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實地探訪“網紅”無人自助火鍋,為何叫好不叫座?

實地探訪“網紅”無人自助火鍋,為何叫好不叫座?

4月初,央視報道了重慶一家名叫“宏金花”的24小時無人自助火鍋店,很快便引發熱議。

消費者扎堆打卡,各路新媒體博主主動傳播,一時間這家無人火鍋店博得眼球無數。

之後,這家無人火鍋店還宣佈,未來會佈局更多的門店,同時將以無人自助火鍋為切入點嵌入家庭市場,加速推動家庭社群新零售模式的全國佈局。

實地探訪“網紅”無人自助火鍋,為何叫好不叫座?

△央視報道截圖

對餐飲業而言,無人自助火鍋究竟是顛覆性創新,還是“噱頭”下的自嗨,餐飲人們也議論紛紛。

前段時間,筆者親自去這家無人火鍋店體驗了一下,發現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問題。這些問題,或將讓無人火鍋真的淪為“無人”火鍋。

熱度依舊,但叫賣不叫座

5月3日晚上8點左右,筆者到達這家無人火鍋店,當時店裡竟然只有一桌兩位顧客在就餐。

雖然過了飯點的高峰期,但這麼大的名氣,再加上恰好又是五一勞動節,不應該只有一桌顧客呀。帶著這樣的疑惑,筆者又在周邊轉了一圈。

與該無人火鍋店一條馬路之隔的對面,有一家兩層樓的,名叫“巴獅”的火鍋店。站在馬路對面能夠清晰地看到,巴獅二樓左側臨窗位置滿座,位於一樓的外擺區也人聲鼎沸。顯然,無人火鍋店的冷清,並不是地段和時間的原因。

實地探訪“網紅”無人自助火鍋,為何叫好不叫座?

△無人自助火鍋店對面的火鍋店生意火爆(楊洪攝)

為了更詳細地瞭解無人火鍋店的實際情況,筆者再次返回了門店。當問到今天的生意狀況時,店裡負責將菜品上櫃的大姐指了指旁邊一筐半未清洗的碗。這些碗主要用於“油碟”“裝稱重菜品”“飯碗”,粗略來看數量應該不到100個。

如果全部算成油碟碗,也就是說截止當天晚上9點前,上客數應該不超過100人。按照大眾點評上顯示的消費金額,這家無人火鍋店的客單價應該在30元左右,也就是說該店當天的銷售額不超過3000元。對比之前央視報道的“每天銷售額在2000~3000元左右”,這家店在五一期間的生意竟然和平常相差無幾。

實地探訪“網紅”無人自助火鍋,為何叫好不叫座?

△當天火鍋店未清洗的碗碟(楊洪攝)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這家店雖然位居大眾點評二郎商圈美食熱門榜第4名,但是評論量卻只有區區29條。此外,該店在大眾點評上還分別上線了29。9元的雙人套餐和98元的4人餐,交易筆數分別為504筆和29筆,88代100的代金券則未售出1張。

所以,從實際查勘和線上資料來看,我們可以判斷,這家店或許處於“叫賣不叫座”的狀態。這家上了央視的創新火鍋店,在重慶似乎卻不怎麼受人待見,為什麼?

箇中原因,今天筆者就帶大家做個簡要的剖析。

雖然有價格優勢,但卻沒有守住味道

我們都知道重慶火鍋競爭異常激烈,在重慶想開一家火鍋店,沒有某方面的差異化或獨特競爭優勢可謂寸步難行。

這家無人火鍋店除了“無人自助”這個創新外,最具競爭優勢的就是價格。紅油1元一袋,麻辣牛肉3元一份,土豆4元一斤,這樣的價格在重慶火鍋店裡相當具有價格優勢。

但即便有這樣的競爭優勢,無人火鍋店仍然生意平淡,原因可能就在於,它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在重慶新開火鍋店,要想活下去,必須重視味道。

實地探訪“網紅”無人自助火鍋,為何叫好不叫座?

△網上顧客的評價

根據筆者現場體驗以及大批消費者在該門店消費後的點評,可以看出大家更多的將其味道劃歸到麻辣燙的範疇,也就是說大家認為這家店的味道並不是火鍋店應該有的味道。

暫且先不評論這家店的底料和紅油口感怎麼樣,看看貼在牆上教顧客的打鍋比例就可以明白一二。大鍋是一包底料加一包油,再加3000毫升的水,這樣的油水比例相當於是1:3,是達不到重慶老火鍋3:7至少4:6的標準。這樣的鍋底不被重慶消費者所接受也是理所當然。

實地探訪“網紅”無人自助火鍋,為何叫好不叫座?

△火鍋店鍋底配水比例(楊洪攝)

自助過程繁瑣,顧客點餐體驗差

其實早在2017年美國舊金山,一家名叫Eatsa的餐廳開業還不到一星期便已經火遍了全美各大媒體。而它火起來的原因是:整個餐廳全程自助點餐、自動上菜、沒有一個服務員!

但這家餐廳的產品類似於快餐的盒飯,也就是點餐和取餐過程各只有一次。

而在重慶的這家無人自助火鍋店,整個自助過程就要繁瑣得多。

首先,和我們正常吃火鍋一樣,你得先點鍋底,就得第一次掃碼;菜品分別放在不同的冰櫃裡,選葷菜,得二次掃碼;選素菜,又得掃第三次碼;如果需要酒水飲料,還得繼續掃碼。而且,並不是所有的葷菜和素菜都在一個冰櫃裡,所以實際掃碼取菜的次數會更多。

實地探訪“網紅”無人自助火鍋,為何叫好不叫座?

△火鍋店繁瑣的點餐流程(楊洪攝)

如果中途你想再加個菜啥的,對不起,你得自己再去掃碼選菜。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自媒體博主打卡後,對這個繁瑣的掃碼取菜過程槽點也是比較多的。

實地探訪“網紅”無人自助火鍋,為何叫好不叫座?

可以這麼說,這家火鍋店的“自助”過程其實就是將服務員的工作變相轉嫁給了消費者。可顧客是來消費的,是來體驗、獲得無人的“便利”的,繁瑣的工作量自然會引來詬病。

火鍋的社交屬性被閹割,缺乏生氣

消費者為什麼喜歡去吃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除了麻辣帶來的味覺刺激,更多的時候是將其作為一種社交紐帶。

約上三五好友或同事、家人為值得開懷的事舉杯,火鍋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社交場所。

在這當中,消費者也需要有服務員來提供一些社交的連線,比如,很多人喜歡海底撈服務員的噓寒問暖,也樂意看到火鍋工廠洋溢著青春微笑的小哥哥、小姐姐為顧客展示熱舞。

然而,這家無人火鍋店面積不足100平米,簡單的裝修,只有5張桌子,全部都為4人桌,沒有一個員工,到店門口沒有迎客問候聲,進店後也沒有店家的招呼聲。就餐時,則少了我們在普通火鍋店常見的“服務員,加菜”“服務員,買單”這種充滿市井煙火氣的氛圍。

整個火鍋店的設計模式更偏向快餐化,縮短了顧客的就餐時間,閹割了就餐體驗,沒有了熱鬧的氛圍,顧客到這裡來大都只能機械地吃個火鍋,毫無生氣。

無人火鍋店,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自嗨

一些快餐店之所以可以實現無人自助,是因為整個產品需求和交易過程都非常的單一,服務員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大,企業才可以將這部分人力成本最佳化掉,以降低經營成本。

可火鍋店和快餐店不同,火鍋店對服務和體驗的需求還是很大的。

比如,火鍋店涉及到的菜品非常多樣化,不是一兩個菜,而且就餐過程也相對長得多,對服務的需求比較大。

實地探訪“網紅”無人自助火鍋,為何叫好不叫座?

△央視報道截圖

此外,一餐火鍋消費完畢後,桌上的油汙也會比較多,不像快餐盒飯那樣把東西放到指定垃圾桶就可以。如果這餐顧客不收拾檯面,那麼勢必會將吃下後剩下的鍋底、碗筷等東西留在桌面上,而這也需要服務員來解決。

最後,火鍋的社交屬性日益增強,服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服務也不一定非得靠服務員來實現。就像海底撈的智慧餐廳,傳菜可以讓送餐機器人來完成,後廚的配菜可以讓機器臂來實現。餐廳當然可以透過這些智慧手段最佳化人力成本,但是在創新的時候,你所設計的“無人”模式,不能只考慮滿足內部成本最佳化需求,還得切切實實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感。

實地探訪“網紅”無人自助火鍋,為何叫好不叫座?

△海底撈智慧餐廳,圖片來源:海底撈

只有從消費者需求和視角出發的創新,才能長久,否則,哪怕排場再大,也只是一場“自嗨”而已!

結語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誠然這家無人火鍋店仍存在上述些許問題,但其大膽的創新仍是值得鼓勵的。至少敢於跨出嘗試無人自助火鍋模式,探尋如何降低內部運營成本,在消費價格上也確實下了功夫。

筆者認為,這種創新模式如果改為火鍋食材超市的升級版,把線下消費場景作為一種簡單的體驗,而將發力的渠道放到線上,或許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