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過了國外的設計與街景,今天我們來看看獨屬於我國本土的 “煙火氣”。

它不是雕龍畫鳳,不是金碧輝煌,卻有著一種質樸的實用主義之美。

最近,《喬家兒女》正在騰訊影片熱播,講述了在南京的 5 個喬家姐弟從出生到長大,互相扶持,互相關愛的故事。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正午陽光出品,必屬精品。時間跨度從 70 年代到 21 世紀初期,又是拿手的年代劇,讓大家著實感受了一把那些撲面而來的復古美感。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從狹窄的市井街巷,到貧瘠的屋內擺設,到古樸的街景,再到紅圍巾、搪瓷杯、竹蜻蜓這些頗具年代感的老物件,一切都在展現著那個年代獨有的氣質與氛圍。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尤其是劇中宋祖兒飾演的喬四美,劇中的 “時髦精擔當”,被網友稱為是 80 年代復古穿搭時裝秀。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忽然發現,這種有點復古味道的“中國風”,其實很好看。

簡潔的設計、東方風格的剪裁、還有復古的配色,正在現在流行的流行的“新中式”。它不是雕龍畫鳳,不是金碧輝煌的遠東想象,而是有種質樸的實用主義之美。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講講,這種視覺體驗下的“新中國風”。

01

重新回到煙火氣的80年代

外國攝影師鏡頭下的回憶

1980 年代的中國設計美麼?

身處那個時代的人們可能感受並不深刻。但,身處 “日新月異” 的 21 世紀,被全球化浪潮沖刷的我們,回看那個時代,往往會被老照片裡樸素的設計與慢生活所打動。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日本攝影師秋山亮二 1982 年於中國拍攝

收錄於攝影集《你好,小朋友》

在這組專輯裡,可以看出攝影師陳漫對 “新中國風” 的一種提煉歸納:

紅、藍、綠構成的一種獨特風格。

我們也可以從他人的鏡頭中去看看那個時代的模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美國攝影師 Howard Ruffner 作品:1986 年的北京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法國攝影師 Éric Brissaud 作品:1984 年的北京

1993 年,傳奇編輯 Grace Coddington 跟著 Anna Wintour 從英國 Vogue 跳槽到了美國,再次來到中國拍攝專題。

這次,她是帶著主題 “Eastern Light” 為美國版 Vogue 拍攝。攝影師是當年為基辛格夫人拍攝“中國街拍”的 Arther Elgort 。一身白衣的超模 Linda Evangelista 像一個普通遊客一樣探訪中國生活:那彷彿一幅幅當代中國的山水畫卷,青綠是這組片子的關鍵色調。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美國版《Vogue》1993年12月刊

80 年代還有很多歐美知名人士來到中國,作為普通遊客,留下了自己的旅遊打卡照。

1982 年,美國著名的波普藝術家 Andy Warhol 也來到中國旅行。他完全以一個普通遊客的身份留下了很多照片,比如這張在北京照相館洗印染色的黑白照。他非常喜歡當時的中國設計。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我喜歡中國文化勝過喜歡我們的文化。它更簡單。我喜愛清一色的藍衣服,我喜歡每天穿戴同樣的東西。如果我是服裝設計師,我要一遍又一遍地反覆設計同一件衣服。

——Andy Warhol

Andy Warhol在北京購買的行李袋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Andy Warhol鏡頭下的北京街頭果皮箱設計

1985年,法國時裝設計師 Yves Saint Laurent 也來到中國。跟隨他一同來到的,還有 200 多件 Yves Saint Laurent 的檔案藏品,他們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盛大的品牌 25 週年回顧展,策展人是傳奇時裝編輯 Diana Vreeland。

紅藍配色的主視覺也是他對中國的想象之一。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1985年,Yves Saint Laurent北京展時期照片

1987 年,法國當時的“頂流藝人”Alain Delon 也來到了中國,留下了他眼中的 “中國風”:他身穿紅色運動服,騎著鳳凰牌腳踏車穿梭於北京街頭。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1987年,Alain Delon在北京

透過這些影像,我們似乎能感受到進入全球化之前的中國,有著一種獨有的審美趣味。

這種趣味被 “21 世紀少年” 們重新發掘、解構,形成了新的中國風。

02

發現她們的中國美

時尚攝影師鏡頭下的當代中國風格

時尚是視覺的產物,當我們提到一種時尚風潮,必然有攝影作品為之正名。

這種復古中式視覺風格成為這幾年中國時尚圈的新趨勢,在時尚雜誌、品牌廣告中常常可見: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Photo by 張家誠

範欣、任航、曾無、郭濮源、Pixy Liao…這些攝影師為時尚雜誌拍攝的大片重新塑造了 “中國時尚” 的新面貌。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回到童年的遊樂場裡,穿起小時候媽媽的衣服,充滿了年代感和往事回憶。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超模雎曉雯非常適合這種風格,在為《T Magazine》拍攝的最新封面中,“小文具”化起柳葉眉,撐起油紙傘在安靜的叢林中,靜謐美好。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為 Thom Browne 拍攝的 2020 中國年產品圖冊,從妝容、造型到色調,都是濃郁的復古中國風,像是在看老照片,非常親切。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03

把中式融入當下

如何讓“中國風”時髦起來

沉溺在回溯之中,並不能產生新風格。中國設計師們開始尋找各自的“中國特色”。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SAMUEL GUÌ YANG 對襟連衣裙

Ms MIN耳環

當“中國李寧”變身潮牌

2018 年初,李寧在紐約時裝週辦了一場秀,重新提及了“國潮”的概念。

如今的李甯越來越潮,配色也很容易讓人想起當年李寧作為體操冠軍馳騁奧運會的 1980 年代。僅 “中國李寧” 四個漢字讓中國的潮流青年們趨之若鶩。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Angel Chen:漢字很酷

2016 年,一件寫著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的外套出奇制勝、刷爆倫敦時裝週。這件衣服來自 2014 年成立於倫敦的中國設計師品牌 ANGEL CHEN。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這 8 個字出自《敦煌變文集·太子成道經》,是釋迦牟尼第一次來到人間說的話,卻讓人體會出了一種朋克精神。

設計師陳安琪是現今最為活躍的中國獨立設計師之一。簡單直白的漢字、標語式的口號,被她大膽地應用到服裝之中。她設計中有傳統文化中的雕龍畫鳳,也有潮流青年們熱愛的“機能風”,她把他們結合得很有趣味。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YUEQI QI:解構串珠

傳統節慶裡使用的玉石串珠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和“俗氣的審美”畫著等號。但新銳設計師戚玥琪把這種來自村野和俗文化中的飾品解構了。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這些曾經在 20 世紀末中國南方都市流行的串珠裝飾是戚玥琪的童年記憶,她熱衷於將這些看似鄉土的手工藝再造:繪有牡丹花的撞色搪瓷痰盂、印花暖水瓶、寫著“愛”字的心型翡翠項鍊…荒誕而浪漫。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Fabric Qorn 趙晨曦

Fabric Qorn 是中國設計師趙晨曦 2019 年在上海成立的品牌,第一季就是圍繞著被中國人忽略的本土文化美學,設計了“Make China Lit Again”系列。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印著“辦證”小廣告的襯衫,T 恤上寫著“先進生產者獎”,針織衫上是 1980 年代經典兒童讀物:《猴子撈月》、《天鵝媽媽》。這一切構成了非常清晰的文化圖景,同時它是輕鬆詼諧的。

在全新的 2021 秋冬系列中,不忘對 GUCCI 印花所代表的消費主義進行調侃,她將雙 G 轉化為 “哭泣” 兩個漢字,印在了駝色的 T 恤上,配以“哭泣”二字的皮帶。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在中文網路世界中,“哭泣”恰恰因為與 GUCCI 的發音相似,常常被作為噱頭換用。

無用:回溯民藝

還有另一批中國設計師在探索如何把“東方思維”注入到當代服裝中。不僅僅是一個元素,不僅僅是一些色彩,不僅僅是印花,它還應該在剪裁、面料以及風格之中。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2007年賈樟柯電影《無用》

2008 年,設計師馬可帶著自己品牌“無用”在巴黎高階定製時裝週辦了一場秀 “奢侈的清貧”(Luxurious Qing Pin):在巴黎小皇宮(Palace Royal)的露天公園中,42 位非職業模特用身體展示著一顆種子,從發芽到結出棉桃開出棉絮的過程。

在一旁的古老紡紗車上,紡紗工人拈出纖長的棉線。那百餘年曆史的織布機上,織布工人以貴州流傳千年的古老技術,織出一樏又一樏的棉布。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這就是 “無用” 的製衣方式,也是馬可所追求的 “奢侈的清貧”。完全還原古法,純手工紡織、染色、製衣。她透過這種極端手法去表達復興民藝的理想以及對西方服裝工業的反抗。

Uma Wang:用面料講東方故事

整個現代時裝工業都是從西方來的,中國設計師有沒有可能使用這套工業體系,卻製造出符合東方哲學的服裝呢?這是 Uma Wang 設計師王汁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電影《邪不壓正》中周韻戲服來自Uma Wang

西方的製版技術來自於精確的資料與立體剪裁,而東方的剪裁來自於經驗與平裁技藝。前者是理性的,後者是感性的。

王汁熱愛這種感性,Uma Wang 就是一種感性的服裝:用靜謐而不喧囂的衣服面料質感講述著東方的故事。

Ms MIN:平衡之道

Ms Min 也是追求著東方精神的品牌。它創立已經十年了,一直在摸索著 “中國風” 更好的表達方式。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Ms Min 的設計師劉旻很會把傳統與新銳、柔美與硬朗結合起來,東方美學、復古記憶與當代技術無縫連線,寫意而不失實用性。

她一直追求著設計中的 “中正”:不偏不倚、不驕不躁,典型的儒家哲學。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Ms MIN 2018秋冬系列的“歲歲平安”針織衫與童子嬉戲提花紋樣外套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Ms MIN 2019秋冬系列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劉旻摘抄的詩歌《梨樹之歌》製成Ms Min 2019秋冬系列絲質提花面料

SAMUEL GUÌ YANG的港風

作為她們的後輩,楊桂東的個人品牌 SAMUEL GUÌ YANG 還很新,成立才 5 年。他是年輕一代設計師中致力於用嶄新的角度詮釋東方神韻。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SAMUEL GUÌ YANG 2019春夏系列

他在倫敦學習工作了近 10 年,設計靈感常常來自於多元背景下的華裔女性,如 60 年代的演員周采芹、80 年代楊德昌電影中的蔡琴、以及 90 年代巨星的梅豔芳…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SAMUEL GUÌ YANG 2019 春夏系列,以中國古典瓶器為靈感,強調女性身形輪廓

把這種特質歸結為 “港風” 雖然有點粗暴,但香港身上那種多元文化交織、中西風格夾雜的味道,能夠立即詮釋這種風格。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SAMUEL GUÌ YANG 2019春夏系列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SAMUEL GUÌ YANG 2020春夏系列

穿著 SAMUEL GUÌ YANG 的女性既有當代的時髦感,也有傳統的東方式優雅。在《T Magazine》、《嘉人》、《芭莎》的時裝大片中,攝影師用非常中國風格的鏡頭語彙展現著她們。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看了《喬家的兒女》,想起80年代那些煙火氣

你的生活裡有哪些復古 “新中式” 的印記,歡迎留言分享!

文章來源:騰訊時尚

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