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王思聰為什麼不追到孫一寧?這是因為沒有看透他的內心. . . . . .

王思聰為什麼不追到孫一寧?這是因為沒有看透他的內心. . . . . .

1

昨天,都在消遣王思聰。

其實事情很簡單。

就是王思聰近期在追一個叫孫一寧的女生。

王思聰簡直是舔狗附體,不但深夜發微信表白,而且苦等三小時後還被罵。

孫一寧多次明確拒絕王思聰,並且一直對他態度冷淡,不給他任何錯覺和幻想。

愛而不得,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王思聰自視甚高,覺得全天下的女人都應該喜歡他。

首富之子、國民老公、娛樂圈紀檢委哦。

這一次,王思聰沒追到,女生壓根不喜歡他,因為女生是個拉拉。

竹籃打水一場空。

結果就這麼“砰”的一下子,兩人互撕起來了。

王思聰說要爆女生的黑料。

你想不到,女生比他還剛,直接把近期和王思聰的聊天記錄,全部截圖發到了網上。

整理了王思聰幾句精彩聊天記錄:

我開車三小時來,就為見你幾分鐘!

你對一個喜歡你 關心你 擔心你的人就這麼愛答不理的。

我這幾天都沒睡好你知道嗎 每天晚上都在想你。

你都不知道心疼人的。

被一個人牽動著情緒很煩,但也可以很甜蜜。

寶 我去輸液了 輸的什麼液 想你的夜。

我養你啊 笨。

讓我好好愛你行不?讓我陪你一起過日子好不?

……

王思聰都卑微到說你不知道心疼人了,孫一寧的回覆是啥呢?

“150斤還要人心疼?”

“萬惡資本家,不就有幾個臭錢嗎?”

孫一寧冷漠的語氣,有目空一切的霸氣。

甚至發微博和影片罵王思聰是瘋狗。

號稱“網紅收割機”的王思聰,還是頭一次被網紅罵得這麼狠。

國民老公,正式社死。

王思聰明知道孫一寧是個什麼樣的女人,還想跟她睡覺,證明孫一寧確實是很漂亮。

在跟她吵架的時候還不忘肯定她的美貌,兩次。

孫一寧確實漂亮,這一仗幹得更漂亮。

孫一寧成了最大贏家。她戴著個王思聰追不到的女子,可以吃一輩子了。

那麼,為什麼會有一大群人為孫一寧叫好?

因為她掌握了主動權:我拒絕了王思聰的潛規則。

即使她的汙點被曝光了,大家也不在意。

比起一個騙錢罵人素質低下的小網紅,勇於站出來向惡勢力反抗才是更加吸人眼球的標籤。

網友就想幸災樂禍地看這位昔日公子哥的笑話,所以孫一寧罵王思聰罵的越狠,大家看的越爽,越暢快。

2

反抗惡勢力,我在想,復旦殺人案是否也有相近之處?

6月7日下午,復旦大學教師姜文華因被學校解聘而惱怒,面對學院黨委書記王永珍的當面解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刀具,將其捅死。

網傳是院黨委書記王永珍涉嫌打壓姜教師升遷。

王思聰為什麼不追到孫一寧?這是因為沒有看透他的內心. . . . . .

很多人認為,姜文華是高校“非升即走”制度的犧牲品,高校作為學術研究的聖地,官僚風氣盛行,王書記利用職權打壓姜文華,給姜文華帶來了太多無形的壓力,才導致悲劇的發生。

故而很多輿論都傾向於同情姜文華,同情他人到中年,卻丟了工作,失去了原本屬於他的平靜生活。

我雖然支援《誰坑了你,你找誰報復去》的邏輯,但具體到姜文華,我覺得下手太重。

一份工作與一個生命,不能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去衡量。

因為傷害需要對等,在體制內上級領導給你穿小鞋,你可以去市場上找份工作,自食其力,你反過頭把領導殺了,這個傷害是不對等的。

逃避權力迫害很簡單,離開體制就完了嘛。

大不了可以一走了之。

有人說:

像姜文華這樣的人,多年閉門在一方小小的書齋裡鑽研功課,寫論文,做課題,讀完博士後,他們能想到的謀生出路,和學校食堂前的那條小徑一樣狹窄。

要麼留校執教,要麼做科研。

那個王書記實際上是等於斷了姜文華的生路,他那專業離開體制,離開學校真就活不下去,加上搞數學的,一般都有點偏執,所以王書記被捅死,既有偶然,又有必然。

說技能窄,是實情。現代社會但凡頂尖高手路都窄,但不是沒有活路。

以姜文華的學歷和能力,可以去大企業做資料科學家,比如區塊鏈公司、IT業、保險業等精算,一定需要他這樣的人才。

只是他不願意改變。

姜文華的殺人,如果不是抑鬱症,應該是視野狹窄導致的。

他性格上的缺陷是明顯的。

姜文華在學術體制內兩次被解聘,且人已中年,確實是人生的挑戰。脫離學術體制,可能他心有不甘,也覺得有損尊嚴。

想想,多少人比他更慘,更可憐,別人也可以去殺人了嗎?

如今,王書記去了,姜文華成了階下囚,他自有法律的制裁。

我奇怪的是,輿論為何多向著兇手?

是否也像網友消費王思聰一樣,依然是在反抗惡勢力,在高牆和雞蛋之間,機械地站隊雞蛋?

我不知道。

你得承認,並非所有雞蛋都正義。

當然,站在學術制度和現實下,人們對姜文華這位高校青椒的惋惜,也包含了對社會制度的反思。

但是,就像“明白知識”說的:只是,人們在分析、同情、並理解姜文華殺人行為背後的原因時,是否又對死者過於冷漠無情了?

那麼,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真是耐人尋味。

沒有人是局外人,我們都身在局中。

一個朋友說:

施惡者覺得自己的惡還不至於讓受惡者走向極端,而受惡者卻認為自己的憤怒已經戰勝了死亡,這麼一個認知的不對等導致了悲劇。

這句話值得手中有權力者去細細品味。

老鐵們:

記得點一下“贊”和“在看”

關注我們的防失聯備用號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