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視點|“壓歲錢誰來管”,真的無解嗎

對於孩子們來說,過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拜年時收“壓歲錢”了。每逢過年,壓歲錢的歸屬問題也總能引來一陣熱議,這不,前不久,“父母有權保管使用孩子的壓歲錢嗎”這一話題又衝上了熱搜。

大年初一走親訪友,長輩都要給晚輩準備壓歲錢,寓意“壓住邪祟,保佑平安”,這不僅僅是一種“年味兒”,更是一種傳統文化。從外在來看,壓歲錢代表的是金錢;從內在來看,壓歲錢還承載了長輩對晚輩的祝福與期許。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收到的壓歲錢也越來越“厚”,不少孩子能收到幾千甚至上萬的壓歲錢。紅包還沒捂熱,孩子們就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爸爸媽媽幫你收著”,收著收著,這筆“鉅款”就消失了。如何保管使用這筆錢,往往成為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一大矛盾點。

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不難理解。有家長認為,壓歲錢其實是一種禮尚往來,是自己給出去的錢的一種變相迴歸,乾脆就全部收繳,補貼家用;也有家長覺得數額太大,孩子太小不會理財,便存入了自己的銀行。這樣處理雖然乾淨利索,卻很難得到孩子的認同:自己收的紅包憑啥不能自由支配?

好在,《民法典》對於壓歲錢的歸屬做出了明確的劃定:壓歲錢是孩子獲得的贈與,歸孩子所有,孩子可以交給家長幫忙保管,但是保管也只是保管,家長不能替孩子花。困擾孩子們多年的“壓歲錢誰來管”的終極難題,終於在法律上得到了解答。

即便如此,也要看到,許多孩子面對大額壓歲錢顯得手足無措的現象,是家長依舊顧慮重重的重要因素。但這恰恰說明,為未成年人樹立理性消費觀念和理財規劃意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味地隔離金錢並不可取,未成年人對金錢應當有基本的理解力和把控力。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家長與孩子的財產並非要分得一清二楚,爭論壓歲錢該誰管,只會讓家長在金錢管理這件事上,成為孩子的對立面,倒不如從壓歲錢開始,給孩子進行財商啟蒙,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開支大局之中,讓他們明白錢財所得的來之不易,也讓他們在家庭理財中更有參與感和獲得感。

除此之外,不少銀行也推出的兒童專屬銀行卡中,不僅有儲蓄、取款、轉賬等基本功能,還具有多幣種活期、定期儲蓄等功能,並特別為兒童卡配置了“設定消費和取現限額”的功能。為孩子攢錢,不如教孩子懂錢,運用這個機會引導孩子建立適合自己的理財觀念,幫助他們學會選擇和規劃,這才是給孩子壓歲錢的積極意義所在。

壓歲錢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贈與和接受,當壓歲錢涵蓋了“義務”與“權利”的時候,“責任”教育與意識就必須跟上。讓孩子學會“理財”,感受到壓歲錢裡的“責任”,讓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更為重要。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管理壓歲錢也是對家長的一大考驗,畢竟,“財商”教育也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課。

(作者:朱曉帆,來源:光明日報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