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撰文300多篇,出版7本書,活躍在熱處理戰線上的老兵

作者:葉駿

高階工程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員趙步青,是國內熱處理技術的權威專家,名氣很大,粉絲很多。50多年來發表論文300多篇,出版7本書,獨立撰寫近400萬字,他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在國內乃至國際領先。

如今,79歲的他退而不休,老而彌堅,精神矍鑠,依然勤快地耕耘在技術實踐與研究一線,受邀到國內各地解決技術難題,出席學術研討會並做主旨演講,堪稱科研、實踐兩不誤的科技老達人。

撰文300多篇,出版7本書,活躍在熱處理戰線上的老兵

歷經磨練愛鑽研

趙步青出生於1943年,老家在江蘇阜寧,1968年畢業於揚州工業學院(現揚州大學)金屬熱處理工藝與裝置專業。他曾在山西、廣西、江蘇、河南等地10多家單位工作過,1984年分配到湯溪工具廠,從此定居金華。

他勤奮學習,努力鑽研技術,看到對自己有幫助的文章、資料,就抄寫下來,幾十年來積累了五六十本筆記。在他的家裡,好幾個房間都擺放著整櫃整櫃的圖書,而且大多用牛皮紙包過。

撰文300多篇,出版7本書,活躍在熱處理戰線上的老兵

趙步青說,當年大學生很少,他每到一地都全力以赴,讓自己的專長髮揮最大效用。金屬熱處理是國民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從菜刀、鋤頭到龍泉寶劍、機床刀具等,無不用到這樣的技術。

“我們與國外機電產品有差距,不在尺寸、外觀,而在效能與創新。”趙步青曾赴德國、日本考察,有時也會拿國外產品解剖分析,努力趕超。單位做什麼產品,他就鑽什麼產品,幫助企業用技術闖市場。在湯溪工具廠工作18年,曾研發出1個部優產品、5個省優產品。

撰文300多篇,出版7本書,活躍在熱處理戰線上的老兵

趙步青說,工模具是他的專長,但熱處理研究會觸類旁通。他不是躲在清靜乾淨的辦公室搞研究,而是深入生產一線,認真對待每一次實驗,把實驗過程、計算公式、資料等記錄下來。他經常在一千二三百攝氏度的火爐前工作,經常加夜班,這是很多人受不了的累活,“我的工作是實幹,來不得一點虛的。看,我的手都比別人粗”。

2015年,他寫過一篇論文《熱處理後繼無人,並非杞人憂天》,為這個行業與技術奔走呼號。

把專業經驗寫下來

工作之餘,趙步青喜歡把自己的專業經驗寫下來,並拿出來與業內人士分享,抽空就寫論文或應邀著書立說。他在《金屬熱處理》雜誌1987年第4期上刊發的一篇論文《M2高速鋼中碳飽和度的探討》曾轟動全國,觀點至今仍然十分前沿。

撰文300多篇,出版7本書,活躍在熱處理戰線上的老兵

撰文300多篇,出版7本書,活躍在熱處理戰線上的老兵

去年,他發表了7篇論文,每篇論文差不多要花一個月。其中,《怎樣才能搞好熱處理》發表在《金屬加工》雜誌2020年第1期,這篇近萬字的文章凝結了他幾十年的心血,涵蓋了人的作用、質量意識、理論和實踐、標準化等10個方面,對熱處理從業者普遍具有指導意義。《熱處理節能材料——低碳硼鋼》一文發表在《金屬加工》雜誌2020年第5期,主要闡述了低碳硼鋼滲碳淬火不回火的工藝。

趙步青將論文寫在生產一線。今年初,他走遍三省八地市的19家單位,寫出一份考察報告。他幫助很多國內相關企業技術攻關,今年6月,他受邀到山東青島一家企業,幫助解決了多年未解的難題,效益明顯;蕭山一家門窗刀具企業請他過去沒多久,就攻克了技術難關。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彷彿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他憑藉多年經驗,總能很快“藥到病除”。

撰文300多篇,出版7本書,活躍在熱處理戰線上的老兵

幾年前,一家出版社邀請趙步青寫一本《熱處理的工藝設計與應用》的書,去年,他完成了近50萬字的初稿寫作,目前該書已經出版。“我不喜歡打牌、閒逛,有空就愛鑽研、看書、寫作,半夜想到好點子也會趕緊起來記錄。”趙步青不會使用電腦,老伴幫他在紙上畫出寬距15毫米的線條,他以手寫方式寫作,然後拿到文印店列印。校對時,兒子、女兒甚至外孫女都來幫忙。

學到老幹到老

趙步青2018年獲評浙江省優秀九三社員。“社員中有很多科學技術界同仁,大家相互激勵共同前進。東陽的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嚴濟慈也是九三學社的前輩,他的科學精神對我影響很大。”

撰文300多篇,出版7本書,活躍在熱處理戰線上的老兵

最讓趙步青感到自豪的是,他把自己的經驗傳了下去,把知識留給了後人。“我有一種使命感,有做不完的事、寫不完的文章。那些資料全部在我的腦子裡,幾百種材料、有什麼用途、怎麼處理,我要把它們寫下來,讓後來者少走彎路,儘可能多地幫助企業解決難題。”

趙步青覺得,老科技工作者退休後還是能做一些事情的:“大家可以聯合起來開個科技‘診所’,或者叫老年諮詢團,統一接單,直接對接相關企業、機構,幫助解決疑難雜症,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購買熱處理裝置、投遞廣告請諮詢:孫哿

宣告:本文所用影片、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