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緬甸新型105毫米輕型坦克服役,採用中國炮塔配蘇聯車身,依然是薄皮貨

1月4日據ArmyRecognition網站報道,緬甸軍隊在內比都舉行的慶祝緬甸第75個獨立日的閱兵式上展示了一種新型國產105毫米輕型坦克,編號為MMT-40。這種坦克其實也是一種換頭怪,不過能想到這種創意,緬甸人也算不錯了。

緬甸新型105毫米輕型坦克服役,採用中國炮塔配蘇聯車身,依然是薄皮貨

MMT-40最早在2019年3月下旬由緬軍公佈照片,其實是由WMA301輪式突擊炮的炮塔和2S1自行火炮底盤組合而成的第一款緬甸“國產”坦克。2S1Gvosdika(康乃馨)122毫米自行榴彈炮的開發始於1967年。第一輛原型車於1969年製造,並於1971年被蘇聯軍隊採用,生產於1972年開始。2S1式自行火炮的底盤本質上是MT-LB裝甲火炮牽引車的拉長版本,馬雷舍夫工廠在蘇聯時期一直生產MT-LB裝甲牽引車,現在的俄烏兩軍都大量裝備該車,但主要用作裝甲運兵車。而MT-LBu則主要作為122毫米2S1自行榴彈炮的底盤。

緬甸新型105毫米輕型坦克服役,採用中國炮塔配蘇聯車身,依然是薄皮貨

MMT-40車體為船形鋼板焊接全封閉結構,中部用密閉隔板將車體分成前後兩部分,前部是動力室和駕駛室,後部是戰鬥室。2S1的戰鬥重量15。7噸,(畢竟不知炮塔多少噸沒法猜)單位功率14。8匹/噸,全長7。26米,寬2。85米,高2。73米,由YaMZ-238V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功率為240馬力。最大速度60千米/時,水上最大速度為4。5千米/小時。最大續航里程500千米,該車坡度60%,邊坡30%,可跨越0。6米臺階和2。4米壕溝,可水陸兩用,燃料儲備550升,懸掛系統由兩側各7個負重輪組成,沒有託帶輪。懸掛的上部裝有裝甲板。車體和炮塔採用焊接鋼裝甲結構,可防禦小型武器火力和炮彈破片。這些應該和MMT-40差不多。

緬甸新型105毫米輕型坦克服役,採用中國炮塔配蘇聯車身,依然是薄皮貨

MMT-40頂部換用了WMA-301的炮塔。你說他是ST-1的炮塔也行,兩者是繼承關係。WMA-301輪式突擊炮是在PTL-02基礎上換了105線膛炮和炮塔的產物。該車戰鬥全重19噸,乘員4+1人,含炮管車長8。3米,車寬2。86米,車高3。15米,安裝有320馬力道依茨BF8L413F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公路速度約80千米/時,行程約700千米。高膛壓低後座在火力配置上,該車安裝了一門105mm的線膛炮,配備熱護套和炮管抽氣裝置,俯仰角為-6°~+16°,備彈量30發,可發射2千米DTW2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炮射導彈、HE和HEAT炮彈,足夠打擊2代坦克,還安裝有7。62毫米同軸機槍和12。7毫米高射機槍,其火控為帶熱像通道的上反穩像式火控,上反觀瞄據說可在15-20千米的時速下命中20-25千米/時的目標,也可晝夜作戰。緬甸於2009年引進WMA301輪式突擊炮,分成9個12炮營部署在緬甸各地,曾用於鎮壓2015年緬甸北部動亂,在事件中表現優異,主要用於攻擊敵陣地、掩體和堡壘等固定目標,被稱為“遠端狙擊手”。

緬甸新型105毫米輕型坦克服役,採用中國炮塔配蘇聯車身,依然是薄皮貨

緬甸新型105毫米輕型坦克服役,採用中國炮塔配蘇聯車身,依然是薄皮貨

緬甸新型105毫米輕型坦克服役,採用中國炮塔配蘇聯車身,依然是薄皮貨

緬甸人搞出這款

MMT-40換頭坦克,還是因為其對WMA301的讚賞,又不願意花錢再買一批,乾脆就用手裡的2S1老底盤再弄出一批來,雖然速度慢了,但越野能力上去了,反正緬甸地方武裝缺乏遠距離反坦克能力,MMT-40大可以在夜間安全的距離上對敵目標逐個點名,再加上履帶式底盤的良好透過性,能夠到達WMA-301很多到不了的地方,是種很適合緬甸人的裝備。

緬甸新型105毫米輕型坦克服役,採用中國炮塔配蘇聯車身,依然是薄皮貨

但話說回來,緬甸人直接採用

2S1自行火炮底盤也是很令人費解的。畢竟

緬甸在

2006年與烏克蘭簽署了

200多

由二手改的

MT-LBMSH裝甲車的採購合同,

26輛直接購買,

有大約

200輛在緬甸本地裝配製造,

烏克蘭哈爾科夫拖拉機廠

提供組裝

MT-LBMSH的全套裝置

,這個依然是

6對輪。而MT-LBu則是7對輪,從哪裡搞到的也不知道。從可靠性和維護能力、機動速度、價格其實是全面落後於WMA301的,可以說是費了半天勁,得到的結果並不盡如人意,也不知道緬甸人是怎樣考慮的。

緬甸新型105毫米輕型坦克服役,採用中國炮塔配蘇聯車身,依然是薄皮貨

緬甸新型105毫米輕型坦克服役,採用中國炮塔配蘇聯車身,依然是薄皮貨

緬甸新型105毫米輕型坦克服役,採用中國炮塔配蘇聯車身,依然是薄皮貨

釋出於: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