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虧損急劇擴大,增收靠燒錢,回答一切的知乎回答不了自己的未來

近日,國內最大的線上問答社群釋出了上市以來的第一份成績單。2021年一季度,知乎總營收4。78億元,同比增長154%,看似非常不錯,可是,當期銷售與營銷費用3。47億元,相對於去年第一季度的1。25億元大增178%,這意味著知乎的新增長完全是靠大量的銷售與營銷砸出來的,不僅如此,營收的增幅落後於銷售與營銷的增幅,投入產出不成比例。

虧損急劇擴大,增收靠燒錢,回答一切的知乎回答不了自己的未來

這種非正常增長折射在盈虧上更為明顯:2020年一季度,知乎淨虧損2億元,最新一季淨虧損卻急劇擴大至3。25億元,相當於平均每天賠掉361萬元。財報釋出後,知乎股價再次陷入低迷,前段時間短暫的反彈化為烏有。

少年成名的另類網站

國內網際網路界有幾朵奇葩:豆瓣、B站和知乎,它們有著不少共性,比如,成立時間比較久遠,創始人屬非典型商人,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它們均在特定群體中擁有較強的影響力。不過,小眾的定位讓他們少年成名,又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

虧損急劇擴大,增收靠燒錢,回答一切的知乎回答不了自己的未來

三者之中,豆瓣資格最老,因融資少,壓力也小,其創始人阿北已適應小而美的模式和小富即安的生活;B站表現最好,美國、香港兩地上市,正在加速出圈;知乎雖已上市,處境卻最尷尬。

像許多國內網際網路公司一樣,這個模仿美國Quora的網站在2010年12月上線,以“讓人們更好地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找到自己的解答”為使命,憑藉李開復的天使投資、眾多大佬的加持和邀請制的註冊方式迅速爆紅。

許多人至今還對李開復、馬化騰等IT風雲人物及高學歷人群構成的知乎早期使用者津津樂道,在後者的專業化回答與深刻見解的影響下,一個其貌不揚的小網站生產出大量優質、深度內容,很快奠定了高階化與精英化社群的江湖地位。

帶著“前輩經驗”的光芒,知乎又在一夜之間征服985院校高年級學生,並向211和普通高校輻射開來,即將踏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把知乎當成自己的求職聖地,職場新人則將知乎視為自己的生存指南,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虧損急劇擴大,增收靠燒錢,回答一切的知乎回答不了自己的未來

2011年3月,知乎拿到李開復的天使輪投資,之後又獲得啟明投資的千萬美元A輪投資。2014年6月,知乎完成由軟銀賽富領投的2200萬美元B輪融資。次年11月,騰訊帶著小弟搜狗向知乎注入了5500萬美元C輪融資,賽富、啟明創投和創新工場也在本輪進行了跟投。

2017-2019三年間,知乎的融資速度明顯加快,每年都會拿到一筆鉅款。

2017年1月,知乎宣佈完成D輪1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今日資本,騰訊、搜狗、賽富、啟明、創新工場等原有董事股東跟投。在該輪融資中,知乎投後估值據說超過10億美元,首次躋身獨角獸之列。2018年7月,知乎新一輪融資近3億美元,估值接近25億美元。一年後,知乎又迎來了總額為4。34億美元的F輪融資,快手和百度首次成為戰略投資方。

虧損急劇擴大,增收靠燒錢,回答一切的知乎回答不了自己的未來

據不完全統計,八年時間,知乎所獲投資累計10億美元,如果計入IPO時的私募配售,知乎堪稱極少數幾家由BAT聯合投資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

首鼠兩端的知乎

如此豪華的投資天團與鉅額的資金並未把知乎推上康莊大道,2010年12月上線後,在接下來的兩年四個月裡,知乎始終是一個封閉性社群,官方稱系打磨產品所致,真實原因很可能是創始人長期處於搖擺狀態。

虧損急劇擴大,增收靠燒錢,回答一切的知乎回答不了自己的未來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根據天眼查APP,參與創辦知乎的主要有周源、黃繼新和張亮,周源、黃繼新畢業於貴州同一所中學,張亮與黃繼新是《環球企業家》雜誌同事,三劍客均有一定媒體從業背景,他們還一起搗鼓過一個名叫Apple4。us的蘋果手機社群。文人的經歷,使得初生的知乎寄託了周源、黃繼新、張亮的理想國,這種特質甚至一直延續至今。在內心深處,幾位創始人希望知乎停留在精神家園層面,但對資本的熱烈擁抱又不允許知乎完全停留在精神家園層面,這種衝突深深困擾著周源、黃繼新、張亮。

一個平臺的價值與受眾質量有關,更與其受眾面有關,精英人士數量太少,一個少數派的玩具怎麼能滿足得了紛至沓來的資本的胃口呢?

2013年4月,知乎終於向大眾開放大門,當年,使用者規模便從40萬膨脹至400萬,整整增長了10倍,這讓幾位創始人欣喜若狂,也令他們有點手足無措。大量使用者的湧入不僅稀釋了知乎的精英屬性,也加劇了知乎的低俗化。開放後的知乎不再限於專業性問答,各種生活化、娛樂化的獵奇問答頻繁湧現,“長得好看是一種什麼體驗”、“交往七年分手是什麼感覺”等話題在知乎中鋪天蓋地,引發了精英使用者的第一次逃離。

周源、黃繼新和張亮的首鼠兩端在今天的知乎第一大V張佳瑋進駐時便暴露無遺。2011年7年初,這位所謂的“八零後實力派五虎將”之一在“為什麼會有「相比博爾赫斯,馬爾克斯是個笨蛋」這種說法”問題下寫下了第一個回答,截至2021年4月4日,他在近十年時間一共寫下了3742個回答、1256篇文章、663個想法,並上傳了35個影片,擁有289。7萬粉絲,被官方授予“知乎十年新知答主”稱號。

虧損急劇擴大,增收靠燒錢,回答一切的知乎回答不了自己的未來

除了2016年有段時間更新較少外,張佳瑋基本堅持日更乃至一日多更,不過,這種“勤奮”明顯有違知乎的專業性精神,他從體育領域一路寫到經濟、政治、文學、武俠、美食、生活、感情甚至藝術、政治和電影,各種邊角知識也能見到張佳瑋的身影。有人戲稱,沒有張佳瑋不懂的,問題是,今天知識早已前所未有的細化,沒有人能同時精通兩個以上的細分領域,張佳瑋什麼都回答相當於什麼都沒有回答。

知乎卻對張佳瑋給予了熱捧。這種操作無異於一柄雙刃劍,一方面,知乎從張佳瑋身上收穫了大量的流量,另一方面,張佳瑋的雜而不精激發了“倒張派”的熱情,知乎上有人直接發出了“為什麼張佳瑋什麼都懂”的靈魂拷問。當雙方發生衝突時,知乎又毫不掩飾傾向性,對自己的頭牌大加保護,這讓許多人認為知乎標榜的價值觀已經淪喪。

中國版Quora的商業化困境

當然,知乎的根本問題則體現在商業化困境上。

招股書顯示,到2020年底,知乎累計擁有4310萬內容創作者,已貢獻3。53億條內容,僅問答就高達3。15億個。很難想象,如此海量的內容幾乎都是依靠數千萬使用者一己熱情和興趣完成的,一條閱讀量上百萬、收穫幾萬個讚的回答可能未為回答者帶來一分收益。

創作熱情總會有下滑的時候,再濃的興趣也會有熄滅的一天,這種模式註定無法持久。許多大V不得不偷偷摸摸地與品牌主合作以變現,知乎對此卻深惡痛絕,文章一旦被檢測到存在廣告痕跡,就會立即被處罰,雙方上演了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

2015年10月,知乎封禁了89個賬號,47個賬號被永久封禁的理由是“擁有多個賬號,或者與多個帳號合作謀求不正當曝光”。

既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這導致那些渴望透過知乎掙錢的大V多次集體出走。2017年,位元組跳動剛剛推出悟空問答時,一口氣就從知乎挖走了數百位大V,百度旗下的手百問答、新浪微博也從知乎挖走過不少頭部創作者。

虧損急劇擴大,增收靠燒錢,回答一切的知乎回答不了自己的未來

在競爭對手的挑戰與投資者的壓力面前,2017年前後,知乎開始商業化的嘗試並逐漸提速,對於大V也推出了品牌任務、付費諮詢、電商帶貨等變現方式,實際效果卻非常有限。

2020年,知乎廣告收入8。43億元,佔總營收的62%,同比增長46%;付費會員收入為3。2億元,佔總營收的23。7%,同比增長264%。內容商業解決方案收入1。36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由0。1%漲至10%;線上教育和電商業務的收入為0。53億元,同比增長1083%。多項業務增幅看起來很亮眼,其實與其基數太小關係甚大。

3月26日,知乎登陸納斯達克,儘管9。5美元為發行價區間最低點,還有阿里巴巴、京東、騰訊、莉莉絲一起抬轎子,知乎還是成了近年來表現最差的中概股新股之一,首日開盤8。05美元,收跌逾11%,盤中一度暴跌近30%。

虧損急劇擴大,增收靠燒錢,回答一切的知乎回答不了自己的未來

知乎遇冷,與資本市場環境鉅變有關,更與該公司晦暗的前景緊密關聯。

知識付費被認為是知乎的核心賽道,但受過長時間教育的人們都知道,知識只有成體系才有價值。包括知乎在內的一系列所謂的知識付費產品只是滿足你“知”的需求,遠遠談不上“識”。你讀那些碎片化的內容時,當時感覺自己學到了,事後其實什麼也沒有留下。知乎苦心編織的只能緩解人們焦慮感的知識付費謊言被大眾戳穿完全是一個時間問題。

東漢末年曾出過一個名叫華佗的醫學家,他醫術全面,精通內科、婦科、兒科、針灸,發明了麻沸散、五禽戲,因擅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外科奉為鼻祖,這樣一位處理過各種疑難雜症的“建安三神醫”之一對自己的命運卻束手無策,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知乎,一個曾以過來人幫助新職場人解決各種困惑的社群如今迷失在自己的未來裡。(原文刊於英大金融雜誌,部分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