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讓我們吃飽的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致敬!

什麼樣的人離去會讓我們整個國家感到悲痛。或許只有像他這樣的人!

讓我們吃飽的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致敬!

今天上午在微博刷到熱搜時,心裡不禁一緊,是的,就是袁老先生的離去,瞬間讓廣大民眾內心百感交集,有多少人在那一段時間裡潸然淚下,但在短短一段時間後,有人站出來闢謠,說袁老先生並沒有離去,這也不禁讓我們內心一鬆,好像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可那部小插曲,卻希望一直停在這一刻。

讓我們吃飽的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致敬!

可在午覺醒來時,還是收到了袁老先生離去的確切訊息,這次是真的離去了。我們還是隻能接受這個現實,帶著誠摯的心祈願袁老一路走好!

讓我們吃飽的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致敬!

然而今年開年的時候,91歲高齡的袁老爺子還在海南那邊堅持水稻的科研工作。多年的為人民服務,貢獻是無法用一個量來估值的,人民都能夠吃到大米是他工作的動力,而他不僅僅是做到讓我們都吃上了大米,也讓我們吃上了不同品種的大米,更是讓我們再也不缺少大米!

讓我們吃飽的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致敬!

人民日報:“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讓我們吃飽的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致敬!

袁老爺子出生的那個年代,是一個常常吃了有上頓,沒下頓的時代,在經歷過飢餓苦難的他,而他好似早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一樣,在大學選擇時,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的選擇了學農,最終父母也被說服,同意了他的農業之路。

讓我們吃飽的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致敬!

這一做就是一輩子,“禾下乘涼“是他之前說過的話,他想要種出的水稻有高粱那麼高,希望結出的稻穀有花生米那麼大顆,閒暇之餘可以坐在稻田的小路邊上乘涼,談著未來的藍圖!

讓我們吃飽的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致敬!

下面是他這些年來,在水稻事業上做出的一部分傑出貢獻,也是在那個貧窮潦倒的年代裡,讓人們都有了足夠的大米,讓人們每頓都有大米下肚。飢餓的苦難慢慢減少在我們的國家!

讓我們吃飽的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致敬!

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

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

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

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讓我們吃飽的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致敬!

袁老先生更是吃飯的時候,一粒米飯都不會剩下,深知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而如今的我們,日子過得太充足了,鋪張浪費。但還是總有人在呼籲避免“餐桌浪費”,可是效果卻不見起色。所以遠說還是在這裡呼籲一下大家節約糧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就用珍惜糧食來永遠的紀念這位偉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