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作者 | 藍字

原創首發 | 藍字計劃

“埃裡克森‘死’了!”

6月13日凌晨,歐洲盃賽場上意外突發,丹麥隊10號埃裡克森在上半場結束前突然心臟驟停。

他短暫地死亡了13分鐘。

這是歐洲盃歷史上最漫長的13分鐘,看直播的球迷、現場的觀眾,都陷入震驚當中,但丹麥隊隊長克亞爾還保持著冷靜,立刻叫停比賽,讓隊友們圍成圍牆保護埃裡克森。

克亞爾掰開了埃裡克森的嘴,確保對方能夠呼吸順暢,並防止他咬斷自己的舌頭,並且對埃裡克森進行了專業的心外按壓,為搶救爭取時間。

隨著丹麥隊醫帶著血氧監護器、心電監護儀、靜脈通路,甚至AED除顫儀等急救裝置入場,埃裡克森復活了。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心臟復甦和AED除顫,又一次被全民矚目。

兩年前,讓國人刷屏的高以翔猝死事件,似乎就在眼前。

但不同的是結果。

中國每年死於心源性猝死的人,高達55萬,平均每天死亡1500人。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內對於這類突發疾病的急救生還率只有1%,而在美國許多城市,這個資料可以高達15%。

這次在埃裡克森的搶救過程裡被提及的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是目前最有效的搶救方法,在心臟驟停的1分鐘使用AED電除顫,患者存活率可達90%;4分鐘內救活率可達50%。

這麼一個機器的存在與否,直接決定了無數人的死活。

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張春元,曾經擔任過十年急救醫生,自己都記不清曾經遭遇過多少次對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治,但整整十年急救生涯,被從死神手裡拉回來的人,只有一個。

即使救護車開足馬力趕到現場,也需要十來分鐘,可心源性猝死的搶救視窗只有四分鐘,除非患者身邊就有接受過急救培訓的專業人士,否則大多數情況下,醫護人員能做的僅僅只有走個流程。

根據他們的專業判斷,眼前的人肯定已經救不活了,但他們仍然會實施現場搶救,一方面是賭那個微乎其微的奇蹟,另一方面是安撫情緒處於崩潰點的家屬。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地鐵站裡的AED裝置

就在前幾天,有北京媒體專門調查了北京公共場所的AED 裝置, 其中,京港地鐵所轄全部78座車站均以完成AED配置。記者隨機抽查的五棵松站,在進站口就很顯然地標識了AED的位置。

不得不說,這一天實在是來得太晚。曾經,在沒配備ADE北京地鐵內,曾發生過三起猝死事件:2016年,34歲的天涯社群副主編金波在呼家樓地鐵站猝死;2019年,29歲的小張在昌平東關地鐵站心臟驟停;2020年9月25日,45歲的男銷售在霍營站突然暈倒,搶救無效身亡。

終於等到2020年10月27日,北京市宣佈啟動軌道交通車站配置AED工作,承諾市內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於2022年底實現AED裝置全覆蓋,一線站務人員培訓取證率達80%以上。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相比起足球,馬拉松和越野賽裡,心源性猝死的機率更大,搶救也更加困難。

第一反應團隊連續多年在無人區負責商學院戈壁挑戰賽的醫療保障,第一反應創始人陸樂說,由於地形和氣候條件險惡,參賽選手及工作人員多達四五千人,救護車到達時間久甚至沒有通行能力抵達賽道。儘管如此,只要有科技賦能的指揮體系,訓練有素的成熟團隊,和精良充足的裝備補給,選手將比在CBD上班時更快地獲得急救。

越野賽的賽道,應該由主辦方和醫療保障機構,對賽道的潛在風險和保障能力做科學評估後才能確定,這才是對選手生命負責任的態度。

相比小眾極限運動的越野賽,馬拉松已然成為城市名片,是最受矚目和歡迎的群眾體育運動,國外統計表明,平均每8萬人次的馬拉松跑者,就會出現1人心臟驟停,也就是說,每兩三場大型賽事,就會出現一個心臟驟停的緊急事件。

這跟馬拉松運動的性質;跑者的身體、心理素質,是否以及經受過怎樣的專業訓練,都有莫大關係。

陸樂在國內做了八年多的賽事急救,按他的經驗來看,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在42公里的任何一個位置,“傳統的醫療體系完全沒有辦法做到42公里的賽道上,隨時隨地實現黃金四分鐘急救”。

漫長的賽道,讓及時救命顯得尤為必要。

2013年6月2日,陸樂的團隊“第一反應”受邀參與上海國際鐵人三項比賽,負責為賽事提供醫療保障。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上海某馬拉松現場的第一反應工作人員

意外確實發生了,一位年輕女性(內部備註不是選手而是觀眾)在頒獎儀式上突發心臟驟停,就在大家手足無措時,第一反應的急救員在一分鐘內帶著AED趕到,快速開始現場施救,讓她的心臟再次跳動起來。這是第一反應在賽事醫療保障中挽救的第一個生命。

但不是每一場比賽的急救都能那麼及時。

2012-01 至 2016-07 由中國田協、 各馬拉松賽事官方媒體及醫療保障機構所公佈的馬拉 松賽事中全部 30 例心臟驟停案例。其中選手 29 名,觀眾 1 名,其中男26 名,女 4 名;平均年齡(34。4±10。3)歲,存活 13 例 (43。3%),死 亡 17 例(56。7%)。

時間,依然是所有馬拉松賽事急救團隊戰勝死神的最大難關,在這方面,第一反應和騰訊深度合作,正在探索用演算法和大資料,實現更精準更高效的風險防範。

根據實踐積累的一手資料,例如賽道、天氣、跑者的資訊,第一反應可以精準算出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風險機率。根據風險機率從高往低排序,就是急救人員和物資裝備的部署優先順序排序。根據不同時間段的動態優先順序,做出系統有效性的最優解。

正在開發中的全新系統,將讓每一位急救人員、每一輛急救車輛、每一個重要裝備,都能透過IT後臺,跟更多的參賽選手甚至觀眾的手機直接互動,使賽事現場的每個人,成為及時救命的當事者和參與者。

過去8年,第一反應保障了國內外500多場馬拉松,從發現有人倒地到第一個急救員趕到現場,平均用時30秒,超過了由日本同行在同一領域保持的世界紀錄,快了整整90秒。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普通人很少知道,急救,實際上由三部分組成:院前急救、急診科的繼續救治,危重病監護病房更加完善的救治。

院前急救,可以看作這個過程裡最關鍵,也最難做好的一環。

實際上,國內早就在嘗試普及院前急救,但過程卻一波三折。

2008奧運年是一個峰值,北京開始推行AED普及和民眾急救培訓,要求北京市民每80個人中有一個學會急救。那時張元春調入了朝陽區急救中心,參與奧運賽事醫療服務和培訓工作,奧運結束之後,朝陽區急救中心接到大量外企急救培訓需求。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奧運期間的急救志願者

由於歐美、日本等國的AED普及程度較高,不少在京外企都配備了AED,並要求員工接受心肺復甦和AED使用等相關培訓。

在這股風潮下,也有不少國內團隊開始嘗試推廣急救培訓業務。2010年,一家名為中援思德科技發展的公司在北京成立,張元春從急救中心跳槽到這家企業,擔任急救培訓導師,主講心肺復甦和AED。

但熱潮很快退去,投入成本高、回報時間長、缺乏政策支援的急救行業開始收縮,由於公司經營狀況不佳,張元春失業了。

經歷過高峰低谷,他把AED在中國的推廣普及比作“一個難看的波形”,奧運會推著AED衝到波峰,然後又飛快砸落谷底。

即使有奧運作為鋪墊,北京的急救普及率也依然不夠:急救反應時間平均15分鐘,急救半徑5〜7公里,平均每10萬人一輛救護車。北京急救中心每天最多時可接到2萬多個急救電話,出2000多次車,仍無法滿足全部需要。

從事醫療急救工作近50年的網紅急救醫生賈大成,曾在演講中說:

包括心臟復甦在內的急救普及率和成功率的高低,不僅標誌著一個國家的醫學發達程度,也標誌著這個國家的經濟發達程度、社會協調能力、城市管理水平、政府對民生的重視程度以及全體國民素質。

實際上,急救行業在我國還算“朝陽行業”、“新經濟”,但要投身這個領域並不容易。

對於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參與社會急救,我國並沒有特別明晰的鼓勵條例,哪怕現在,也只有少數地、市明確規定: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社會急救醫療事業進行捐贈和援助。

2014年2月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出臺《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將院前醫療急救視為由政府主辦的公益事業、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履行基本公共醫療急救服務職責,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城市執行安全。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深圳市推行的公益急救培訓

要打破急救行業的困局,需要政策指導,也需要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參與,催化新技術、新服務、新商業、新供給,去滿足社會多元化需求。

2016年9月,馬化騰在論壇會上公開表示,騰訊希望每年拿出1-2%的利潤投入公益,那時候,他已經在構想做一個能落地的應急報警系統,這套系統最初的試點,是騰訊位於深圳的總部大樓。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久坐不動的網際網路工作者,和馬拉松運動員一樣,是猝死高發的重點人群。

去年底,曾經密集發生多起與網際網路行業相關的猝死事件。12月4日,國美電器福州分公司27歲員工在年終誓師大會期間猝死;12月19日,上海商湯科技47歲員工,意外猝死在公司健身房外;12月21日,43歲的餓了麼騎手韓某偉在配送了33單外賣後,倒在第34單外賣配送途中。

而12月29日,22歲的拼多多員工之死,更是徹底點燃輿論,把網際網路行業的生命健康風險推到臺前。

在國內網際網路企業中,騰訊是最早建立內部急救隊的,也是安全保障硬體措施最到位的。

在騰訊公司各園區內,密集安放著AED裝置,隨處張貼應急碼,一旦有人暈倒,周邊的人可掃碼呼救,中控影片裝置接通,樓層保安收到通知,附近志願者會收到求助簡訊,確保第一時間趕往救援。

陸樂開玩笑說,有這套系統在,騰訊的救援隊可能比歐洲盃丹麥隊的醫療隊都更快。

這套內部使用的高效緊急救援系統,成為騰訊切入急救行業的基礎。

2016年12月,以微信、QQ、QQ瀏覽器為載體,可以快速查詢周邊AED所在地的“AED地圖”功能上線,覆蓋上海、深圳兩地,並開始向國內各大城市推進。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救命地圖內有詳細的AED使用教程

最早的版本,這項服務需要點開手機微信的“支付”選項,找到“城市服務”後選擇“急救服務”,隨著不斷迭代最佳化,尤其小程式功能上線以後,這項服務的使用步驟高度簡化,只需要進入小程式“救命地圖”就能快速找到距離最近的AED裝置,並進入使用指導教程。

這項能在危急時刻挽救生命的服務,已經覆蓋我國224個城市,能更加高效連線呼救者、施救者和AED的“緊急救助”智慧體系,也開始在全社會搭建起來。

2020年9月29日12:00,深圳機場微信小程式新上線“一鍵急救”功能。這意味著,只要深圳機場出現心臟驟停患者,旅客只需點選 “一鍵急救”按鈕,相關急救人員將在四分鐘內趕赴現場施救,為患者贏取寶貴救治時間。

“一鍵急救”服務相關係統開發、培訓服務由騰訊公益捐贈,這也是馬化騰親自倡議和推動下,騰訊“守護心臟 科技向善”公益專案與深圳機場的合作成果。

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又透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向南京大學捐贈150套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急救裝置,並開展相關培訓。

聯合南京大學建設校園應急體系,只是第一站,按照騰訊的規劃,這個專案會逐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日死1500人,生還率1%,一個救命的產業

2020年9月,國家衛健委部門印發的《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逐步建立統一的公眾急救培訓體系,提高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配置水平,完善公眾急救支援性環境”。

2020年12月18日,首批AED在50個廣州地鐵站點和9個廣清城際、廣州東環城際站點落地,其中包括崗頂、石牌橋、華師等地鐵站。

路還很長,國家總則出來以後,各個城市還需要出臺具體的條例、分配職責、落實政策。而如何提高急救素養、正確使用AED,則是培訓機構和全體公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中國AED普及的漫漫長路,每個人都可以踏出自己的一步。

早在1999年,將AED引入國內的頂級急救醫學專家李宗浩就曾預言:“AED將是心肺復甦領域裡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它將在救護車上,在巡邏車上,在消防車上,在旅遊車上,在飛機上……像滅火器似的悄然而立。”

如今,在資訊化手段輔助下,老先生的願景正在實現。

張元春覺得自己很幸運,還年富力強的時候,趕上了正在開啟的AED普及潮流。而陸樂則認為,國內急救行業不僅在興起,還會在科技企業的介入下,邁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核心競爭力不在支援,而是系統化資料的積累、有科學依據。”

一切只是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中國應急管理《違規招標!保障不力!甘肅山地馬拉松21人遇難事件調查結果公佈》

南方都市報《南都民調走訪廣州公共場所12處AED投放點:裝置多放顯眼位置,但有應急站缺AED》

中華災害救援醫學《中國馬拉松賽事中心臟驟停案例及醫學救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