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2020:消費主義大張旗鼓,網際網路再無技術創新?

2020:消費主義大張旗鼓,網際網路再無技術創新?

過去一年,企業爭相IPO,有的“流血”不止,一路狂跌,有的上市即高光,令人歆羨。

11月20日,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首日收盤,其股價上漲75。24%,報18。40美元,市值達122億美元;12月11日,泡泡瑪特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開盤價77。1港元,較發行價大漲100。26%,市值突破千億港元。

完美日記、泡泡瑪特在一眾上市企業中突圍而出,吸引了外界對新消費品牌的注意,值得一提的是,在茶飲行業,喜茶、元氣森林、茶顏悅色等網紅品牌層出不窮,帶動一波又一波消費熱情,而在遊戲行業,爆款的出現也快速讓米哈遊、莉莉絲等年輕公司站到舞臺中央,挫傷了遊戲大廠的面子。新舊勢力的交織與變化在2020年尤為顯眼。

其實,這也是新一代創業者崛起的對映,完美日記、泡泡瑪特、喜茶、米哈遊…這背後站著的大多是80後。

80後創業者已經成為當前創業界的核心力量。

但不是所有80後創業者都如此幸運。以“AI四小龍”為代表的技術型創業公司,都在今年宣佈衝擊上市,而這AI“第一股”花落誰家至今仍無定論。在對整個行業充滿質疑的背景下,市場給予他們的估值也差強人意。

一面是鮮花與掌聲,一面是冷水與質疑。

80

後創業者的兩條道路

早些年,當70後創始人開始呼風喚雨、到處收購新興企業,80後創業者在巨頭激烈競爭的夾縫中艱難求生,以被收購為現實歸宿時,90後已經開始登上創業舞臺,成功在風口上攪弄風雲。由此,網際網路創業大軍在80後這一群體中一度呈現出“斷層”的現象,這也使得80後創業者的存在感似乎不如90後。

如今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張一鳴、宿華、黃崢等80後大佬,已然在巨頭面前站穩腳跟,而除此之外,今年IPO的大門前又聚集了大批80後創業者的公司。他們大致可分為兩個旗幟鮮明的陣營:從AI創業潮走出的技術型公司和消費主義誕生的新消費品牌。

前者走技術路線,後者走營銷路線。

2016年,AlphaGo以4∶1的壓倒性優勢,戰勝世界圍棋頂尖高手李世石,這場勝負在國內迅速颳起了聲勢浩大的人工智慧風,無數創業者投身於AI熱潮。而更早之前,蟄伏在實驗室多年的大批技術精英,也選擇走出實驗室,他們尋找風口、押注風口,渴望用技術改變世界。

這其中80後佔了很大一部分,如1988年出生的印奇,畢業於清華大學,是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與兩位同學共同建立了曠視科技,還有1986年出生的樓天城—我國公認的大學生計算機程式設計第一人,創立了小馬智行。

除此之外,AI“四小龍”以及剛剛上市不久的寒武紀,這些AI賽道上殺出重圍的初創企業,背後都少不了80後創業者的影子。

然而AI創業的熱潮終究沒能持續下去,2020年創業者瞄準年輕消費群體的新需求,在茶飲、潮玩等行業玩出新花樣。與過去的創業者們都不同,新一批80後擅長刺激消費慾望,用滿足使用者好奇心理的方式去打造產品,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新生“網紅”。

完美日記、泡泡瑪特等新消費品牌所代表的創業浪潮,不再是對商業模式的深度變革,或是依靠技術突破創造新物種,可市場對他們的追捧,已然超過了AI企業。科創板上市後,寒武紀股價一路震盪下跌,目前市值僅為648億元,而泡泡瑪特上市即破1000億港元;AI“四小龍”上市之路坎坷,完美日記僅用4年時間就成了中國美妝第一股。

外界對AI的高預期向下回落,AI企業的商業前景受到質疑,技術創業這條道路似乎也進入了寒冬,而消費主義盛行,潮鞋、盲盒、美妝…能夠滿足年輕消費者內心需求的產品大行其道,吸引更多的創業者湧入。

但是,這種趨勢掩藏著危機。

2020

,創投界沒有新故事

今年9月,阿里曾公開預判,“未來十年是網際網路創造新品牌的10年”,他們認為,“新消費品牌”的崛起會成為中國未來5-10年裡最確定的機會。

蔣凡的本意是強調天貓還是新品牌的核心陣地,可站在整個創業環境的角度看,這個判斷和當前創業賽道集中在創造消費品牌上有驚人的相似,完美日記、泡泡瑪特、喜茶、元氣森林、茶顏悅色…2020年湧入創業舞臺中心的,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其他新的商業故事了。

網際網路巨頭忙著降維打擊菜販子,新一代創業者緊盯著年輕人的口袋。

這是必然的,網際網路留給80後創業者的機會越來越少,各個賽道、各個細分領域幾乎早已擠滿了無孔不入的巨頭或巨頭體系內的創業者,這還不包括已經倒掉的遍地“浮屍”。仔細瞅瞅月活排名Top100的APP,你會發現2020年誕生的新產品幾乎沒有。唯有消費主義盛行,一個個新品牌得以迅速成長。

2020:消費主義大張旗鼓,網際網路再無技術創新?

但是,主流輿論批判消費主義,很多人認為消費主義蠱惑年輕一代去消費商品的象徵意義而非實際使用價值。比如盲盒,買盲盒不見得是真喜歡裡面的東西,而是開盒行為本身會帶來類似賭博的情緒體驗。

外界擔心年輕的消費者會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但真正進入陷阱的或許是背後的創業模式。

2010-2020年,網際網路創業浪潮中掀起過很多次高潮,外賣、O2O、網約車、短影片、共享經濟、AI…這些風口在越來越多的資本參與中一次比一次熱鬧,可是攜帶的創新性價值卻是直線下滑的。從變革傳統產業、升級消費模式到消磨使用者時間,時至現在,只剩下消費慾望的滿足了。

這和創業者們的出發點有關,以往創業者的初衷是改變,如今變成了迎合,這導致一個關鍵性問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心理是不斷變化的,一旦摸不準這種變化,公司產品的生命週期將大大縮減。

而且原來那種從使用者習慣養成到使用者價值挖掘的商業鏈條,也不再成立。

另一重風險在於,泡泡瑪特、喜茶、元氣森林等新消費品牌背後,本質上是當前年輕人內心深入的不安全感所促就的消費行為。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種消費行為於焦慮緩解並沒有多大的益處時,他們會作何選擇,顯而易見。

網際網路再無“破局者”

2015年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中會興起下一個BAT嗎?

這個問題曾經在2015年9月知乎上被一位網友提出,在為數不多的回答裡,答案驚人一致:不會。

然而後來的事實打臉了,1月6日,即使深陷輿論風暴,拼多多仍股價暴漲,市值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值—2300億美元。而黃崢的個人財富也接連超越馬化騰和馬雲,成為中國第二大富豪。對創業者來講,拼多多的成功比與之市值相差不大的美團更富衝擊性。

美團、滴滴等新勢力成長為行業巨頭,靠的是模式創新,變革了傳統產業,這和早先BAT在沒有強勁對手的背景下佔據電商、社交、搜尋領域並無不同,而拼多多則是硬生生從阿里、京東兩大巨頭的夾縫中突圍成功。這似乎向前僕後繼的創業者證明了在格局已定的行業環境下,以小搏大未必不可行。

但是,如果要問2021年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中還會興起下一個“拼多多”嗎,答案或許仍然很悲觀。

2020:消費主義大張旗鼓,網際網路再無技術創新?

根據IT桔子統計,2020年度國內共有3886家新經濟公司獲投,融資總額8145億元。而在這塊大蛋糕裡面,56%的資金是被融資金額在10億元以上的公司拿走的,但這樣的公司只佔獲投公司的 4%,另外高達89%的公司在2020年僅獲投1次。

很顯然,未來資金集中在少數頭部公司的趨勢只會更加嚴重。

更具體地看,這些錢大都投向了哪裡呢?一方面是醫療、線上教育、產業網際網路以及以機器人、晶片以及智慧硬體為代表的科技板塊;另一方面是二線城市的新消費投資,也就是茶飲、自嗨鍋、酸辣粉等新消費品牌。

在前者這些已經發展數年的創業賽道中,理論上,科技型公司擁有最大的潛力,而且遠比拼多多更有想象力。不過,科技型公司都具有研發時間長、商業回收週期長的特點,中早期屬於研發為主,產品為輔,商業模式相對滯後。這一點在資本寒冬下已然成了最大的硬傷,因為市場更關注企業本身的盈利能力。

所以,現在這類企業原本可以透過風險投資融資的道路已經走不通,只能藉助於股市來滿足自己越來越大的資金需求。

至於後者,泡泡瑪特、喜茶、元氣森林等新消費品牌,成也營銷,敗也營銷。在非剛性需求的限制下,其產品所能覆蓋的只是一小部分年輕人,喜歡的樂意消費,而不喜歡的很難打動。更何況新消費領域,細分賽道眾多,終究難以誕生一個一統茶飲或潮玩市場的巨頭。

80後創業新貴們,還有更遠的路要走。

2020年,“口紅效應”初現,消費者們避開購買大宗商品,青睞於能滿足強烈消費慾望、帶來心理安慰的產品,口紅、盲盒、網紅茶飲等都是如此,這將孕育更多的新消費品牌,然而,這是一個好時代,還是壞時代,未有定論。

但消費者的口袋,早已被無數創業者盯上,他們的手段毫無技術含量,但你卻依然沒有看透其中的關鍵。

歪道道,網際網路與科技圈新媒體。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daotmt)。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資訊的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