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變化中的電博會,如何更好地成為消費電子產業的視窗和紐帶?

[釘科技觀察]

日前,為期三天的2021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與青島國際軟體融合創新博覽會收官,釘科技親歷了現場的熱情與展會的變化,而對更多未能到場的朋友來說,透過這樣一組數字,或許也能對本次展會的盛況有所瞭解:

展會共吸引了超過200家涵蓋軟體設計、產品研發、加工製造、商業模式等全產業鏈關鍵環節的企業參與,線下觀展人次超3萬,累計意向成交額達3。5億元。

變化中的電博會,如何更好地成為消費電子產業的視窗和紐帶?

當然,對釘科技而言,這樣的規模不算意外,變化更值得關注。

第十九屆的電博會,變化明顯:

最早可以被感知的變化,出現在名稱上。

在保持中文名不變的情況下,電博會英文縮寫由此前的SINOCES換新為CICE,其中,表示“展會”這個意義的英文詞彙,從“Show”變為了“Exposition”,相比前者,後者一方面更強調規模,另一方面也更突出資訊傳播之外的交易等屬性。

名稱變化的背後,應該有兩點考量。一方面,經過多年發展,電博會早已不單純是產品展示平臺,更同時具備了貿易對接、行業交流等多維屬性;另一方面,變化英文名稱,代表電博會要進一步突出國際影響力,對外更好地呈現專業性。

隨後,變化出現在了展會的議程設定上。

第十九屆電博會,與2021青島國際軟體融合創新博覽會同期舉行,融合舉辦。

整體來看,兩大展會的相互配合有兩點特徵。其一,符合數字化轉型縱深推進過程中,“軟硬結合”的時代主題;其二,能夠形成合力,更好地提升參展廠商的知名度,並且以更多元的視角來觀察產業價值,發掘市場前景。

透過現場參與,則可以進一步明確感受到規模擴大與展會聯動來帶的震撼與價值。

雙展合璧,立足全產業鏈交流與互動平臺打造,總展覽面積4萬平方米,成功舉辦12場高階專業論壇,5場貿易對接、展商推介會,1場“Leader 創新獎”頒獎典禮和“工業賦能”場景對接會。

變化中的電博會,如何更好地成為消費電子產業的視窗和紐帶?

1號館,生活科技展區,

包括海信、海爾、澳柯瑪、TCL等在內的國內知名家電家居品牌集結,呈現家電及其它型別消費電子產品在智慧化、高階化、便捷化的升級路徑上的新趨勢。一個細節是,推出包括淨水、空氣淨化等環境、清潔類電器在本屆展會上有了更多亮相,表明了健康、舒適、宜人等產品理念和生活理念的受重視程度。

變化中的電博會,如何更好地成為消費電子產業的視窗和紐帶?

2號館,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與科技成果轉化展區,

恰恰位於1號館的正上方,無論這種設計是否有意而為,在專業觀眾看來,都可能在表明這個數字化生存加速推進時代下,產業鏈上下游愈發密切的關係。在2號館,重點被呈現的,正是在教育、醫療、工程的等領域,智慧化解決方案的最新進展。

變化中的電博會,如何更好地成為消費電子產業的視窗和紐帶?

3號館,新一代通訊技術、雲計算及智慧座艙展區,

觀眾進入後通常會先被館區左側眾多的汽車吸引,有些置身車展的感覺。除展示汽車行業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的進化趨勢外,新一代通訊技術,以及雲計算相關技術及應用,也透過螢幕和互動被參展觀眾瞭解。將新一代通訊技術、雲計算及智慧座艙相關內容放置同一展館,合理性在於智慧座艙,恰恰是新一代通訊技術、雲計算當前應用的熱點領域。

4號館,微電子、虛擬現實、建築科技展區,

這一部分一方面更突出產業應用的展示,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未來技術應用的暢想。如果就當前已經比較成熟的技術應用而言,智慧建築的整體建構方案以及生產活動中的數字孿生技術有比較多的展示。

變化中的電博會,如何更好地成為消費電子產業的視窗和紐帶?

5號館,物聯網及智慧城市展區,

包括海信、華為、阿里雲等在內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供應商,在這個展區做了比較詳實的方案呈現。

變化中的電博會,如何更好地成為消費電子產業的視窗和紐帶?

另外一點變化是,本屆展會相比以往在互動性上也有所提升,

特別是與普通觀眾的互動。這一點,在雷神科技的展臺有很充分的展現。讓更多的人瞭解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情況是有重要意義的,畢竟,數字化的“人類大遷徙”中,人人都是參與者。

當然,電博會更有堅守。

這一點,從其“電定基礎 智勝未來”的主題就能夠看得出來。一方面,消費電子,或者說技術創新的落地應用,仍是展會關注的焦點,“智勝”更多代表還要貼近時代的變化;另一方面,電博會仍以助力科技創新與消費電子全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為己任,只是更加關注上游,關注跨領域的創新價值。

整體來看,在變與不變之間,電博會繼續發揮著視窗和紐帶的作用。

那麼,明年再見。(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來源:釘科技”)