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最近的爆款,必然是口碑爆炸的《隱秘的角落》。

每天都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安利,秦昊的禿頭,已然成為這個夏天最紅的髮型。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這樣的盛況,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三年前的

《白夜追兇》。

當時也是人手一個潘老師,在微信、微博裡口口相傳。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而除了這兩部,這幾年出圈的國產懸疑劇也不少:

和《白夜追兇》同期播出,與《隱秘的角落》一樣改編自紫金陳作品的《無證之罪》,8。2分;

《唐人街探案》網劇版,7。2分(如果沒有後面四集估計能上8分);

《隱秘的角落》接檔的《十日遊戲》,7。3分;

再往前數,還有8。1分的《暗黑者》(2014)、8。4分的《餘罪》(2016)……

在大部分劇目都在合格線左右徘徊的國產影視市場裡,懸疑劇確實是綜合評分比較高的一個類別。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如果不想踩雷,國產懸疑劇是這幾年比較好的一個選擇

至於原因?

就如同“霸道總裁”在偶像劇裡永遠有流量一樣,國產懸疑劇也有自己的成功正規化。

只是這種成功,和故事套路無關。它們更像是一群模範生,在國產市場裡,做出示範——

究竟觀眾認可怎樣的國產劇?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節奏快

國產懸疑劇的生猛,第一點,就是贏在節奏感。

因為題材的原因,大部分懸疑劇,都相當短小精悍。

《隱秘的角落》12集;、

《無證之罪》12集;

《唐人街探案》12集……

和那些動輒注水40集以上的三生三世瑪麗蘇長篇鉅製比起來,20集左右的國產懸疑劇顯然節奏更緊湊、廢話更少。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大部分懸疑劇,一般在開場就會出現核心懸念,吸引觀眾,截圖為《十日遊戲》

就像《十日遊戲》,講的是10天內發生的事情,分了兩條線進行:

一條是荒野女屍的真正死因;

另一條則是男女主角進行的綁架遊戲,期間女主角的身份和目的還進行了一次大反轉。

儘管故事到最後也不免落入“愛最大”的俗套結局,

但12集的容量,包含了綁架、虐戀、親情甚至黑幫幾個內容,資訊量還是相當巨大的。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還有《隱秘的角落》,第一集雖然長達80分鐘,但是卻完全不讓人覺得沉悶。

第一幕就是戲眼——秦昊演的張東昇把岳父岳母推下山。

然後交代朱朝陽、普普、嚴良三個小孩的背景以及他們目擊這場兇殺案的過程。

主要人物的關聯和走向在第一集就非常清晰地鋪陳開來,在其他劇裡,可能這時候男女主角都沒來得及碰上一面。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隱秘的角落》前兩分鐘就把人嚇出一身冷汗

這裡面敘事節奏最出色的,我個人認為是《白夜追兇》。

32集,有一個主案——主角關宏峰/宇涉案的「213滅門案」,和六個獨立的支線案件。

支線和主線是互相聯絡的,前面兩個支線主要是在破案的過程中鋪墊人物的個性與關係;劇情越往後走,支線與主線的重合度就越高,支線中出現的人物推進主線的發展,第三案的兇手王志革和「213案」幕後有牽連,第六案牽涉出警局的黑幕,

這些支線就是一個個懸念和線索,不停推動著主線向前發展。

追到第一季結局再往回看,就會發現這些支線和人物沒有一處是多餘的,而觀看過程中,觀眾又獲得酣暢淋漓的解謎體驗,

《白夜追兇》當年被稱為“拍得好像美劇”的國產劇,就是因為它在節奏把控上,做到了一流。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質感!質感!

一部好劇,大家往往會用“有質感”來形容,比如《隱秘的角落》開播的時候,很多文章都會誇它有“電影質感”。

那究竟這質感來自於何處?

最直觀的印象,就是“真實感”。

以往一些劇讓我們覺得假,就是它那層死白死白的濾鏡和十級美顏,現實中的普通人肯定不長那樣。

而國產懸疑劇,為了配合氛圍,都不會給人物打那樣的濾鏡,所以看上去就更真實一點。

比如《愛情公寓》裡的鄧家佳是這樣的↓↓↓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無證之罪》裡的鄧家佳是這樣的↓↓↓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創業時代》的代旭是這樣的↓↓↓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無證之罪》裡的代旭長這樣↓↓↓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大明風華》裡的朱亞文被嫌油膩↓↓↓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回到《十日遊戲》又馬上荷爾蒙滿滿↓↓↓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還記得以前看《白夜追兇》的時候,有彈幕說王瀧正(周巡)的臉也太坑坑窪窪了,後期怎麼不磨皮一下?

但其實就是這樣粗糙的臉,才更符合周巡的刑警隊長角色。

你想一個刑警肯定經常到戶外辦案,在日曬雨淋的情況下,面板怎麼可能好得了?

懸疑劇在“真實”和“精緻”這兩個審美取向之間,明顯傾向於前者。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而除了人物形象比較真實,國產懸疑也擺脫了那種浮誇的佈景。

以往很多劇有種懸浮感,就是因為它們的主角,無論是打工仔還是勤工儉學的大學生,都是住在漂漂亮亮的大房子裡,一看就是我們過不起的生活。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一窮二白的北漂卻可以住複式大豪宅,在很多國產劇裡,是沒有普通人的生活,所以也很難引起共情。

可懸疑劇本身很大部分,就是發生在底層的故事,所以它們也可以相對真實地展現底層生活。

像《無證之罪》裡的東北,是凜冽的。

廢棄的工廠、破落的街道,殺機就隱藏在這些日常生活中看似毫不起眼的場景裡。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隱秘的角落》也是一樣。

80後,特別是廣東出生的孩子,會對劇裡的場景感到異常熟悉。

少年宮、士多、新華書店、游泳池……這就是我們假期會遊蕩的地方啊,我和朱朝陽的童年之間,只差了一個張東昇,喂!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暑假和小夥伴們在士多店喝汽水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豆瓣很多網友都說朱朝陽的書桌和他們小時候很像。

正因為故事都是發生在我們熟悉的場景中,所以看得時候才會加倍投入,在殺意湧現的時候才會看得冷汗直冒。

而劇的質感也便來源於此。

真實的人物,真實的場景,故事才會有想象的空間。

就好像你看到臉上有疤的潘粵明,禿頂的秦昊並不會覺得突兀或者醜,而是會去腦補這角色背後的經歷一樣,

有質感的劇,是細膩而豐富的,它的故事可以延展到鏡頭之外。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隱秘的角落》並沒有解釋過張東昇為什麼會禿頭,但大家都會腦補:這是一個生活中相當不得意的男士?老婆想離婚又是不是和他的早衰有關?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不可直視的人心

關於東野圭吾的《白夜行》,有一句非常經典的書評:

“世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好的推理小說,必然是能看到人心、人性的。

而這些優秀的國產懸疑劇同樣如此,它們都刻畫了幽暗而複雜的人性。

看過《白夜追兇》的人,都會對潘粵明的最後一個鏡頭印象深刻。

一張半明半暗的臉,既是哥哥,也是弟弟。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劇裡的兩個主角,關宏峰和關宏宇,都是晦暗不明的,他們的性格中,有白的一面,也有黑的一面。

哥哥沉著、冷靜,是經驗豐富又充滿正義感的刑警,但是與其同時,他性格中又有一股狠勁,他是“陷害弟弟”的罪魁禍首,為了查明真相,他可以狠心嫁禍弟弟。

而弟弟表面混不吝,在黑白兩道中游走,但其實性格比哥哥單純得多,即便在第一季最後,他知道是哥哥讓他成為通緝犯,他也決心幫哥哥找出真相。

然後,透過潘老師的演繹,這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雙胞胎兄弟都同時立住了,不得不說是國產原創劇本以及演員演技的高光時刻。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哥哥和弟弟,就像白天和黑夜,但他們的性格中又同時都有灰色地帶

和《白色追兇》打擂臺的《無證之罪》,一樣有精彩的人性描寫。

儘管大家都傾向於把《無證之罪》的演技之王頒給孤僻的殺人狂李豐田。

但我覺得,這劇最出彩的人物,是代旭演的郭羽。

李豐田是相對純粹的黑,他殺人如麻,內心冷漠。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而性格懦弱出身卑微,一直被看不起的郭羽,從原本死磕法條的律所實習生變成李豐田的幫兇,那期間的變化,才是讓人不寒而慄的人性之惡。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郭羽躲在天台上,用監控親眼看著李豐田把睡在他床上的室友“誤殺”。他知道李豐田會來,才故意把室友騙去睡他的床。他雖然沒有動手殺人,但是他的自私、怯弱,讓他成為了另一個殺人犯。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無證之罪》播出以後,觀眾更討厭的角色是郭羽而不是李豐田,就是因為李豐田狠得太像一個虛構的人物,但郭羽的自私,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都可能感受到的人性之惡。

將人性的幽暗,刻畫得更深刻的,是《隱秘的角落》。

劇裡的每個角色(除了那兩位警察),都有自己自私又殘忍的一面。

張頌文演的朱永平,絕對算不上是一個好父親,他對兒子的愛,是在女兒死後才慢慢加深的,與其說是醒悟,倒不如說是自私,女兒沒有了,他後半生可以抓住的,就只剩下兒子,哪怕這個兒子有可能是“害死”他女兒的人。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朱永平聽完朱朝陽的錄音以後,看了看女兒的遺像,然後低下頭刪掉了錄音,打了自己一個耳光。他也許隱隱就感覺到朱朝陽和女兒的死有關,但他還是選擇保護兒子,那耳光更像是對死去女兒的愧疚。這是作為父親的糾結和抉擇。

普普和嚴良,雖然沒有害過人,他們本心還是善良的,但是卻因為私人原因,選擇和殺人犯張東昇交易,而不是報警。

這是一種天真,但也是一種殘忍。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在普普和嚴良的眼中,那兩個老人家已經死了,就算報警也救不回來,當務之急是救欣欣。

張東昇是殺人兇手、大壞蛋,但他的性格里,也不是隻有黑的一面。

一個細節,在麥當勞裡幫普普選玩具的時候,張東昇臉上露出了溫柔的笑容。

這是一個渴望愛的男人。

只是在家庭裡,在工作中,他都不曾得到一點兒溫暖,這種被漠視被輕視的傷害,慢慢變成了他的殺機。

張東昇是可惡的,但同時,他也是可憐的。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同樣是惡人,張東昇明顯比《無證之罪》的李豐田,要更復雜一些。

朱朝陽是這劇裡,最複雜也最可怕的角色。

張東昇的惡,是攤在臺面上的,大家看著他作惡,也看著他為自己的惡付出代價。

但朱朝陽,卻充滿了不確定性。

他目睹了父親的死亡,又可能揹負著“害死”妹妹和好朋友的罪名,他真的可以像他父親說的那樣“忘掉一切重新開始”嗎?

朱朝陽會走向怎樣的未來,才是這部劇留在最後最大的懸念。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也因為《隱秘的角落》刻畫的人性太複雜,所以哪怕它最後呈現出來是一個相對光明的結局,但大部分觀眾還是會選擇自己尋找線索,去補完自己心中那個“真結局”。

好的劇,就不會讓人困於“三觀正不正”的討論。

它給我們呈現的,是幽微的人性,而不是套路又單一的人設。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最後,總結一下,國產懸疑劇這幾年的口碑這麼好,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劇,

它們力圖展現現實,從不粉飾太平。

原本人性的複雜和底層的世界,就是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但很遺憾的是,這一部分,在大多數國產劇裡都是缺席的,俊男美女的世界,似乎就沒有醜與惡,只有在尺度最大的懸疑網劇裡,才能勉強撕開一點點口子。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

國產懸疑劇越來越好,有越來越多精品出現,這對觀眾、對市場來說,當然都是一件好事。

但與此同時,我也希望,這樣的進步,不應該僅僅只是侷限在懸疑劇裡。

偶像劇就不能有緊湊的劇情和複雜的人性了嗎?

年初的《想見你》不是也將這兩點和純愛融合得很好嗎?

正如秦昊在採訪中說的,

《隱秘的角落》能夠爆火,是一種審美的勝利。

它的成功,是告訴更多的人,劇是可以這樣的拍的——在尺度面前,我們可以選擇誠意和堅持,在套路面前,我們可以迴歸真實。

禿頂的秦昊,發福的潘粵明,為什麼贏的總是國產懸疑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