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猝不及防:不婚不育才合算的時代

本文為專欄的第283篇文章。

那天出差在某個城市,打車在路上,一上車我先紮上安全帶,我來過很多次,打過很多次車,對急停急剎急加速和漂移一類的感受頗有經驗。當我信心滿滿等待風馳電掣的趕往目的地的時候,司機居然穩穩的啟動慢慢開,導致我內心升起一絲落空感。

在禮讓了多次加塞、不打燈變道的車輛之後,我不由得看了一眼司機,在那一刻他注意到我在看他,說了一句:現在年輕男女寧可抱著手機玩遊戲,都不做了,不是為生孩子,僅僅是為了愉悅自己也懶得做了。

猝不及防:不婚不育才合算的時代

我剛想說師傅這車開的眼看要提速啊,但現如今有個政治正確的話叫: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任何不遂人願的評價都可以被指為干涉他人,尤其是這麼直白的語氣怕是會被社死,憋了一肚子話,我婉轉的提醒一句:師傅,你這行車app上開著錄音呢吧,我倒是沒啥,聊這個不耽誤你?

咳,沒事,我現在開不開這車也是一樣,介於合算和不合算的臨界點,盈虧平衡難把握,我能理解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生孩子,就跟我一樣,幹也不是,不幹也不是,如果放下這一切自己本可以過得舒服,只不過我得養家,而他們意識到養家會讓他們失去選擇權利,就選擇不成家,師傅自言自語。

這是個有故事的師傅,我一看手機上他原來也沒接過多少單,今年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很多不是本行或者全職做這個的。

猝不及防:不婚不育才合算的時代

鼓勵三胎,中小學雙減,有種很濃郁的感覺,就是把大家推回到當初那個壓力不大,大家都差不多,然後結婚、生孩子也差不多條件的年代。我知道當前社會的核心力量和決策者的年紀,正好經歷了那個年代,如果用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來看,似乎我們只要回得去,結婚生育率就回得來。

可是我們已經不可能回去了,除非達到另一個迴圈——經濟非常發達、福利非常好的北歐式共產主義社會,在那個層面上再次回到單純和少壓力的狀態,但那得往前走而不是退回去,那麼往前走就得經歷當下這種階段:我稱之為“不划算階段”,特徵簡而言之就是投入產出不成比例,不如不做。

不跨越這個必經之路,很難抵達大家又樂意接受生孩子這件事的那個狀態。在這個必經之路上,我們大約走到了“生娃不如丁克,丁克不如不婚,戀愛不如單身”這麼一個十字路口。唯外賣、手機和愛豆不可辜負,短影片和直播kill了時間和金錢,再去面對一個人在現實中相處是需要極大吸引力的。除了跟愛豆可以談戀愛,其他的無妨談條件,這是線上和線下感情的區別。

網上有種爭論很無聊:為什麼大家普遍條件好了,反而會產生更多的不滿意呢?條件好了,反而結婚的條件談不攏了,有人感覺戀愛是個投入產出難以估計的事情,然後總有足夠多的人習慣從道德制高點去爭論,以情感博取功利太雞賊,以功利博取情感太薄情。

猝不及防:不婚不育才合算的時代

我認為生育率受制於結婚率,而結婚受制於攀比,這裡不要批判攀比,那是人類本性。網際網路是個雙刃劍,讓大家原本在各自世界安好,突然被拉平在一個視野裡,你得不到的但都看得到,別人在婚戀中的吐槽讓你裹足不前,別人的華麗生活讓你覺得自己的飯不香了,這是人性。

人會因為比較的落差而產生的一種對未來的虛無感,這時候為自己做和社會目標會產生衝突,比如社會的生育繁衍需求會從人自己的需求上剝離出去,成為一件客觀的需求,而不是當事人主觀的需求,變成了為他人、為社會而生育,這種感覺一起來,青年人迫切需要的假想敵就出現了,要與之對抗的,甭想割我韭菜,這件事雖然可能是我自己的事,但要是對客觀要求的服從那就不能做。

猝不及防:不婚不育才合算的時代

本來落差需要的出口就全懟到對抗壓力上來了,並且名正言順,然後形成網路正確,所以這事越催越難產。

有人可能覺得你一個地產、經濟專欄,這是要轉型社會情感型別麼,跟著湊熱鬧,我最近有不少選題,但把這篇插個隊。其實我想說的還是經濟環境的底層邏輯,婚姻這事繁衍、人口、家庭結構、勞動力、消費,關乎這個完全是一個平面,被網路和貿易聯通的世界裡的星星點點的存在基礎。

你看看生育率高的基本上都在東非,一個大家生活沒有質量,但也是個普通人看不到這個世界其他人是怎麼過的地方,否則落差會不會讓非洲兄弟們失去純真開心而準備內卷也說不定。

猝不及防:不婚不育才合算的時代

內卷讓我無暇妥協

有的觀眾覺得疑惑,生活條件改善後,人們對戀愛結婚的挑剔程度隨之上升;這其實是個代際鴻溝,我們每代人都站在自己曾經經歷的看其他隔代的人,過去是生活普通,但現在青年人的起點就是不錯的條件,他們並沒有一個過去可以對照,他們難免陷入跟網上炫耀自己的人去比較,雖然那可能不是真的。

結了婚的雞娃是一種內卷,不戀愛不結婚也是,只要是對外不妥協,給外部提要求才是內卷的精髓,為什麼這麼說呢?內卷是透過壓迫別人來讓自己沒得到的損失被抵消。

猝不及防:不婚不育才合算的時代

好比我加班,我免費加班,因為透過迫使大家都跟著加班,導致大家都沒有收益,只是多付出了時間。

好比我對結婚物件的要求是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那麼大家都單著,反正不止我。

你發現沒,內卷一開始,人就把自己當成了制裁他人的工具,哪怕代價是自己也失去,這事一直物化自我的頂端表現——工具化自我。我就是來個你們較勁的,我不能成全你,即使這也是對我自己的成全,那就不行。

猝不及防:不婚不育才合算的時代

如果一件事你沒有多付出到一定程度,我跟你的對手交易就算沒賺到,就是不合適的,在市場經濟中我們可以稱之為“有價無市”,這就是戀愛結婚內卷的表現。

婚戀市場是個巨大的情緒釋放出口,而不再是解決終身大事的地方;越來越多的人接著這個話題來攻擊其他人,以及宣洩不滿,彷彿這一切是做給某個敵人看的,我就是不結婚不生孩子,這下你就急了吧。

大家都感覺虧了,市場機制一定出了問題,要麼就是分配機制出了問題,而分配機制出了問題一般可以靠給大家提供奶頭樂來麻痺,但是陷入網路廉價的愉悅消耗精力並且習慣之後,似乎更不願意多付出去找尋現實中的情感寄託。

結婚生子似乎變成了陰謀論,總有想害我結婚的,不合適,不合適……冷靜,我憑什麼妥協,你的出價才多少?

我很感慨開篇那位司機師傅的冷靜旁觀,掏出手機先給個好評。

這算是一篇跑題的專欄文章,更多專欄文章,歡迎留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