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委員建議|汪禮俊委員:在首鋼園建首博西館,紀念中國工業“大國重器”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穎

博物館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世界主要大都市很多都是博物館之城。來自民建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國家工業資訊保安發展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汪禮俊建議,在石景山區首鋼園建設首都博物館西館,展現以近現代工業為主題的“大國重器”,紀念中國工業的更迭發展。

“在城六區中,東部的朝陽區擁有博物館31座,其中國家級博物館9座,而西部的石景山區僅擁有博物館4座,其中還沒有國家級博物館。”汪禮俊說,北京擁有備案博物館204 座,位居全國之首,但總體佈局需進一步最佳化,重點領域存在缺口。以北京最為知名的幾大博物館為例,幾乎都是偏文化、文物型別的,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以及正在建設的首都博物館東館,科技、工業類博物館數量偏少,尤其缺少展示現代工業文明的“大國重器”博物館。

汪禮俊建議,在石景山新首鋼園區建設首都博物館西館,定位以工業和科技文明為主,將首鋼工業遺存與首都博物館藏工業紀念物相結合,構建室內室外融合、一園多館的大型特色主題博物館群落,助力京西地區轉型發展。

汪禮俊說,石景山區曾經是北京最重要的工業基地,1919年建立的石景山發電廠和石景山鋼鐵廠是北京近代重工業的起點,之後逐漸形成了以首鋼等京西八大廠為代表的重工業體系,為國家和北京市的工業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

“新首鋼園具備建設首博西館的硬體環境,園區內留有豐富的工業文化遺存和較為完整的工業整體風貌,利用這些工業遺存建設首博西館,能夠很好解決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存在的問題,並持續提升區域知名度和活躍度。”汪禮俊說,國內外利用工業遺產和老舊廠房建設工業遺址公園、工業博物館等已有眾多成功案例。建設首博西館還可以極大促進京西地區轉型發展,一座大型的博物館能夠給一個地區帶來複興的機遇,極大拉動地區旅遊、交通、商業等一系列服務業的發展,為地區的經濟帶來轉機,提升城市文化品牌的國際競爭力。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