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5000字長文|使用者體驗決定SaaS成敗,看完你就是專家

編輯導讀:在對產品的整體把控過程中,使用者體驗永遠是產品經理必須要考慮的一個環節,它關乎著一個產品的成敗。然而,使用者體驗如此重要,我們在現實業務中卻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今天我們以SaaS產品的使用者體驗為例,希望對使用者體驗有困惑的小夥伴們一些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5000字長文|使用者體驗決定SaaS成敗,看完你就是專家

在日常工作中,當我們說到SaaS產品的使用者體驗,往往預設為UE(使用者體驗設計)或者UI(使用者視覺設計)。

但是作為產品經理,或者創業者,必須明白使用者體驗是使用者對SaaS產品價值的整體感受。

其中既包括使用者感受到的產品價值,也包括使用者感受到的操作體驗。

比如,如果平臺上沒有網約車,就算滴滴APP介面再漂亮,你的使用者體驗也好不到哪去。

實際上,就像企業員工分為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SaaS產品的使用者體驗也可以分為從戰略層到感受層的五個層級。

而只有當企業各層級的使用者都對SaaS產品的體驗感到滿意,企業才會願意續費,甚至主動推薦朋友使用。

從這個角度來說,使用者體驗就是SaaS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一、SaaS產品使用者體驗模型

使用者體驗必須首先放在公司戰略高度去評價和最佳化。

我們可以用五個層面去評價和最佳化一款SaaS產品的使用者體驗,

包括:

戰略層;

資源層;

能力層;

場景層;

感受層。

接下來,我們就針對這個五個層面逐一闡述。

二、戰略層

戰略就是定位,或者說,我們給客戶創造了什麼獨特價值。

一款沒有獨特價值的產品,不可能有好的使用者體驗。

定位從根本上決定了使用者能夠獲得的價值,因此,定位是創業的根本。好的定位,可以讓企業的發展駛上快車道,不但更快,還更輕鬆。

但是,定位也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也因此,好的定位往往“可遇不可求”。

1。 客戶付費意願

很多SaaS新產品或者新功能失敗,往往是沒有慎重思考和驗證一個問題。

客戶願意付費嗎?以及,我們的收入能夠覆蓋獲客和服務成本嗎?

這個答案至關重要,以至於我們必須透過實際的訂單來驗證。

比如,在沒有專職銷售人員的前提下,能夠銷售出10套SaaS產品,並且客戶有較強的續費意願。

有些創業者依靠個人關係獲得了訂單,這不足以證明客戶真實的付費意願。

2。 市場規模與潛力

SaaS產品的魅力在於可以用標準化產品服務海量使用者。

使用者越多,SaaS產品的價值越大,使用者成本越低,使用者的價值感也越強。

國外領先的SaaS公司,無一不是佔據了一個大的細分市場。

比如Salesforce,覆蓋了營銷、銷售、售後等多個核心業務領域。

不過,隨著數字化浪潮的撲面而來,在各領域出現了大量SaaS創業公司。

這些公司往往立足於一個比較細分的市場,比如服務於灰領招聘市場的SaaS軟體,或者服務於技術人才招聘的線上筆試SaaS軟體等。

市場的足夠細分,在降低了創業難度的同時,也決定了他們很快就將面臨增長的瓶頸。

如果不能實現二次突破,除了很難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服務,甚至還會面臨“野蠻人”敲門的風險。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評估市場潛力。

比如,遍佈街邊的夫妻老婆店就是一個規模不斷下滑的市場。

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服務於夫妻老婆店的阿里零售通,為什麼一直都不溫不火。

反之,知識服務、電子簽約等市場則處於上升階段。我們可以預判,小鵝通、上上籤電子簽約這樣的企業,都還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3。 環境成熟度

即便客戶願意付費、市場規模也足夠大,但如果商業環境、技術條件不能支撐產品戰略,那麼我們也無法給使用者交付價值。

比如,在滴滴公司創立之前,就已經有打車軟體創業公司。

但是,由於智慧手機沒有普及,他們的商業模式一直沒有跑通。

在SaaS行業,AI是當下最熱門的方向之一。

雖然在電商領域,已經證明大資料+AI能夠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但是在SaaS領域,大部分企業仍然在補資訊化的功課,資料基礎還不足以支撐AI的實際應用。

但是,創業者仍然應該密切關注AI方向的創新機會。

4。 競爭程度

當可選擇的方案太多,使用者就無法感受到SaaS產品所賦予的差異化價值。

而激烈的競爭也會讓SaaS公司難以說服使用者購買。

因此,好的定位應該是儘可能錯開競爭的。

我的公眾號和微信群,定位於中國最大的SaaS產品社群,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和其他產品經理社群的競爭。

“巨頭賽道”則是一種潛在的競爭。

所謂巨頭賽道,是由於產品標準化程度高且使用者規模巨大,從而容易被網際網路巨頭盯上的創業賽道。

比如,釘釘、企業微信和飛書都已經重兵投入的辦公協同領域,大部分SaaS創業者都會仔細考量是否還要切入。

當然,巨頭賽道的發展潛力也非常誘人。

我曾經和一位創業者討論過巨頭賽道的問題,他認為大公司KPI文化很嚴重,因此創業者是有機會的。

我對他的觀點還是比較贊同的,但是我仍然建議創業者反覆思考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力。

5。 第二增長曲線

專注於細分領域的創業公司,難免遇到增長瓶頸。

在此之前,能否及時開拓第二增長曲線,往往決定了企業的生死,也決定了能否賦予使用者更多價值。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圍繞著自己的核心競爭,尋找可以開拓的新市場。

理論上,當我們在一個市場站穩腳跟,那麼就更有能力找到新的增長途徑。

比如,對於專注於大企業市場的CRM公司,就可以考慮開發一款標準化程度更高的CRM,用於開拓中小企業市場。

而對於某些行業垂直型SaaS,當達到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後,可以考慮開展供應鏈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