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邊做科研,一邊做科普,我在知乎的十年

一邊做科研,一邊做科普,我在知乎的十年

作者

|  楊真心

圖片

| Pexels

27歲的Pjer馬上博士畢業了。從本科到博士畢業的8年時間裡,他都在中國科技大學的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求學。

他所研究的理論聽上去離現實生活特別遙遠,太陽物理與空間天氣。這些關乎星空的研究短期內看上去沒有任何意義,但從長遠來看,這是國家乃至全球層面都在大力投入的學科。好比在牛頓力學之後的很多年愛因斯坦研究出相對論,從此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運轉。

現實生活中,他忙於科研,從事與地球科學研究相關的內容研究;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他又是個知乎上的科普答主,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文字、影片的形式輸出給更過感興趣的人。

接觸到這個學科源於當年高考被調劑的機緣巧合,開始在知乎上分享知識同樣也是非常小的契機。Pjer在當助教的時候發現,同一個問題,需要給不同的同學講很多遍。Pjer突然意識到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或者以線上回答的形式分享出去可以讓知識有更高的傳播效率。而當他把這些瑣碎的知識放到知乎上,輻射的範圍已經不再限於他所在的那間教室。

一邊做科研,一邊做科普,我在知乎的十年

△Pjer為知乎網友做宇宙相關科普

最初,他在知乎上回答的都是自己做助教時遇到的學生提問。在越來越多粉絲關注到他、給予正反饋的時候,他開始思考如何給出更系統性、更有深度的知識。

從研究生期間開始,他真正投入到自己的知乎科普事業上。寫科普一方面要有趣,另一方面還一定要保證它的嚴謹和專業。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成為一個優秀的科普答主,不僅需要Pjer不斷地學習新知識,還需要他不斷地沉澱,每次回答之前都要查閱大量的文獻。

透過知乎,他不僅透過解答

“如果從地球發射一個目前最大的核彈到太陽會怎麼樣?”“怎麼看待物理學家發現精細結構常數在變化?”“宇宙或不具有各向同性?”等專業問題普及知識,還透過解答“在科研路上,大家有什麼經驗教訓?”“一位合格的博士生需要有哪些條件和素質?”等問題觸達更多的生活。

從2014年回答第一個問題開始,Pjer在知乎共創作了438篇內容,收穫了超過十萬個贊同,以及近7萬粉絲。

和Pjer一樣,喵魚醬也在知乎上做科普,5年時間裡,她寫下55篇科普文章,完成了108個相關回答。

Pjer探索太空,而喵魚醬嚮往海洋。

喵魚醬生長在鼓浪嶼,小時候就知道廈門的海里有中華白海豚。她記得,小時候坐船,路過鼓浪嶼的鋼琴碼頭,會看到一個人與海豚的雕像。海豚的故事挺多了,她偶爾會想,長大了或許可以做海豚保護的工作。

後來就真有了這樣的機會。

大學她在中國海洋大學讀海洋生物專業,那時候學的是海洋生態、生物的基礎知識。等到研究生,她回到廈門,研究海洋裡的小型底棲動物。但她心裡始終惦記著海豚。

直到博士期間,她終於把研究方向轉向白海豚研究。

研究分為兩步:在野外,需要給白海豚拍照,拍下背部對齊的斑紋;回到實驗室,要進行詳細的資料對比,一個個地比較,透過斑點辨認每一個個體,資料出來了要跑模型,最終估算它們的種群量。

野外充滿樂趣,而實驗室則相對枯燥。但最終資料出來,獲得一個結果,終於知道了海豚是以什麼樣的模式生活,喵魚醬在那一刻體會到科研的意義。

博士三年,即將畢業,廈門和珠江口西部川島群島周邊的中華白海豚已經成為喵魚醬最熟悉的生物。

讓她同樣享受的,還有把這些關於海豚、海洋的知識在知乎上分享給更多人的過程。

從2014年開始,她就在知乎分享關於海洋和海洋生物相關的科普內容。粉絲的好奇多種多樣。有人問如何進行不同海洋生物的鑑定,有人關心海洋環境和生態,還有人喜歡聽她講自己去南北極科考的經歷。

一邊做科研,一邊做科普,我在知乎的十年

△喵魚醬分享自己研究海豚的經歷

從2014年開始,她就在知乎分享關於海洋和海洋生物相關的科普。粉絲的好奇多種多樣。有人問如何進行不同海洋生物的鑑定,有人關心海洋環境和生態,還有人喜歡聽她講自己去南北極科考的經歷。

凡是看到有趣的提問,她都耐心地坐到書桌前。做科普這件事有其特殊性,表述必須嚴謹,每一次知識的輸出都必須準確。每一次,喵魚醬都會查閱大量的資料,文獻的來源反覆確認,找其他答主交叉驗證。

科普做得久了,她還要考慮如何把一些枯燥的科學知識用“小白”也看得懂的語言分享出來。以前做科普是“自己覺得好玩”,但現在,她覺得讓普通人也看得懂的才是真正的科普。

在喵魚醬分享的科普內容中,得到贊同最多的是兩個關於“鯨落”的回答。有人問,鯨落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說鯨落是浪漫的死亡?

看到這兩個提問的時候,喵魚醬恰好在做鯨落相關的研究。她查閱文獻,向讀者介紹鯨落生態系統的意義。得到數萬贊同之後,一位讀者私信她,希望把這個回答編輯到關於鯨落的百度百科裡。

一邊做科研,一邊做科普,我在知乎的十年

△喵魚醬在做鯨爆相關的科普

再之後,從巨型海洋生物,中國最後一隻雌性斑鱉到抹香鯨、金色企鵝,喵魚醬回答了幾百個關於海洋生物相關的提問。

知道她在知乎上是個廣受歡迎的答主,導師也鼓勵她多給大家做一些關於海洋的科普。 在她回答的評論裡,經常會看到有人說,這個回答對自己太有幫助了。因為科普做得多了,並且專業度足夠,還有出版社編輯透過私信找來,約她翻譯及寫書。

這些,都是喵魚醬做科普的勳章,也是她成就感的來源。

是知乎讓喵魚醬走上科普之路。最早的時候,知乎上那些給她發來邀請的問題,激發了她創作和科普的熱情。

後來,喵魚醬也會在其它平臺上輸出,但是好像其它地方碎片化的表達不如知乎長篇文字的專業、透徹,好像只有在知乎,粉絲們才真正關心知識類的內容。

她總對知乎有種特殊的感情,“這裡是我科普的發源地,也可能是很多人知識的啟蒙地。”因為忙著博士畢業,她沉寂了半年多,論文忙得差不多,喵魚醬說準備好迴歸了,“因為知識是無止境的東西,科普也同樣是無止境的一條路。”

對於已經當了十多年大學教授的徐騰飛來講,在知乎做科普成為他老師身份之外的B面。在知乎斷斷續續回答問題近十年,徐騰飛已經有15萬的關注者。

他在知乎上的分享,主要土木工程和建築領域展開。有些提問看上去腦洞大開,“用 50 米高的牆將太平洋圍起來,技術上可能存在什麼困難?“,但他還是用自己專業的知識一步步地論證;還有些問題比較實際,“水下澆築混凝土,比如港珠澳大橋,和普通建築澆築混凝土有什麼大的區別?”,這當然就是他最擅長的領域。

一邊做科研,一邊做科普,我在知乎的十年

成為知乎知名科普答主,還幫徐騰飛解決了許多現實的問題。比如,在課堂上,學生往往不會無所顧忌地跟他交流。但在知乎上,隱匿在網路背後,他們可以就任何學術問題進行平等的交流。

知乎上粉絲逐漸多起來,相關問題回答得多了,徐騰飛感覺好像在現實生活中和學生的接觸都順暢了許多,知乎有時候成了他了解當代大學生的一個途徑。另一方面,他也將原本只能在一間教室裡傳授的知識透過網路帶給更多人。

對於是大學老師的徐騰飛而言,他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對於是知乎科普答主的徐騰飛而言,他的目標依然是傳授知識。每一次回答都非常謹慎,因為徐騰飛很在意,“要做一個負責任的輸出者,要傳授正確的知識。“

科普做的多了,徐騰飛總結出一些更希望科學愛好者習得的道理。在他看來,學術科研工作有意思的一個地方,在於“研究到一定程度,你會發現已經脫離了你的專業背景,”他覺得,“不管是我們建築研究房子還是研究一個汽車,世界裡的任何東西,你把它模型化之後,都可以用一些數學方程、更普適性的方法去總結。這時候專業就沒那麼重要了,知識就相通了。”

這是他作為一名大學老師和一位知乎科普答主的小小心願。

Pjer、喵魚醬、徐騰飛……還有數不清的答主在知乎分享知識,啟發億萬中國青年共同成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葉盛教授是一名知乎生物學話題的優秀答主,他說,“關於未來的答案,它只能誕生於科學之中,要依靠每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勞作”;林業傑從事的工作方向是蜘蛛分類學,他在知乎釋出的內容獲得近七萬次贊同,是蜘蛛目動物、昆蟲綱動物話題的優秀答主……

一邊做科研,一邊做科普,我在知乎的十年

在知乎最近舉辦的“向科學要答案”專題活動上,有近82萬知友在相關問題下貢獻了約175萬條回答,這些回答共收到1776萬多條贊同,瀏覽超過24億次。

在各個平臺都追逐快餐式短影片風口、娛樂至死的當下,科學領域算不上風口,甚至不會獲得太多的注視。但知乎創始人兼CEO周源堅定地表示,科學始終都是知乎的內容基石,

“無論科學領域是不是風口、有沒有流量,知乎將會始終堅持在科學領域的投入”,因為知乎始終相信,科學知識是無價之寶,是一切新知識的源頭活水,激發我們的好奇心,為我們帶來獲得感。

科學探索是萬里長征,但科普工作不是苦行僧之路,同樣需要鮮花與掌聲。為此,周源發出倡議,倡導每個人都以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以科學精神來推動進步。為科學、科學家和科學精神點贊同,讓科學與科普事業得到更多關注和讚賞。

這也是Pjer和喵魚醬等答主願意堅持在知乎上做科普的原因,“在知乎上,我總是能看到更專業的提問和更有深度的討論,讓我覺得自己的科普不是在自娛自樂。”

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分享,在知乎上,科學變得不再高深莫測、曲高和寡,而是觸手可及的價值資訊,“祝融火星漫步”、“九章量子計算”、“天和空間站”……中國每一次在科學上的重大突破,知乎都是最重要的傳播陣地,也成為科研工作者與科學愛好者的聚集地。

百年前,科學是炬火,照亮時代前進的道路。在如今這個偉大時代裡,科學回答著時代的問題,而且不止一個正確答案。

十年來,知乎湧現出近千位科學領域的優秀答主,其中不乏大量的科技工作者,他們在各自領域鑽研探索的同時,還在知乎扮演著科普“傳播者”的角色,貢獻了大量兼具科學精神和普惠價值的科普內容。

也是這些人用一個人的知識點亮一群人的靈感,是他們,讓知識連成⼤陸,將科學的火種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