人,也被動或主動的加入代建隊伍。不過,經過一年的摸爬滾打,不少工程人表示,代建專案真的不好做。

一方面,要徹底扭轉心態,從“甲方”變成“乙方”;另一方面,代建方手裡沒錢,話語權弱,現場管理起來更被動,不僅要與各施工單位博弈,更要能搞定委託方。就算以前管自家專案得心應手,管起代建專案也可能遭遇“滑鐵盧”。儘管前景不錯,但對眼前的地產工程人來說,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

房企這個崗位,越來越難了

先驗房再交付,

工程管理的壓力更大了

這兩年,“交付”與維權往往成對出現,逢交付必維權,似乎已成為地產逃不過的魔咒。

對於這一難題,不僅業主和房企頭疼,官方也開始“著急”。2022年,多個城市陸續出手,強推“先驗房後交付”的制度。其中,山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山東在全省新開工建設的商品住宅中全面推行“先驗房後收房”。該制度主要分為住宅工程質量資訊公示、分戶驗收、業主查驗三個環節。要求專案在建設過程中允許業主進入工地,重點可以查驗觀感質量和材料的使用情況;同時,在正式收房前,允許業主進入到自己所購買的房子內部,重點查驗水電暖設施的安裝和裝飾裝修部分的質量狀況。

安徽六安、湖北宜昌等地也在積極試點該制度。以六安為例,該地要求房地產開發類住宅工程在組織竣工驗收前,須開展為期不少於兩天的“業主開放日”活動,邀請全體購房業主參與其中。

這一制度的出臺,不僅房企倍感壓力,身在一線的地產工程人更戰戰兢兢。讓客戶參與並監督專案建設過程,意味著專案不僅成品要經得住客戶驗收,材料、部品、半成品乃至工地環境都要能“扛”得住客戶考驗,客戶滿意度的壓力很大程度就落到地產工程崗頭上了。與此同時,加大開放力度,打亂了原有的進度計劃,讓原本緊張的工期更加捉襟見肘。工程建設的計劃管理、過程管控及交付質量以及都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這反過來倒逼工程管理能力提升,而地產工程人也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壓力。

房企這個崗位,越來越難了

甲乙方關係逆轉,

地產工程人只能裝“孫子”

過去,都說房企是甲方,施工單位是乙方,自從房企頻頻暴雷,工地上甲乙方的關係也變得更加微妙。

來自一線的工程人說,現在的地產人,早就沒有“甲方爸爸”的硬氣了。因為拖欠工程款,施工單位“擺爛”已成司空見慣的事,動不動還被勞務堵門追債。這可愁壞了一線地產工程人。工程款付不上,施工單位配合度一落千丈,專案的進度考核卻一點沒放鬆。為了趕節點,作為地產方代表的工程人,只能挖空心思哄著對方幹活。

據一位工程人反映,現在所謂的甲方在施工單位面前已經沒“威嚴”了,一些任務發下去,對方愛搭不理的。以前遇到棘手的問題,還可以往上升級請領導介入,現在別說基層的小囉嗦,就連專案總在施工單位面前都底氣不足。

一句話,“有錢的甲方才是甲方”。當前,明顯地產供方才是大爺,想要保住手頭的工作,首先得學著放下身段,在供方面前“裝孫子”、扮可憐。這對很多地產工程人來說,也是不小的心理落差。

房企這個崗位,越來越難了

人員極度精簡,

地產工程崗被迫“全能化”

早在2020年,就有房企提出一個專案部只配到三個人的“極簡組織”模式。其中,專案總負責全面管理、報建和外聯;工程經理負責安全、質量、進度、成本;專案綜管負責集團所有資料及文書並協助報建。

此訊息一出,便在行業內引起震動,很多人驚歎,這怎麼可能?!

然而,這兩年地產“組織極簡”現象愈演愈烈,在2022年更是演繹到極致。一個專案配三個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以前,一個十萬方左右的專案常規配置需要1個專案總,1個工程經理,1~2個土建工程師,1個機電工程師,1個報建主管。如果是精裝修專案,可能還會加個精裝工程崗。另外,還需要招採、成本、設計等若干職能人員。

到了2022年,不少工程人表示,專案上能減的崗位基本都減了,一個人管十幾棟樓已是常態,而且除了土建外,只有安全員和資料員。地產工程人基本是土建、精裝、運營、監理一身挑,公司再也不用擔心你沒有“躬身入局”了。“專案都半停工了,工程款還是付不出,不就是逼著工程人自己去幹?”有地產工程人表示,人手不夠的時候,自己都得頂半個小工用。所謂“下沉管理”怕是已經沉得不能再低了吧?

房企這個崗位,越來越難了

尋求轉型,

一批工程人“出走”房企

“減員縮編”的大潮下,很多地產人被迫“畢業”,工程崗也不例外。事實上,近兩年的行業鉅變,地產人普遍對前景感到迷惘,一些工程人即便還留在行業內,也都紛紛尋求新出路。

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去處:拼命擠進國央企,謀求幾分穩定;逃離一二線,轉戰小地方的城投公司;退居施工單位,勉強保住一份工;轉型產業地產或新基建專案,做工業廠房建設;轉行,徹底離開地產或建築業;

無論是哪一類轉型,其實都不容易。比如說施工單位,以前土木畢業生能進房企的一般都不進施工單位。沒想到,現在風水輪轉,被地產擠出的工程人想進施工單位卻阻力重重。有些施工單位甚至明確表示,不招純地產經歷的工程人。

看似對口的廠房建設也有類似情況,過去做民建看不上做廠房的,如今徹底反轉了,很多產業專案只招有同類項目建設經驗的人才。對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很“全面”,有些工程崗位幾乎包攬改圖、招標、施工全流程的工作,讓很多地產出身的工程人直呼不可思議。而令工程人頭疼的是,建設施工一體化,關係錯綜複雜,外行指導內行的現象也屢見不鮮。轉型,看似順利,實則難點重重。

小結

去年,對地產工程人來說,是變局的一年,也是劇痛的一年。無論是地產下行,土木沒落,還是職業發展受阻,都令人不由得躊躇迷惘,甚至自我懷疑。好在,大部分的工程人依然堅韌前行,即便內心掙扎,依然兢兢業業,恪守工程底線;而那些“出走”房企的工程人,也在積極的摸索著新出路。

2022年過去了,隨著各項政策陸續落地,地產在新的一年有望觸底回升。相信伴隨著行情修復,以及工程人自身能力的不斷提升,地產人2023年的日子會好過些。經過一兩年的摸爬滾打,轉型的工程人也將逐步走出磨合期,在新的職業道路上越走越順。新年伊始,明源君也想借此機會,祝願每位腳踏實地的地產工程人,都能得到時間的回報。

釋出於: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